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许聪聪一家搬进了新房。
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墙是白色的,刮了腻子,地上铺了红砖,看起来十分平整。
之前请木匠打的家具也搬了进来。
许聪聪和奶奶住东面的卧室,许新安和邓念英住西边的。每间卧室都是一张床、一个柜子。这种柜子个头不小,有并排三个抽屉,下面是柜子,可以放衣服、被子。
中间是客厅,正对门口的是一张八仙桌,两边各一把椅子,桌子后面是条几。进门右手边还摆放了两个单人沙发,两张沙发之间放着个小茶几。
沙发是村里的木匠给做的,弹簧、海绵,外包皮,不是很软,但是很弹。
许聪聪一进门就爬到沙发上开始跳。
“爸爸,你看我,我跳的高不高!”
许新安笑呵呵的站在边上虚扶着她,防止她磕了碰了或者直接跳到地上崴了脚。
许聪聪一边跳一边嘎嘎乐,许新安就在那儿嘿嘿嘿。
邓念英额角一跳一跳的,新沙发啊!熊孩子连鞋都没脱!她的熊爹就在那儿傻站着,跟个大傻子一样。
邓念英大吼一声:“你给我下来!”
许聪聪跳的正来劲,对她的吼声充耳不闻,她踩着茶几去到另一张沙发上,接着开始跳。
邓念英转着圈找鸡毛掸子。
许新安一看这架势,一把把女儿抱了起来,“别跳了别跳了,一会腿该疼了。”
“不疼。”
许聪聪在爸爸身上挣扎,还想下去接着跳。
被许新安抱得死死的。
他跟邓念英说:“这是皮的,没事,擦擦就干净了。”
他这儿说着话,李云锦眼疾手快地拿了块湿布,把许聪聪踩出来的脚印给擦掉了,“干净了干净了。”
邓念英:“……”
她咬咬牙,算了算了。不能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啊啊啊!还是好气!
她用鸡毛掸子指着许聪聪,“下次再跳我就打你。”
许聪聪伸手搂着爸爸的脖子,给她一个后脑勺。
邓念英鼻子都快喷火了。
李云锦赶紧说道:“念英,你试试这个沙发,专门给你做的,你靠一下试试,舒服吧?是不是比那硬椅子舒服?”
邓念英:“……”
她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别说,还真不错!坐下就不想起来了。
☆
搬了新房,自然要温居。
定了日子,许新安亲自去通知了两个姐姐,还有自己的舅舅,这都是至亲,别的他就不刻意通知了。
温居那天,来的人不少,接到通知的来了,没接到通知的,比如许新安的姑姑家,也都来人了。
开了三桌才坐下。
许聪聪的大姑嫁到了隔壁的北辛庄,大姑父张远是工人,在砖厂上班,大姑许新梅是个性格很强势的人,她是家中长女,妹妹和弟弟出生之前,她当了一段时间的独生女,性格比较霸道,大姑父的性格就比较面一点,俩人正好互补。
大姑父张远初中毕业,又是个工人,关心国家大事,在给孩子起名方面也是和国家大事挂钩的。
大姑生了两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叫张卫星,生于1975年,那一年,国家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张卫星因此而得名。老二是个女孩,叫张米,生于1978年,那一年,杂交水稻正式播种,吃饭问题解决了。
二姑许新红嫁的是个民办教师,这时候民办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而且经常拖欠,所以她家日子稍微差一点。二姑也生了两个孩子,老大也是个男孩,生于1976年,叫齐涛,老二生于1978年,叫齐蕾,是个女孩。
这次温居,不光姑姑们带着孩子来了,两个姑父也来了。
大姑一家出手阔绰,除了烟酒点心、肉,还带来了两包奶粉。因为邓念英快生了,这是给孩子准备的。
许聪聪出生的时候,邓念英没奶,许聪聪最开始吃的是奶粉,小孩贼能吃,一个月吃了三袋,出了满月之后,邓念英有奶了,许聪聪才告别奶粉,吃上了母乳,一直吃到两岁,邓念英怀孕了才断。
这次送奶粉,就是为了应付没奶这种情况。
二姑家没带奶粉,但是给许聪聪带来了小画书,是丈夫齐振从学校里带回来的。民办教师待遇差,但是有一些隐形福利,比如本、笔、书什么的。
许聪聪小小年纪就拥有好几份小学生报、少年儿童报,还有不少练习本和铅笔,都是二姑父给她的。当然了,她不认识、看不懂,都是她爸念给她听。练习本和笔也都闲着呢。
家里来了客人,最高兴的就是许聪聪。
这一天,不管怎么折腾,家长都不会打孩子。邓念英会好声好气的和她说话,不会动不动就吼一嗓子,不会吓唬她说要打她。
当然了,就算她吼,许聪聪也不怕,她妈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很多零食可以吃。
邓念英是个大方的,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如此,她买了饼干、糖果分给小孩子们。还叮嘱许聪聪:“让客人先吃。你等别人吃完了再吃。”
许聪聪才不听她的,她会把自己的兜先装满,剩下的再给客人吃。
邓念英每天都在打孩子的边缘反复横跳。
她看着别人家乖巧听话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这个,十分心塞。她两个姑姐家的孩子还往许聪聪兜里塞吃的呢!
怎么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听话谦让有礼貌,她家这个就知道多吃多占呢?
许新梅和许新红都劝她:“小孩不就这样吗?聪聪才两岁多,这样是正常的。大点就好了。哪个小孩不喜欢吃啊。她能吃是好事,能吃长得快、身体壮。她不生病,你不就省心了吗?”
聪聪这样都是奶奶和爸爸惯的,她们能怎么说呢,那是她们的亲娘和亲弟弟,聪聪是她们的亲侄女,帮着描补一下呗。
邓念英点了点头,心里却不怎么同意。别人家的小孩两岁的时候也不这样。
但是,有人开导她,她心里感觉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