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在中医上又名髓海、头髓,在气功学上,还称为泥丸、昆仑、天谷。以下是脑的中医详细解释:
一、解剖形态
脑深藏于头部,位居颅腔之中,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督脉的一个穴位)。风府以下,脊椎骨内之髓称为脊髓。脊髓经项复骨(即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之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髓。
二、生理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来自先天,称先天之神,藏于脑中,为生命的主宰。元神存则有生命,元神败则人即死。
2.主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是记忆所凭。这种思维意识活动是在元神功能基础上,后天获得的思虑识见活动,属识神范畴。
3.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统领肢体,与肢体运动紧密相关。脑髓充盈,则身体轻劲有力,反之则听觉失聪、视物不明、嗅觉不灵、感觉异常、运动失常。
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脑与肾:脑为髓海,精生髓,肾藏精。肾精充盈,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健全,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若肾精亏少,髓海失养,脑髓不足,可见头晕、健忘、耳鸣,甚则记忆减退、思维迟钝等症。
2.脑与心:心主神志,虽然五脏皆藏神,但都是在心的统领下发挥作用的。同时,心脑息息相通。临床上脑病可从心论治,或心脑同治。
3.脑与肺: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之功能正常,则气充血足,髓海有余。故脑与肺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脑病可以从肺论治。
4.脑与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脾胃健旺,则清阳之气能上行达脑,脑得其养。脾胃虚衰则九窍不通,清阳之气不能上行达脑而脑失所养。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是治疗脑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5.脑与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脑清神聪。若肝失疏泄或藏血失司,均可影响脑的功能。
综上所述,脑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与人体的生命活动、精神意识、感觉运动以及脏腑经络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子胞,在中医上指的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也被称为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属于奇恒之腑。它位于女性小腹正中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
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月经是女子生殖功能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女子到了青春期,肾精充盈,在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及维持生殖机能的作用)的作用下,胞宫发育成熟,月经应时来潮。
2.孕育胎儿:女子胞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在月经正常来潮后,女子胞便具备了受孕、生殖的能力。女性在受孕后,女子胞可以聚血养胎,成为保护和孕育胎儿的主要器官,直至足月后娩出。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天癸、经脉、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与女子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天癸的至竭和月经孕育方面。
2.心:心藏神,主宰着人体的心理活动和整个生命活动。女子胞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都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受心神的调节。同时,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运行,对女子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资助和促进作用。
3.肝:肝主疏泄和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舒畅,月事以时下。同时,肝藏血充足,下注冲脉血海,则冲脉盛满,血海充盈,为月经和孕育胎儿提供物质基础。
4.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女子胞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血的化生与经血的固摄两个方面。脾气健旺,化源充足,统摄有权,则经血的藏与泄正常。
5.经脉: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带脉约束胞胎。这些经脉共同调节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女子胞在中医上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概念,它关乎女性的月经和生育能力,与脏腑经脉气血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