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早期。
西宁地区叫西宁卫,后来改成西宁府,隶属于甘肃省管辖。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
西宁府早就脱离了大明朝廷的掌控。
如今更是变成了和硕特汗国的重镇。
而敌方的始固可汗与索南群培。
早就在西宁地区集结了大军。
大明朝廷收复吐蕃高原的第1战。
即将在西宁府开始……
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压了过去。
呈一个巨大的扇形将西宁地区包围起来。
只有西北面给敌人留了一个缺口。
这倒不是张庆臻他们没办法实施全面包围。
这是故意给敌人留下一个缺口,敌人就不会拼死抵抗到底。
因为他们还有撤退的希望。
这在无形之中会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
吐蕃高原实在太广阔了。
朝廷大军想要继续进击,那他们就要留下一部分敌人来给他们带路。
这样子他们就省事多了。
所以围三缺一的战术,有时候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庆臻,卫时春和曹变蛟亲临前线。
指挥着部队跟敌人开战……
……
天空中乌云盖顶。
看起来随时都会下大雨的样子。
始固可汗与索南群培,把20万骑兵排列在城外。
他们凑出来这些兵力不容易,有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还有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都上阵了。
敌方的20万大军排列在城外的三个方向。
朝廷大军这边的蒙古仆从军,以跟敌人几乎对等的兵力。
策马缓缓的向敌人靠近过去。
敌人也开始催动战马缓缓的迎了过来,他们将用传统骑兵决战的方式较量。
明朝大军有的是火器,还有大量的炸药和没良心炮。
本来完全没必要有用这种方式来作战的。
但是蒙古仆从军的统领博尔济吉特·古禄格,再三向曹变蛟与卫时春他们请求。
说是他想要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因为这个家伙原本已经归顺了满清。
后面看着满清步步败退,他就带着人退回了蒙古草原。
朝廷大军出征大草原的时候。
博尔济吉特·古禄格很识时务,果断地归顺了朝廷大军。
但是鉴于他们归顺过建奴,并且为建奴征战过。
所以一直都不怎么受待见。
就这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其他罪孽比较重的将领都被处决了。
古禄格算是其中罪孽也比较轻的。
他才有机会活下来当仆从军的统领。
但是博尔济吉特·古禄格他很想进步啊!
他想在大明朝廷这边能够争取到一席之地,而不是一直都只能当仆从军。
所以这一回他就争取了机会,准备用蒙古骑兵的武勇和鲜血,来铺就他的晋升之路。
同时也是为他们的部落争取一个未来。
否则所有蒙古骑兵只能作为仆从军来跟随大军作战的话,迟早会在战争当中被消耗没了。
古禄格还是有点眼光和见识的。
所以他选择争取机会,并且真的为之而拼命。
博尔济吉特·古禄格非要这么做。
曹变蛟他们是能够理解的。
他们反而不理解对面那些敌人,为何非要打这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
因为敌人根本就没有胜算啊!
别说什么保家卫国之类的高尚情怀,对面的敌人根本就不配。
吐蕃高原上的和硕特汗国,本身成立的时间也不长。
是在崇祯年间刚刚成立的汗国,并且始固可汗他们也是外来者。
真正的当地土着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牛马而已。
这是因为曹变蛟不了解何为牛马,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了。
因为敌人的高层根本不在乎这些牛马的死活……
……
张庆臻和曹变蛟他们就静静的看着。
博尔济吉特·古禄格指挥着他的兵马。
向着敌人不快的不断加快速度。
双方之间的速度都是越来越快,很快就由小跑变成了冲锋。
几十万骑兵相互冲锋,轰隆隆的马蹄声传出去老远,大地都为之而震颤。
那场面是非常的壮观。
博尔济吉特·古禄格扬刀喊道:“勇士们,随我杀……”
“杀……”
喊杀声震动长空。
双方纷纷弯弓搭箭。
等到了适合射击的距离。
如同蝗虫般密密麻麻的箭矢射向了对方。
那场面还是挺吓人的。
只见在箭雨的覆盖射击之下,双方都有很多人马不断的中箭倒地。
但是双方都没有停下脚步。
依然催动的战马拼死冲向对方。
双方的队伍如同洪流般轰然对撞,瞬时间刀光飞舞。
鲜血之花不断的绽放。
所有人都在拼命搏杀。
在这种大军交战的情况下,个人显得无比的渺小。
参战的人只能奋勇向前,杀掉面前所有的敌人,他们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否则只会变成战场上的一具尸体。
战争的残酷性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
当战争真的降临的时候,往往不是你想不想上战场的问题。
而是在局势的变化之下,很多人会被迫走上战场去拼命。
在那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已经被逼的没有活路了。
那就只能拼死一搏……
……
惨烈的大战还在继续。
刀剑碰撞声,受伤之人的叫喊声,战马的嘶吼声交织在一起。
与不断飞溅的鲜血和不断倒下的尸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地狱景象。
双方在广阔的大地上整整拼杀了一刻钟,这才杀到了敌人的背后去。
博尔济吉特·古禄格他们纷纷勒马收缰,接着调转码头整顿队伍。
敌我双方换了一个位置。
随后又再次向着对方发起了冲锋……
然后双方的骑兵再次碰撞,再次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无数的尸体和战马又倒在了战场上。
这个时候阴沉的天空下起了小雨。
但是雨水却冲不散地上的血迹。
就这么惨烈的连续拼杀了两次之后。
敌我双方都减员超过一成。
激烈而紧张的厮杀,让所有人马都累得够呛,回到了他们最初的位置之后,人和马都在喘息着。
并没有立刻再次发起冲锋。
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和曹变蛟。
开始让手下的将士们向前推进。
大战打到这个份上也差不多了,没必要继续消耗更多的兵力。
他们都知道以后还有很多的仗要打。
蒙古仆从军还有用处,不宜在此消耗过多。
而随着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军开始推进。
敌方的骑兵感受到大地的震动,瞬时间就没有了继续冲锋的勇气。
很多人开始不自觉的往后退。
城墙上的始固可汗与索南群培,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他们已经无力回天了。
那两个家伙立刻带着亲兵。
匆匆跑向了西门,旋风般冲出城之后。
直奔布达拉宫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