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家境贫寒,但家传耕读一直没丢,所以兄妹二人均熟读诗书,且陈庆之脑智心坚,饱览经义,尤喜兵书,遂一路游学北上,在嵩山偶遇周兴嗣,拜其为师,后来就追随卫照临了。陈庆之在外有五六年没回家了,这次回来就是要把全家暂时迁至光州,以了却一桩心事,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做事。他计划经吴兴郡到会稽郡春风茶庄考察一番,然后坐船回到光州,于是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父母,二老当即同意举家搬迁,随儿子到大周安居,一切以儿子为重。
陈庆之在家没住几天,就带上全家出发离去。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行李很简单。
这日,陈庆之一行南下,然后东行就来到了吴兴郡下若里村。吴兴郡位于太湖的南岸,处于义兴郡和会稽郡之间。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护卫头领毛云川曾护商到楚国,在下若里村结识了一个叫陈霸先的人。
陈霸先,字兴国,是这个村的村长,也就二十多岁,为人豪爽,喜结朋友,武艺不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毛云川护队经常在这里休歇宿食,且给些雪盐、白酒和绿茶,叫他在周边贩卖,以补家资及村用。这一来二去,陈霸先就和护商人员打成一片,结为兄弟,下若里村自然就成了楚国行商路途中的一个据点,而且陈霸先多次为护商队解决了不少在当地遇到的难事。
但这次却没见着陈霸先,一打听才知他被郡衙给抓了,且秋后问斩,这可把众人愁坏了,他们都想救陈霸先。
其实案情很简单。这楚国和周国以及其他封建王朝都有一样的通病,就是立国者励精图治,后继者稀松拉胯,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民生不易。这下若里村刚收完夏粮,收粮官就来催收税粮。收粮官叫郑耀思,耀武扬威,吃拿卡要,没人敢得罪。作为村长的陈霸先自知其中的厉害,自然是好酒好菜伺候着郑耀思,把他当成老佛爷,只期其收粮税时不要过于苛刻,自古至今都是民怕官。
这日傍晚,陈霸先正陪着郑耀思喝酒,村里来人说晚上恐有雨,是否要把税粮搬至村中祠堂避雨。陈霸先一看天空,也觉有雨,他不放心,亲自随村民去搬粮食,留下郑耀思一人喝酒。等搬完粮食回到家中,就听到妻子大喊大叫,陈霸先就知大事不好,进屋一看,妻子衣服被扒光,郑耀思酒气冲天,张牙舞爪,趴在妻子身上欲行不轨之事。
陈霸先哪里受得了,抓起郑耀思就是一拳,直接将之击撞墙壁,郑耀思当场吐血而亡。陈霸先也没想到郑耀思这么不经打,连一拳之力都经受不住就直接命丧黄泉。他知道杀死朝廷命官,死罪难逃,立即叫村民把妻儿送至太湖朋友家,自己到郡衙投案自首。
郡守一听杀了税官,这还了得,以后还怎么收税,以后贱民还怎么遵循官老爷的旨意,必须以儆效尤,即使陈霸先陈清案情,也起不了任何效果,当即结案,以抗税杀害朝廷命官为名判为死刑。
陈庆之了解情况之后,一时也束手无策,他都五六年不在楚国了,对楚国情况不清楚,即使想救陈霸先,现在也无资源可用,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毛云川众人也就是在楚国护送货物,对当地府衙政事以及人际关系根本不熟。陈庆之知道劫狱风险太大,不到万不得已,断不可行,不然人没救着,自身将陷入万劫不复之中,还有可能引起两国纷争。
陈庆之就这样一路想着一路就进入了会稽郡境内,突然他想到小姐说的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心中有了想法,可以一试。也许一直和武者在一起待久了,一门心思就想着打胜战,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局限于以武力为主,而忽略了其他处理事务的手段。
到达春风茶庄后,陈庆之将王玄的信函交于掌柜王冲,并告知陈霸先之事。王冲是王玄的家奴,买来之后就改姓王,一路打拼,展现实力,深得家主信任,直至升任会稽郡掌柜,全权处理楚国事宜。虽说春风茶庄是个茶叶生产之地,其实还统管楚国雪盐和白酒等一切商事。
王冲听完陈庆之的叙述后,拍着胸脯高声道:“陈司长,家主早已向我等说了,一切事宜以小姐之事为重。你是小姐的义兄,就代表小姐之意,你说怎么办,在下全力支持。”
陈庆之高兴笑道:“王掌柜大义,小姐向来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且救下陈霸先有利小姐在楚国布局谋算。王掌柜你熟悉楚国郡衙,你看这样如何?”
于是陈庆之向王冲说了自己的想法,完后道:“王掌柜,此事若成,我会亲自向家主和小姐禀明情况,且记你一功。”
王冲郑重道:“陈司长言重了,这是在下分内之事,必当竭力所为。你们这段时间暂住山庄,静候消息。”
陈庆之又高声有礼道:“有劳王掌柜,我把护卫全部交于你,供你使用,他们中间有几人和陈霸先相熟,也许能助你一二。”
王冲也不推辞,爽快道:“好,那在下现在就去准备,明日奔赴吴兴郡。”
正所谓:世间无道悲事出,也有妙计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