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掉城门的档口,城内守军就围在了城门入口处,箭矢如同暴雨袭来,朱辰钰的骑兵顶着箭雨,举着铁盾硬生生冲了进去。
一时间鲜血飞溅,受到了猛烈的攻击。
这里是守城军队的大营所在,数不清的营帐静静的趴在那里。
朱辰钰第一时间就预感到不妙。这里一定有最多的防守部队。
果然,越来越多的清兵围了过来,跟明军的步兵搅在一处,刀光剑影你来我往,杀的难分难解。
放火!明军的弓箭手有人把箭头换成火箭,射向那些营帐,登时燃起大火。
朱辰钰急了,当先提起缰绳冲向敌阵,大声喊道:“弟兄们随我杀!”
说罢,抡起长枪,左右开弓,噼噼啪啪的扫倒数十人,就利用这空白的片刻,更多的明军从城门涌入。
朱辰钰带着先锋营如同虎入羊群,来来回回几个冲锋,就把城内的清兵击退了。此时,清军的大队骑兵冲锋而来,跟朱辰钰的部队撞在一起。
人太多了,朱辰钰化身人头收割机,杀入敌阵,摇起银枪,一枪一个将敌方骑兵挑落马下。便是她如此勇猛无敌,身上还是被砍了几道口子。
一道伤及左臂,流出血来!
杀红眼了,在大量的肾上腺素分泌下,也不觉得那么疼了。
终究是朱辰钰的先锋营足够给力,战损比在1比2上下。郭城内的清兵突然慢慢的在减少,远处传来连续不断的爆炸声。
南门遭到猛烈进攻,清兵抽调人手支援南门。清军的指挥官眼见挡不住朱辰钰的部队,选择了撤退自保。
他知道再这么杀下去,或许能挡住一段时间,换来的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还不到拼死抵抗的时候,还有内城防线,如同天堑!
看着吓人的营地实际上已经空了,那是整个城郭内守军的大本营,很大一部分都在城西和城南防守,在反应过来之后,朱辰钰长舒了一口气。这个大马蜂窝还挺唬人的。
很快明军在观音门这一片地方建立了阵地,守城的清军眼见城门陷落,知道再守外城墙已经毫无意义。纷纷撤下来跟明军厮杀。
朱辰钰一路向南向西移动,打算跟中路军一起围歼敌兵,但前面就是一座高高的山峰。一部分清军退到了这座山上。仗着海拔优势袭扰山下的明军。
明军撤回来与其遥遥对峙。
朱辰钰没管那些散兵游勇,只收拢人马,把己方阵地进行了进一步巩固,随后她带着先锋营向南杀去!
朱辰钰的骑兵现在还剩下4000人不到,但这就算是如今最大的一股骑兵队了。
先锋营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片刻就攻下了南边的数个城门。
再回援时,清兵已经不见踪影!
此刻,夜幕悄悄降临,天色暗了下来。这一战从黎明打到傍晚,攻守双方都累。
终于夜晚来了,这是明军的猎杀时刻!
明军清扫干净原来清军的营盘,就在那里扎营。
营地内,留有踏弩阵展开的大片空地,处于营盘中部,被保护了起来,方便第一时间展开。箭阵的范围攻击能够很好的对清军形成火力压制。布置在中部是作为火力支援使用。
箭阵几乎没什么损失,只因明军很小心,从不让这些弓手去冒险,所以被保护的很好。
西侧和南侧的战斗也结束了,整个清军部队守外城的兵力大概有五万左右,主要是投降的明军步兵,八旗骑兵精锐被保护了起来,想来已经退守内城。
兵力优势巨大,外郭轻松拿下。
中路军和董彦已经会师,大军围在内城聚宝门前面,隔着护城河盯住内城城头。清军立即感受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巨大心理压力。
朱辰钰见山下的局势已经稳定,便派出了十几个小队爬上了钟山,趁着夜色搜山,果然,山上的敌军并不多,仅有一些防守据点。
玄衣卫的人迅速渗透了这些据点,配合步兵小队,将之杀了个片甲不留。参战的玄衣卫不简单,一大部分是朱辰钰亲自培养的亲卫,武功都不弱。
探马搜寻了整个外城范围,把原先城外的临时电报网布置进来。有了这玩意儿朱辰钰才放心,敌人无论哪个方向来袭,都能第一时间报警。
漆黑的夜幕下,清军成了睁眼瞎,只能瑟缩在内城各个水关里面。大胆待在城外的人只要被发现,就会被明军追杀。玄衣卫在电报网的辅助下,效率极高,一夜之间,控制了外城东,西,南大片区域,只留下城北小片区域没有清洗。
确认外城没什么反抗力量之后,明军才收队,留下1000人带着两门神威大炮在钟山上布置了一个高地作为阵地,这处高地俯瞰内城,但离的比较远,测算之后,神威大炮的射程勉强能覆盖内城南侧的城墙。
如果是旧式的红夷大炮射程根本打不到。
明军的高地不止一处,董彦那边也调派了大炮到山上,各自有卫队保护着。各个炮兵阵地间很快建立了联系,这一点是必须的。
明军各部之间除非间隔太远,没有远程电报网,只要是协同作战,都会第一时间建立信息通道。以实现统一指挥。
直到现在清军都没摸透明军的信息传递方法。一是时间太短,没来得及研究,二是明军收复的势力范围实行极其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
出入辖地必须出示身份证明,剃发易服者必须换汉人的衣服,辫子剪掉!无论身份高低,违者按通敌论,斩立决。
如此铁血的防控措施,让那些试图渗透的探子,间谍一点办法都没有。至于混在人群中的反骨仔更是没有机会。
初八日,明军的攻势缓和了一些。连日来的战斗已经让双方都感觉到疲惫了。
董彦宣布停战休整。
然而,午时一刻左右,探马汇报了一个消息却令明军大吃一惊。
游弋在长江上的左路水军与渡江的多铎部遭遇,双方一场大战,明军损失了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兵员三千余人。
清军遭到重创,但还是成功渡过了长江,向凤阳方向撤退,左军统帅恐敌有支援部队,未下令追击。
多铎跑了?!
董彦立刻意识到,清兵从金陵城北门出城强渡长江了。
董彦觉得这是个机会,立刻命令芜湖守军将马鞍山之敌拖住,围而不打。
而金陵的攻城部队则立刻停止修整,全力猛攻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