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秦国一般一年只在十月举行一次,类似于开年后第一次会议,因为秦国以十月为岁首所以大朝会安排在十月举行。
这次大朝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朝会,人群也只有咸阳城内及周边百官觐见。因为秦国一年之间连丧两王,为防国民人心不稳,故将朝会范围扩大以安抚人心。
清晨,秦国的百官们早已纷纷大殿门前宽广的广场等待。他们或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自成一群扎堆相聚,低声议论着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
那些消息灵通之士更是围成一圈,交头接耳,神秘兮兮地揣测着可能发生的惊天动地之事。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以吕不韦为核心的一大圈子人,国丧期间众人不敢大声言笑,但是仔细观察每个人脸上都有隐隐的笑意
江川身处秦国之地,举目无亲,也不愿卷入吕不韦那复杂的人际圈子里去凑那份热闹。
他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一旁,默默地等待着谒者前来传达命令,引领众人上朝。
正当江川有些发愣地出神时,毫无防备之下,他的右肩膀突然遭受重重一击。刹那间,一股强烈的麻木感迅速传遍整个右臂,让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然而,仅仅凭借这股熟悉无比的力道,江川甚至无需回头查看,便能立刻知晓来人究竟是谁。
江川缓缓地转过身子,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毕恭毕敬地说道:
“姬昊先生,没想到能在这里碰见您啊!”仔细端详一番,发现已经有数个月未曾谋面的姬昊肤色比以往稍稍变黑了些,但身材却显得更为健壮和结实。
原本萦绕其身的那股浓厚书生气息此刻已减少不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隐隐散发出来的杀伐之气。
姬昊见状,不禁冷哼一声,略带不满地责备道:
“哼,怎么回事?小子,咱们这么久不见了,难道连基本的礼数都给忘了吗?见到我居然不行礼问好?”说着,他的目光落在江川抬起的右手上,眉头微皱,继续质问道:
“而且,你这怎么只举起了一只手?难不成是被哪个不长眼的小贼给伤着了?”
面对姬昊的质问,江川瞥了姬昊一眼,编了个理由道:
“先生莫要怪罪,实在是在下昨晚睡觉时不小心压住了右手,导致现在整条胳膊还处于麻痹状态呢,稍等片刻便会恢复正常。”
姬昊听后,又轻哼了两声,表示暂且不再追究此事。紧接着,他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向江川询问道:
“今日这场朝会可有什么特别的消息传出?”
江川看了姬昊一眼,心想着姬昊不是外人,开口道:“先生,今天可能要任命相邦了”
“哦,政公子说的?”,姬昊反问道
“嗯,政公子猜的”,江川回道
“是他吗”,姬昊朝着吕不韦所在的方向努努嘴
“很可能”
随后两人都没再说啥了,静静等待朝会开始。
不一会,谒者便宣布朝会开始,朝臣们陆续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排着长队陆续进殿。
江川站在长长的队伍末尾,亦步亦趋地走进了大殿。
踏入殿内,他抬眼望去,但见赢异人端坐在大殿尽头高阶之上,其身旁两侧,分别坐着夏太后和华阳太后。三人各自身着华服,仪态端庄,尽显王室的威严。
紧接着,便是一众朝臣依次上前奏报各类政务,等待秦王做出最终的决断。
江川身处队伍后排,起初还能勉强打起几分精神倾听,可没过多久,那些枯燥乏味的政事便如催眠曲一般,令他只觉眼皮愈发沉重,意识逐渐模糊,整个人昏昏欲睡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秦国的行政效率颇高,不多时,所有政务便已处理完毕。
这时,只听得赢异人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台下原本略显疲态的诸位朝臣瞬间精神一振,他们心知肚明,真正重要的议题即将到来。
果然,赢异人目光环视一周后,缓缓开口说道:
“我大秦在短短一年之内,竟接连失去两位君王,致使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再加上如今政务繁重,仅凭寡人一己之力实难妥善应对。
而吕不韦此人,多年来尽心竭力辅佐于寡人,功勋卓着。因此,今日特此晋升吕不韦为我大秦之丞相,并加封其为文信侯,以此彰显其功绩,安抚我大秦子民。”
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堂顿时炸开了锅。高阶之下,众多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吕不韦闻言,脸上不禁闪过一丝喜色,正欲迈步向前跪地谢恩,就在这关键时刻,却听见华阳太后不紧不慢地缓缓开口说道:
“大王,本宫认为丞相之位至关重要,我秦国自孝公起,皆以功论赏。不知吕不韦入秦后,有何功绩?还望大王明示!”
赢异人闻华阳太后之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答道:
“寡人当年作为人质滞留邯郸,吕不韦不顾自身安危,屡屡相助。尤其在赵国欲杀寡人以泄愤时,吕不韦倾尽所有,将寡人从生死边缘救回。
寡人归咸阳后,他全力辅佐寡人处理朝政要事,更助寡人迎回尚在邯郸的妻儿。此等功绩,寡人深信不韦先生足以胜任我大秦丞相之职!”
然而,华阳夫人不为所动,目光如剑,毫不退缩地反驳:
“大王,您虽言吕不韦对您有此等功绩,但细思之,不过是对您个人的功绩罢了。敢问大王,吕不韦对我秦国究竟有何具体功劳?”
赢异人闻此,强压心中怒火,侧身面向华阳夫人,为吕不韦强辩:
“太后,寡人乃一国之君,代表秦国。故吕不韦对寡人之功绩,亦是对秦国之大贡献。且寡人深信,吕不韦若出任大秦丞相,必加倍勤勉,竭力为我大秦建立不朽功勋!”
华阳太后欲言又止,此时吕不韦适时上前,高呼:
“臣谢大王厚爱,臣必竭尽所能,助我大秦日益强盛!”
华阳太后见状,虽将到口之话咽下,但众人皆能看出,华阳太后甚是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