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们群情激昂,手里的各式农具舞动生风。
显然,这些人都是被那些羌蛮人戕害过得不浅。
外面的乡民越来越多,对于军队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事情。一则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谁知道咧。
二则这些乡民毕竟不是军人,他们的存在,不仅对战争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坏了军队的大事。
马忠一直努力劝说乡民们赶紧离开,但却无济于事,甚至在彼此拉锯期间,乡民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很多乡民情绪激动起来,鼓噪不已,纷纷叫嚷着:“咱们都是来杀蛮子的,凭什么要我们走?”
“这些蛮子杀了我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要走,你们走,老子不走,除非你杀了老子!”
……
群情汹汹之际,另外一只人马奔了过来,却原来是三江口蛮王妃祝融氏带着孟氏家兵前来助战。
祝融氏之所以赶来,当然有受永昌郡守吕凯老大人的委托。
大家相见,自然欣喜不已,但乡民们的数量此时早已经过了万人之众,劝又劝不走,打又打不得,一时之间,本来该同仇敌忾的军队与乡民之间,几乎要爆发冲突了。
沈腾一直冷眼旁观。
马忠在这里,人家是南中第一人。张嶷在这里,人家是次督,更是货真价实的郡守大人。现在,又来了自己的老干妈蛮王妃,他才不想凑什么热闹。
他手下的那2000余骑卒力量,自然早就自动归属到庲降都督府下面去了,由马忠都督统筹安排。
但目前从银坑洞带来的那2000矿工,却一直都还在沈腾的手中掌握着,乌蛮三杰也正式“解甲归田”,成了沈腾手下最闲云野鹤般的存在。
对于这三人,沈腾一向放任自流,人家本来也不算自己的手下,大家不过是结伴而行罢了。
但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彼此之间感觉良好,三人对于沈腾自是喜欢,沈腾对于三人,也喜爱有加。
在沈腾看来,能将这三人一直带在自己身边,无疑是最得意的事情了。即便不能,也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们三人的敌人,这几个家伙和猴子一样,都是天赋异禀之人,做朋友总好过做敌人。
对于乡民们的主动前来助战,在马忠等人看来,是麻烦。但在沈腾眼中,这件事情却意义非凡——他仿佛看到了后世那场轰轰烈烈的三大战役中“人民战争”的雏形。
中国历史上,真正打响“人民战争”的,还要等上2000年。
在后世那场旷世战役中,胶东半岛数十万民众自主自发地参与其中,运送给养,保障后勤,运送伤员,运送弹药、瓦解敌军士气、押送俘虏、捕捉俘虏……
用伟大的高祖爷爷的话说:“将敌人陷入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
所以,当睿智如马忠张嶷等遇到此等情况,其态度之懵懂,是可以理解的。
在沈腾眼中,所谓“人民战争”,其核心有二:第一,为人民而战;其二,人民自发做出选择,并且主动参与其中。
而此时,在沈腾眼中,“人民战争”的核心元素已经具备,但主事者却困于历史桎梏中,难以觉悟。
这些羌蛮僰蛮祸害越巂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人民深受其害,无论蛮汉,皆是如此。此时,因为政府军将这些羌蛮僰蛮围堵在城中,来一个关门打狗,人民自发自觉地要求参与战斗,这刚好符合沈腾对于“人民战争”的核心元素的定义。
此时马忠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少,他自己带来2000人,加上沈腾张嶷手中的,还有祝融氏带来的蛮兵等,好几千人了,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城内的蛮兵数量。
目前的态势,只要困住几个城门口,将这些蛮子死死堵在越巂城中,就等于将他们死死捂在一口大缸里了,过几天,等他们的战马也吃光了,手到擒来,根本就不费功夫。
至于如何保证这些蛮兵不出城?
其实很简单,在各个城门口堆放了许多砍伐来的树木,连枝带叶的,蛮兵想出来清理这些树木,则必定遭遇汉军的箭矢临头。真有大批量的蛮兵蜂拥而出,汉军完全可以用火箭将这些树木点燃,阻止其冲锋。
即便这些蛮兵能够突破数树木障碍,眼前却是汉军立下的营寨。
这些蛮兵显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外援。
所以,汉军营寨面向城池的这边,均被刻意地加宽加厚加固许多,直接冲撞过去,对于不善攻城的蛮兵而言,难如登天。
论起打阵地战,任何时代,蛮兵都不是汉军的对手。
也因此,马忠张嶷等人对于这陆续赶来的乡民们的热情,恼得不行。看到马忠实在为难,沈腾便主动站了出来,道:“都督,我有一计,请都督思量——”
马忠眼前一亮,连忙道:“小王爷客气了,请讲——”
现在,对于沈腾的称谓,大家都很是杂乱,有叫“公子”的,也有称“先生”的,从年纪上,还有叫“小哥儿”的,也有叫“老弟”的,从蛮王义子的身份上来说,称“小王爷”也没错。还有那几个老家伙,直接一口一个“小子”,其实更符合沈腾的胃口。
“都督所虑者,乡民也。沈某不才,愿为都督解此后顾之忧。”
马忠大喜,连忙问:“沈老弟快快讲来——”
沈腾不紧不慢地说:“乡民全部交给沈某来统筹管辖,只需将军给我200得力军士即可。至于我带的那支军队,因为沈某有言在先,带他们出来,希望给他们一个前程,还请都督予以特殊对待。”
沈腾的意思很明确——
一,自己来统筹管辖这些乡民,全部交给我,保证不拖你们的后腿,至于我怎么做,你别管。
二,我带的那支囚犯组成的军队,可以交给你们,但我希望给他们一个机会立功,完成自己对他们当初的承诺。
沈腾不希望自己言而无信。这些人巴巴地赶来,最后只有站在旁边看风景的份儿,然后,还得回去给老干妈挖矿。
马忠大手一挥,道:“就如沈公子所言!”
沈腾便带着乌蛮三杰和猴子等人,以及马忠交付的200个军士,专门去统筹管理乡民事宜,这里的事情,他不再参与。
说是不参与,其实沈腾身在其中,怎么可能不考虑?
他不过是突发奇想,想要做一场“史无前例”的创举而已,一个试验——关于“人民战争”的试验。
这个试验的难度,在沈腾看来,并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人民战争”的核心二元素,已经基本具备,不过是费下力气去组织分工一下而已。
但是,其中蕴藏着的风险,其实也不会小。
一则这些乡民的组织,本身就是个大难题。
如何将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做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这就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些人来,是自发地,他们想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杀敌。
但具体到怎么杀,什么时候杀,是不是有能力有条件杀……诸多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二则这万余乡民中,有好有次,有汉有蛮,大家初始不过是为了心中那一股子怨气或者激情而来,真正到了这里,面对敌人的刀枪,还能有多少勇气站出来,面对顽敌?
这个,还真不好说。
三则,这万余乡民中,是否有故意来捡便宜搞破坏的?是否有传染疾病的?尤其是后者,一旦发生,就是大事故,那时候,别说战斗了,能活着安然走出去,都是个未知数。
但沈腾还是忍不住想去做下尝试,
他想锻炼锻炼自己。
沈腾吩咐手下军士们:每五百人为一部,选部长一名,共计二十部。部内,再每一百人为一小组,各选组长一名。部长和组长都由马忠派来的军士担任,缺额,再向马忠申请要人便是。
沈腾再给每个部划分一个扎营地,乡民们自己动手,安营扎寨。这20个营寨,每个住500余人,其实不算大,营寨的要求也不算高,所以,难度其实并不大。
每个营寨内部,沈腾要求每个小组一个独立的宿营地,所以,每个营寨内部,其实被有机地分拆成了5个小宿营地,并且留下了公共活动区域,和食堂区域。
另外,在乡民中挑选出500名悍勇之士,组建一支“执法队”,由熊大熊二任队长,负责这万余人的纪律纠察。
然后,沈腾又对这20个部的职责进行划分,有的负责出去运送给养,有的负责给军队砍伐木材,有的负责到外围去打探信息,有的准备吃食,一旦战事开始,乡民们随时准备接应里面的军队,并且准备协助军队捕获逃亡的蛮兵。
在没有得到命令之前,所有人不得私自靠近部队1000步以内,否则,格杀勿论!
互相之间,严厉杜绝私自串门,一切,都必须“令行禁止”。
工作任务简单明了,纪律要求简单粗暴,所以执行起来,更是简单粗暴,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废话解释。
如此一来,让马忠等人一筹莫展的乡民困扰,顿时成了军队极好的助力,这让马忠等人再次对沈腾“刮目相看”起来。
马忠带人来沈腾这里转了一圈之后,竖起大拇指,对沈腾赞不绝口:“佩服!”
沈腾将乡民们分成20个营寨的好处,是每个大寨的人数相对较少,好管理,而且即便其中隐藏了不安定因素,排查起来,相对也更容易一些。
还有,这个时代的人卫生观念相当落后,数量如此之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各种疾病的爆发是个大概率事件,一旦形成重大疫情,在这个时代,只要你得了,就看你个人的造化了,死还是活,天知道。
所以,沈腾专门让几百乡民到处寻找生石灰,打包扛来,在各个营寨里泼洒,消毒,并且用生石灰划定各种有特殊功能的生活区域,比如每个营寨里的伙食房。
大寨外面不远处,还挖有专门的茅厕深坑,每天定时定量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生活用水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为此,沈腾让乡民们搜集来很多装水的木桶,水中一律投放定量的生石灰进行消杀沉淀,而且不允许乡民们喝生水。
即便是这样,还是出现了问题。
“将主,有几个乡民拉肚子了。”有个组长前来沈腾的办公地进行汇报。
每日几次汇报工作,是沈腾的硬性规定,甚至连汇报的内容,都做了最详细的规定。
其中,每个营寨500余人的身体状况,是最重要的一项,尤其是有没有发烧感冒拉肚子等。
“不是不让喝生水么?还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沈腾连忙问。
他们虽然还没有真正与城内的蛮族开战,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战场上了,目前一时的平静,不过是战前的沉默蓄力而已。
说白了,这就是战争。
而战争期间,任何一件与疫情有关的小事情,都可能极大改变战争的走向,甚至可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现在是公元235年,而就在17年前,也就是208年,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与孙刘战于荆州赤壁,战前,曹操军中疫病流行,战力损失十之七八,曹操不得不烧毁战船,退出战场,孙刘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一场世纪大战,由此而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中国历史由此而进入新的一页。
沈腾可不想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这样一场“瘟疫大战”,从而留名青史。
“启禀将主,这几个人是在外面运送给养的,半道上,口渴难耐,便饮了生水,回来,就拉肚子。”
“一共有几人?”
“一共七人饮水,其中六个都在拉肚子,稀里哗啦的,一顿饭的功夫,跑了七八趟茅厕,人都虚脱了。”
“赶紧的,将这七人转移到外面专门设立的小寨中去,将与他们有密切接触的,也都转移出去,到另外的小寨中去,观察观察。另外,生石灰大量泼洒,全部营寨再次消杀一遍,尤其是这几人所在的营寨。茅房那边,尤其要重视,你,亲自去撒生石灰!”
那人连忙称是,受命而去。
在当初建立营寨之时,沈腾就命人在20个营寨之外,另外又专门设立了几个小营寨,就是防止有突发疫情出现。
每个营寨的空旷处,都堆积了许多茅草,这茅草燃烧起来,气味独特,蚊虫自动远离。
此时的南中,夜晚时分,已经有许多蚊虫了,如果没有这些茅草,睡觉就成为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更要命的,还是蚊虫叮咬可能引发更加恶劣的传染疾病。
“要是有一顶蚊帐,该多好!”沈腾感慨道。
南中的夜空尤其漂亮,寥廓的天际无边无沿,星辰杂乱点缀,晶莹剔透,银河流光溢彩,宛若仙境。
仰望星光,沈腾只有一个愿望——蚊帐!
“今年过年不送礼,要送就送一蚊帐!”沈腾想起老干妈对自己的好来,他决定,等这里的事情了了,就想办法整出一顶蚊帐来,送给老干妈。
好在此地夜夜有风,所以,人们即便睡在露天,受到蚊虫的叮咬也不算严重。若是睡在房屋中,受到的叮咬反而会严重。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迷迷糊糊中,沈腾想起来那个夜晚,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纠结万千的夜晚,他在江城的某一个学校的操场上,陪一个大长腿的妹子看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