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秦始皇为抵御匈奴,下令大规模修筑长城,致使无数百姓被征为劳役。在苏州有一位名叫范喜良的书生,他与孟姜女新婚仅三日,便因朝廷的征调,被迫与妻子分离,前往北方修筑长城.
范喜良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皇命难违,只能与孟姜女挥泪而别。孟姜女更是悲痛欲绝,她紧紧拉住丈夫的衣袖,泪水涟涟地嘱咐着,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朝廷征发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被迫离家。孟姜女伤心不舍,但无可奈何。那是一个阴霾笼罩的日子,朝廷的一纸诏令如同一道无情的惊雷,在平静的村庄上空炸响。诏令中明确要求征发大量民夫前往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族的侵扰。范喜良的名字,也在被征之列。
当这个消息传到范喜良和孟姜女的家中时,犹如晴天霹雳。孟姜女手中的针线瞬间掉落,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中充满了惊恐和绝望。
“这怎么可能?我们才刚刚新婚不久,为何要让你离开?”孟姜女紧紧抓住范喜良的衣袖,声音颤抖着说道。
范喜良的脸上同样写满了无奈和痛苦,他望着心爱的妻子,眼中满是不舍:“娘子,皇命难违,我别无选择。”
孟姜女泪水夺眶而出,她扑进范喜良的怀中,泣不成声:“夫君,此去路途遥远,修筑长城更是艰苦万分,我怎能放心让你去?”
范喜良轻轻拍着孟姜女的后背,安慰道:“娘子莫哭,我定会保重自己,争取早日归来与你团聚。”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一去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归来之日遥遥无期。
第二天,晨曦微露,范喜良便要启程。孟姜女一夜未眠,双眼红肿,却还是强打起精神为范喜良准备行装。她把家中仅有的几件厚衣服塞进包裹,又把自己亲手做的干粮放进袋子里。
“夫君,一路上要小心,照顾好自己。”孟姜女的声音带着哭腔。
范喜良接过包裹,深情地望着孟姜女:“娘子,在家等我,莫要过于担忧。”
此时,村庄里其他被征的民夫们也都在家人的泪别中陆续集合。范喜良最后一次抱紧孟姜女,然后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去。
孟姜女跟在后面,一直送到村口。她望着范喜良的背影越来越远,心中的痛苦如同刀割一般。
“夫君……”她的呼喊在风中显得那么无力。
范喜良听到了孟姜女的呼喊,停下脚步,却不敢回头,他害怕看到妻子那悲伤的面容会让自己失去前行的勇气。
队伍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孟姜女的视线中。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不断地流淌。
回到家中,孟姜女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到处都是范喜良留下的痕迹。他们一起用过的碗筷,一起睡过的床铺,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
夜晚,孟姜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她想起与范喜良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们新婚时的甜蜜誓言,心中的思念愈发浓烈。
日子一天天过去,孟姜女每天都在村口盼望,希望能看到范喜良归来的身影。可每次等到的,只有失望。
村里的人们都对孟姜女表示同情,但也只能在言语上给予安慰。
“姜女啊,喜良他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孟姜女总是强颜欢笑地点点头,可心中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天,孟姜女在集市上听到了一些关于修筑长城的传闻。据说那里的工作极其艰苦,民夫们日夜劳作,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都累死在工地上。
孟姜女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她更加担心范喜良的安危。
回到家后,孟姜女决定给范喜良写信,可她识字不多,只能拜托村里的秀才帮忙。在信中,她倾诉了自己的思念和担忧,希望范喜良能看到。
然而,信寄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孟姜女的心情愈发沉重,她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上天能保佑范喜良平安无事。
与此同时,朝廷的催征令不断传来,要求加快民夫的派遣。村里又有一些男子被强行带走,哭声和呼喊声响彻整个村庄。 孟姜女看着这一幕幕悲惨的景象,心中对朝廷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为什么要让这么多家庭破碎?为什么不能让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她对着天空质问。
可没有人能给她答案,她只能在无尽的思念和痛苦中继续等待,等待着范喜良归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