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辞在襄城守卫战的胜利庆功宴上大出风头,很多士兵都对这位新来的偏将投去期待的目光,这些人屡次败在杜仲手下,这次竟然能在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大胜杜仲,实在是让人难以预料。
张道暗中命人监视韩辞和师惜儿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常就要迅速报告,同时他在庆功宴上详细记录了那些为韩辞喝彩的军官,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杀气。
战后的襄城破败不堪,城里的百姓受天阙国的压榨许久,本来以为潘选率领的义军是仁义之师,但是没想到这些所谓的‘义军’竟然比那些天阙国的官军还要残酷。在守城成功后,一些义军就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他们目无法纪,大肆搜刮百姓的家产,有人甚至劫掠百姓的妻子儿女,潘选对此毫无约束,反而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
韩辞自知这样的军队打不了胜仗,于是请求潘选制止义军这样的行为,但没想到却被潘选当头一棒。
“韩将军啊,这些兄弟跟着我打天下本来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如今我们打下了襄城要是都不要弟兄们得一些实惠,那以后谁还肯为我卖命啊?”潘选无奈的说道。
韩辞神情变冷,剑眉微动,随后认真开口道:“潘将军,这样的部队是打不了仗的,他们即使拿到了百姓的财物最后也终究无法守住,相信我潘将军,要想取天下必须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潘选看着韩辞,联想到在庆功宴上他的大出风头,瞬间气不打一处来:“韩将军,注意好你的身份,你只不过是我的偏将,无权要求本将军去按照你的规定行事!你想要治军是吧,去带着你的一千人治军吧,你别叫他们去抢,你看看他们最后还跟你吗?”
韩辞闻声,冷哼一声,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潘选望着韩辞离去的背影,心中的杀意更浓。此时,张道从幕后走出,他朝着潘选低头作揖,随后开口道:“潘将军,此子已经公然不把将军放在眼里,看来我们要尽快出手,以绝后患!”
“好,此事事不宜迟,我必斩杀此人!对了,还有些那些跟随韩辞的人,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有一个给我杀一个!”潘选坚定的说道。
张道见自己计策成功,于是继续言语:“潘将军不要生气,在下定当全力以赴。”
“这么多年了,还是你最让我放心啊!”潘选朝着张道勉励道。
“还是要多谢潘将军对我的厚爱。”张道说着眼睛一转。“潘将军,近日我手下兵士得到几位佳人,虽无跟着韩辞的那个小美女妖艳动人,但也算是碧玉之姿。我不敢独享,就先献给潘将军享用。”
“哦?张先生忠诚可嘉,忠诚可嘉啊!”潘选迫不及待的接纳张道送来的美人,脸上笑容灿烂如花。
师惜儿一身红衣,伫立在小巷尽头,手中的灵力压迫逼人。她冷冷地盯着面前跪地的几个侦查兵,语气如冰:“说吧,张道派你们来,到底意欲何为?”
那些侦察兵个个脸色煞白,汗水顺着额头不断流下。他们已经目睹了这位女子的强大灵力,心中再无半点侥幸。其中一个哆嗦着开口:“我们.....我们只是奉命跟踪您,张大人说,只要发现你和韩将军的任何异常动向,就立刻报告给他。”
师惜儿眸中杀机更甚,灵力划过空气,发出清脆的嗡鸣声:“异常动向?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那人吓得连忙磕头:“张大人.....张大人说韩辞心怀不轨,暗中图谋自立。他让我们监视韩将军的一举一动,还让我们记住,在庆功宴上那些对韩将军喝彩的军官,以后一个都不能放过。”
“原来如此。”师惜儿冷笑,神色中透着一抹轻蔑,“张道为了自己的地位,连自己人都不放过。还有呢?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另一名侦查兵犹豫了一瞬,紧接着颤声说道:“张大人已经准备寻找借口,要求将他调离襄城....然后在路上将其杀之...”
听到这里,师惜儿终于失去了耐心,手中的灵力猛地横劈而出。只见一道炽亮的灵光划过巷子,那些侦查兵尚未发出任何声音,便已命丧当场,尸体无声倒地,鲜血迅速染红了青石地面。
她眉头微蹙,低声自语:“张道,看来你比我想象中更狠毒。”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将这一切如实告知韩辞。
师惜儿找到韩辞时,韩辞正站在操场上亲自指导士卒训练。他严厉的声音不断回荡在场地中:“身体要压低!动作要快!你们是军人,不是街上的混混!”
看到师惜儿匆匆而来,韩辞微微皱眉,将训练暂时交给一名副官。他走到师惜儿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这么急?”
师惜儿没有隐瞒,将自己遇到的跟踪以及从那些人嘴里得知的计划全部告诉了韩辞。她语气中透着怒意:“张道不仅在暗中监视我们,还试图通过见不得光的手段削弱你的威信。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他很可能会对你下手。”
韩辞听完,沉思片刻,继而缓缓开口:“张道此人,我已有察觉,只是现在还不知他会以何种手段对付我,我对义军无好感,但毕竟潘选曾经信赖于我,我不忍叛他。”
师惜儿闻言,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韩辞!你到底还有没有危机意识,难道你不知道张道所做的一切都是靠着潘选指令吗?杀你的人就是潘选,这你怎么还不明白。”
韩辞点点头:“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我已经说了,我不忍背叛潘选。张道若是用了什么阴险招数的话,我就去和潘选解释,我相信他会分清楚谁是对义军有用之人。”
师惜儿知道劝阻无果,无奈摇头离开。
张道开始在军中布下隐蔽棋子。他深知韩辞训练士卒时严格要求,早已引起了一部分士兵的不满,于是他命人暗中挑唆那些逃兵,在军营外散布关于韩辞“残酷无情”的谣言。
同时,他伪造了一封韩辞的军令,命人假借韩辞之名调动了粮草队伍。粮草队在行进途中遭到张道派人截杀,此事还是在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士卒们纷纷议论,认为是韩辞的调令疏忽导致粮草队位置暴露。
张道见时机成熟,便召集了一些中低级义军统领,在密会中冷冷说道:“韩辞自诩带兵无人可敌,可如今却弄得军中士气涣散。你们若继续拥护他,只怕迟早要陪他一起陪葬。”
一些统领犹豫不决,但在张道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少人选择保持沉默,甚至站到了他这一边。
韩辞所部虽然军纪严明,但战后急需粮饷补充士气。然而,张道巧妙利用自己的职位优势,故意拖延了韩辞军队的粮饷分发。他在军中散布流言,暗示是韩辞不善管理,导致补给迟迟未到。饥饿的士卒逐渐对韩辞心生怨怼,而张道暗地里则悄悄接济一些不满的士兵,用粮食换取他们的忠诚。
与此同时,张道还故意在军中冷落韩辞,每次军议总是挑最偏僻的位置安排给他,甚至刻意打压其发言机会。即使韩辞提出合理的军事建议,也被张道以各种理由驳回。
张道见韩辞按兵不动,更加大胆地展开了下一步计划。他私下里与潘选密谋,建议以整肃军中不稳分子为由,将韩辞调出襄城,然后与路杀之。
潘选则恐事情发生变化,便叫张道邀请韩辞前来为他饯行,然后在饯行宴上由张道历数韩辞的罪状让韩辞的手下无言以对,最后直接将其诛杀,张道遵命行事。
很快张道的邀请就到了韩辞手里。韩辞已然明了,这是张道对他和师惜儿要痛下杀手,他背上了自己的剑,脱下了戎装,再次成为了那个负剑少年。师惜儿知道韩辞已经下定决心,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被张道打压后师惜儿第一次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