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人一旦离开一个自己呆了很久的地方时,不免会回想起往日的甚至是初来时的情景,这也是一种轮回。当苏轼要离开这一北国之乡时,他不免地在脑海里浮想联翩:

在凤翔,他初识文同。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

在苏轼眼中,文同“甚口秀眉,忠信而文。志气方刚,谈词如云”。

据传文同是苏轼的姑表兄,大苏轼十九岁。在诗书画全能型人才方面,苏轼与文同齐名,巧的是二人不仅是亲家(苏辙之长女苏氏,适文同第四子文务光),情同手足,并且同为“竹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既是苏轼的自况,也是苏轼对自己那位亲家的评语。

据说,苏轼画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传染”,并且还是文同授之以技法。苏轼也公开表示,“与可与予亲厚无间,一日不见,使人思之”。

在凤翔,苏轼闲来还曾与弟苏辙写诗唱和了“木山引水”园中景观,但这个“木山”究竟为何物,只知道是苏氏父子嘉佑四年(1059)江行赴汴时,杨绛赠给父亲的物件。

兴州(今陕西略阳)太守晁仲约(字延之)工于文学,与王安石、苏轼、文同等都有文字交往。苏轼听说,老晁新开了一处晴碧亭的东池,司马光、文同与苏辙都分别题了诗,自己也题了一首奉上。

在凤翔时,开元寺老僧曾密授苏轼一本介绍烧金方术的书。

后来,架不住知府陈公弼的苦苦相求,将书传给了陈太守,结果陈公弼却因此受损。此说与陈公弼的个人品行虽不相称,但故事却是出自苏辙之着述《龙川略志》,想必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大致情节,苏辙是这样说的:

我的兄长苏子瞻,曾在凤翔府扶风县干过公事,那里的开元寺古壁画甚多。而子瞻与父亲一样从小就酷爱书画,因此公务之余,常常一个人骑匹马就进寺赏画,有时候竟会沿墙转来转去专注赏画一整天。

有一次,寺里两位老僧出来向苏轼作揖道,贫僧的小院就在不远,不知能否光临赏光?

苏轼到了之后,老僧说自己有一种用朱砂将淡金提炼成纯金的方子,自己暗中观察很久,发现苏轼是个可传授之人(也许是被苏轼在寺院里赏画时的专注表情所打动)。苏轼道,我不好方术,即使得到方子,也不可能也没有功夫去炼金。

老僧非常满意道,此方知而不可为,公若不为,正当传矣!

老僧又道,此方非不传人,以前曾传授过人,但得方者往往不是命丧就是丢官,因此再不敢轻易传人。

当苏轼打开书看时,里面介绍:每淡金一两,视其分数,不足一分试以丹砂一钱益之,再掺杂其他几样药石在坩埚里煅烧,杂质就会析出,但金砂不会损耗,反复几次,直到金子色匀乃成。

后陈公弼知道了此事,便一再向苏轼索要此方,苏轼无奈地献出此方,但百般告诫陈公弼不要尝试其方。陈公虽口头上答应,但私下里却乐此不疲地炼金,以至于陈公弼果然五脏六腑败坏后死去。苏轼也深为此事自责。

后苏轼在黄州遇陈公之子陈慥,方知是他爹陈公丢官后在洛阳无钱置办田宅,才大量地炼金,以至死亡。

关于苏辙在书中亲口讲述的这件事,我们始终难以完全相信。

也许是始终对陈公弼印象不好之故吧,将灵异古怪之事转嫁到陈公弼身上也未可知,但从这件事上反映出来因果关系,的确是国人古往今来相对认同的逻辑。

在凤翔府任上时,妻子王弗常常劝苏轼谨慎行事与交游。每逢苏轼外出归来,她就会问的很仔细,说,你远离父母,处事不能不谨慎。不仅如此,还常会用公爹的告诫去提醒苏轼(很会来事儿但很贤惠)。苏轼与客人在外面交谈,她就会站在屏风后面静听,客人走后,她就对苏轼说,某某人说话两面讨好,某某人与人能很快成为密友,这种人与人结交的快,背叛的一定也极快(交浅言深的人不可靠)。

事后,苏轼所看到的结果果然就和王弗说的一模一样。

凤翔府中苏轼住所的一棵古柳下,每逢下雪总有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会存雪,天晴后那块地方也常常会鼓起数寸。苏轼想挖开看看是不是古人埋藏丹药的地方,王弗这时候就对苏轼说,如果婆婆在的时候,肯定不会让我们挖开!

苏轼只好惭愧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凤翔时,苏轼曾经与一位叫董传(字至和)的洛阳人相熟,其时董传作的诗闻名于时,所以苏轼就会在闲暇时与董传谈论一下诗词。

在杜甫的《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里,杜子美以松树障子为背景,以李尊师的到访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艺术、文化和人生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情操。但苏轼觉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这一句太平常了,大诗人杜甫怎么也会在诗中出现如此平平无奇的句子呢?

谁知,董传听后笑笑说:这两句感慨正是为你这类人而发的。就是说,大凡高人作诗,用意太深了,别人就未必能真正领悟,这就是所以这般“用心独苦”的原因。

不仅如此,苏轼还与凤翔人魏起(字兴叔)谈论过杜甫多个版本中诗句的舛误。我们知道,苏轼的诗多从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诸人传承演化而来,因此可以看出,苏轼从一开始就非常努力地在研习着杜甫老先生等名人的诗作。

在凤翔时,武功令太原人王颐(字正父)与苏轼相结识,后来两人日渐相厚。王颐曾亲采绛县的澄泥与建州龙焙山的苍石制砚,馈赠苏轼,其中的龙焙山苍石砚还被苏轼命名为“凤咮砚”。苏轼爱砚,分别在砚上做了铭,铭文都流传了下来。

王颐还送过苏轼一只盛放舍利的龟形铜盒,只不过在后来苏州报恩寺重修古塔时,苏轼手边没有舍利可施舍,索性就把这只铜盒施舍出去了。

在凤翔,苏轼还曾花十万钱从一客商手中买下四块画板,四块画板上是吴道子亲笔所画的四位菩萨像。

据说这四块画板是唐僖宗广明之乱时,有位和尚从黄巢的兵火中抢出来再冒死背到凤翔的,和尚后来死在了凤翔府的乌牙僧舍。等苏轼看到时,这些画板已存放在凤翔一百八十年了。苏轼将这四块画板买下献给了自己酷爱字画的父亲苏老泉,老泉死后,苏轼应乡僧宝月大师惟简的请求,又将此画板全部施舍留给了惟简所在的寺院。

在凤翔府期间,苏轼兄弟往来唱和的诗文,被兄弟俩编成了《岐梁唱和诗集》。这里的“岐”指的是凤翔,“梁”则是指京师开封。在今天的苏轼文集中,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唱和诗共有一百一十二首之多。

在凤翔时,苏轼有幸在终南山下得到一件古器。刚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见它的铭文中有“宝尊敦”三个字,所以才知道这东西是一尊敦。“敦”原为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之型,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在凤翔时,苏轼闲暇时书写过楚辞一章,书体似钟繇形体,用笔得心应手,可见那时候他的书画水平已经绝出世俗了。

在苏轼眼里,世人还有一种神仙般的生活方式,那就是“酒仙”。

所以,当他看到凤翔一个村邸的墙壁上有一首小诗时,赶紧地就抄录了下来:“人间有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无眼禅,昏昏一枕睡”。到了南宋时期,诗人范成大也据此作了首《题醉道士图》:“蜩鷃鹏鶤任过前,壶中春色瓮中天。朝来兀兀三杯後,且作人间有漏仙。”

从词意上看,小范还未完全脱离苏轼抄录诗之窠臼。

在凤翔时,苏轼曾与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张舜民从游。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诗人陈师道之姊夫。

离开凤翔去长安时,苏轼曾拜访过石苍舒(字才翁),此人“号称”关中最有名的书法家。应石苍舒之邀,苏轼特意“献丑”写了几幅字,还在后面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书法观点。

时年二十八九岁的苏轼认为:传说中王羲之在王献之正作书时,从身后拔不出儿子的毛笔,便知道儿子日后必成大器这种论调不对。在苏轼眼里,精于书法者,并不在于握笔牢固与否,若是那样,世界上有力气的人就难有不擅书的了。而只有不受约束地听任笔毫的走向而又不失去法度,才是得到了书法的真谛。

苏轼在阆中人陈汉卿(字师黯)家,有幸见到一副吴道子画的佛像,但已是极其残破不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陈汉卿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好古书奇画,每每倾囊购之。汉卿有一子名陈安期,苏轼也见过。此画像破是破点,但是面前的一只手却是精彩动人,另外嘴唇上也并无点墨,所以如同活人。

等到苏轼再一次见到此画像,则是在京东西路转运使鲜于子骏的家里,这时候画像已经被装裱完好了。不过,苏轼在家里和在外边见到过的吴道子画像多了,慢慢地就认为世上所流传的吴道子画作,多为摹自朱繇之手。

朱繇是五代时后梁长安(今西安)人,工画佛道,酷类吴道子。

在苏轼第二次到长安时,在毋清臣家里与王颐见了面,并给王颐的《醉士图》写了跋文,又唱和了董傅的一首留别诗。

我们知道,在苏轼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数与董传交游。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文,相知甚深。苏轼深感年轻的董传不但诗才出类拔萃,而且善于论诗衡文。对于董传的学问与诗才,在《上韩魏公一首》中,苏轼曾有较高的评价:“其为人,不通晓世事,然酷嗜读书。其文字萧然有出尘之姿,至诗与楚词,则求之于世可与传比者,不过数人。”

遗憾的是,董传终身布衣。因此,此次临别苏轼作此诗以祝愿并宽慰董传。本来和诗就和诗了,对于苏轼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这首和诗里,吟出了令现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后半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当苏轼在凤翔府任上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赵令畤出生了。

赵令畤,初字景贶,后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元孙,元佑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颍州太守,曾荐其才于朝。

后有人评论:“赵德麟、李方叔皆东坡之客,其气味殊不近,赵婉而李俊,各有所长”。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大秦之罗网之言红楼:开局世子,黛玉青梅竹马明末之木匠天子御天邪神江南特遣队福寿至蒹葭酒楼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龙腾美洲伏羲夫妻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大唐,我的姑姑是长孙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你是明珠,莫蒙尘三国大逃杀红楼生存录红楼:玩主天下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楚神大帝传五千年来谁着史末日之最终战争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兵者,侠也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回到大宋做山匪大唐神级太子血雨腥风逆天行穿越三国做将军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龙珠演义我在古代当土匪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我也是皇叔甲午之军工霸世大宋:我祖父是亡国之君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战国小大名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曹操的痞军师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