姜澄回家后,先去宋榆屋子里看了一眼,见他还在睡觉,就回屋了。
当天夜里,姜澄正和宋庭之睡觉,许三娘来敲门,说是宋榆发烧了。
两人赶紧穿好衣服起来。
许三娘让宋庭之去村头找王婆子,她精通一些玄妙之术,村里一般有什么事都会找她。
许三娘觉得宋榆肯定是被吓住了,肯定是魂魄被小鬼带走了。
许三娘想请王婆子来做做法,把小榆的魂魄给找回来。
宋庭之也没有反驳许三娘的话,毕竟之前村子里一些说不通的事确实是王婆子搞定的。
宋庭之跑去村头找王婆子。
到王婆子屋外,宋庭之刚要敲门,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小宋啊,来找我啊?”
王婆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道。
“对。”
宋庭之一愣,点点头。
王婆子眼睛都半瞎了,这么晚了还能看见是谁呢?
“那我们走吧!”
“好!”
宋庭之让王婆子上他背上,他背着王婆子去家里。
宋庭之心里着急,走得也快,没一会就到家了。
走进屋里,宋庭之将王婆子放下来,领着她走进去。
“大娘,您来啦,请您帮我看看我小儿子怎么了?”
许三娘看见王婆子来了,赶紧迎了上去,着急地问道。
“不要慌,没事。”
王婆子拍了拍许三娘的手背,让她安心。
随后,王婆子就让他们都出去了,自己在屋子里。
许三娘他们在外面就只能听到王婆子喊了几声宋榆的名字。
“你们进来吧!”
王婆子的声音从屋子传来,许三娘还听到了宋榆叫她的声音。
“小榆!”
许三娘推门进去,看见宋榆躺在床上哭,心疼地抱着他。
其他几个人也都跟着进去。
“阿娘!我怕!”宋榆埋在许三娘怀里哭。
“不怕不怕!”许三年拍着宋榆的背安慰道。
“这孩子没事,就是今天被吓到了,喝点安神汤就好了,这几天让他多晒晒太阳。”
王婆子慈祥地看着宋榆,慢慢地说道。
“多谢婶子。”
许三娘抱着宋榆向王婆子道谢。
“没事,我也累了,小宋啊,送我回去吧。”
王婆子拄着拐杖,转过身和宋庭之说道。
宋庭之把王婆子送回去之后,就回来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宋榆已经被许三娘哄睡着了。
他看了几眼宋榆,见他有许三娘陪着,就回屋去了。
“小榆应该会没事吧?”
回屋之后,姜澄面色担忧地看向宋庭之。
“放心!王婆子是村里出了名的,这种事情一向是得心应手的。”
宋庭之安慰道。
“那就好。”
姜澄放下心来,今天这事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更何况是宋榆,他才八岁,还小呢,更是会害怕。
随后,姜澄就好奇王婆子是什么人,怎么自己嫁给宋庭之这么久,都没有在村子里看过她。
宋庭之就将王婆子的身世说给他听。
王婆子是村里的老人了。
早些年,嫁到别的村子去,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一开始也是夫妻恩爱,家庭美满。
可是没过多久,先是她的丈夫突发暴疾去世,随后又过了几个月,两个孩子相继离世。
短短一年之内,家人相继去世,那个村子里的人都说王婆子是克夫克子的命,不敢将王婆子留在村子里,将王婆子赶回来。
随后,王婆子回到村里后,过了几年,又嫁了一户人家,可也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就都离世了。
那户人家还有其他孩子,怕王婆子克了其他人,便将人赶了回来。
王婆子心灰意冷,之后就一个人住在村头的小屋里。
王婆子一直通晓鬼神之说,年轻的时候村里人也都知道,一开始没当回事,后来王婆子连着嫁了两户人家,都是一样的下场。
村里人都有些害怕,怕她危及到其他人,纷纷离她远远的。
幸好王婆子一直一个人住,所以也没人说些什么。
只不过村子里有人家出了点说不上来的事,都会去找王婆子。
她不收钱,只要送点礼粮食给她便好。
往后十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就是这些还是许三娘以前跟宋庭之说的。
现在宋庭之说给姜澄听。
“王婆子人很好,就是命不太好。”
宋庭之本不信命,但是在王婆子身上宋庭之倒是有些信了。
“人好就行了,以后要是有事就帮帮人家吧!”
姜澄听完,确实感觉王婆子的命确实有些玄妙。
“这是自然。”宋庭之点点头,搂住姜澄,“夜深了,睡吧!”
“嗯。”
第二日起来,姜澄先去看宋榆,见宋榆烧退了,便放心了。
吃完了早饭,宋榆醒了。
姜澄去看了,宋榆的状态好多了,起来之后,宋榆吃了一大碗粥。
随后姜澄又带着他去晒太阳,王婆子说了要多晒太阳。
经过这一遭,许三娘也不敢让他们去山脚下捡柴火了,谁能想到天都慢慢冷了,还能有野猪下山来。
可不能再冒这个险了。
姜澄也担心宋庭之上山会出事,毕竟之前他还遇到了狼群。
宋庭之安慰他,让他放心,等入冬了,便不上山了。
姜澄听到后放心了许多,入冬之后确实不宜在上山。
姜澄已经在想着等入冬之后,该做些什么来打发时光了。
这几天,许三娘让宋倩带着宋榆出去晒太阳,姜澄在家里帮忙。
连着几天,宋榆的状态是一天比一天好了,那天的事渐渐地被宋榆淡忘了。
就是有时候做梦会梦到,夜里会惊醒,但是许三娘哄了一会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