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终于派人查到原来张门锁是自己治下的人。
于是,刘彻派人带着自己的旨意嘉奖张门锁,奖励了他为了救母而对家人乃至万万百姓都有好处的问题。
并在同时宣布旨意,如果今后还有人被抽中,只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利国利民的,都是同等待遇。
除了嘉奖,刘彻还派人询问张门锁是否想做官,因为他的行为已经到达了汉朝规定的举孝廉入仕的程度。
张门锁听后连连摇头,自己的本意并无于此,况且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如果为了名声好听而做了官,那辜负的皇帝的好意,也辜负了治下的百姓,自己也将艰难的在陌生的地方做事,全是害处。自己不想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张刘氏一手将张门锁拉扯大。寡妇门前是非多,其中的艰辛不予多说。但张刘氏虽然也不识字,但她懂得做人,并从小要求张门锁要自觉,自立自强长大后守住这个家,同时也要有做人的底线。懂得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
于是,在张刘氏的悉心教导下,张门锁的言行为张家村村子里的人所夸赞。
而等使者将张门锁的回答回复给刘彻之后,刘彻对张门锁的为人更加满意了!又一次给予了奖励。
和张门锁同村的刘二铁等人只有眼巴巴的羡慕和嫉妒,嘴巴紧闭。自己不仅因为出口评价被天幕听到而失去了以后要参与问答的机会,和天幕对话还有这等好处,啊……啊!自己这是就连皇上的奖励也没有了机会。
张门锁成了张家村乃至附近十里八村的名人。来张家的门槛都被踩烂了好几次。这是后话了。
“第二位,唐代张九龄。”
李世民一看,激动地说:“我大唐之人要出现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咱们这一时期的啊?”他对此十分惊喜,大唐以前有那么多朝代,大唐之后自己虽是无法知晓,但也明白其中必定不少。
而第二位幸运观众也是大唐之人,万一,这个人真的是……?那岂不是可以……李世民产生无限遐想。正当准备派人去打听一番的时候,天幕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他明白幸亏没有做这件事情,因为属于白忙活了。
在此之前,张九龄前去岭南道交州府拜访朋友。韶州地方偏僻,交通险要,途经之人必须翻越崎岖难以车马前进的梅岭。
而此时的张九龄正在回家的路上。
天幕的出现让他惊愕万分。纵使世间出现了太多的离奇事件,但张九龄自认为只要自己没有见过、看过的经历是无法认同神鬼之说。
可这天幕,说是神仙手段都属于贬低了。
神仙的地位、风光以及本领都来自于芸芸众生的想象,存在还是不存在的问题,只要没有出现,就不能予以证明。
可这天幕,无论是出现还是之前的播放纪录片,亦或是现在的抽奖问答,张九龄表示这都是自己根本想不到的。
更让张九龄自我感觉震惊的一点在于这天幕中出现的姑娘居然是来自千年之后的未来之人?!
张九龄以为自己有幸观看天幕已经是一件幸事。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试一试,将手微微触碰到孟棠所说的绿色花朵而已。
现在居然抽到了?!至于放弃,怎么可能!
张九龄勉强维持自己仅存的冷静,作揖:“见过孟棠姑娘。”
孟棠赶紧抑制住自己的震惊,礼貌习惯性的说出:“你……你好!你是张九龄?我见到历史名人了?!唐玄宗时期没有错啊?哇!真的是你哎!”
李世民听到此处一顿,“唐玄宗”?!
这是大唐以后的人啊!幸亏自己没有派人去,不然是空跑一趟!可怎么会是“玄宗”呢?
玄,神秘深远?智慧高远?亦或是尊贵神圣?
这当做庙号似乎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啊?怎么玄里玄乎的呢?
李世民心中的疑惑更甚了!
张九龄一愣,用手指着自己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我是历史名人?啊?我何德何能啊?”
虽然说自己在年幼的时候,才学就被很多人知道了,学问更是得到了刺史的赏识,并得其夸赞“此后定有大才”。
可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自己渺小的如同一叶扁舟行驶于滔滔黄河之上,张九龄表示自己对于这一称呼受宠若惊,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可以做到这一步,自己到底有何本事可以得到“历史名人”这四个字的赞誉呢?!
但对“小学”二字的疑惑顺口而出。
“虽然我读的诗词并不多,可你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经流传千年,就这一句,我记得我当时的小学老师就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作诗词赏析~~~”孟棠的记忆忽然打开了一扇大门。遥想年幼的自己,学习诗词背诵古诗经典,居然这么快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小学是?孟姑娘,这是何意?”
“哦!我说明一下,我们华国现在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国家出钱强制性让全民接受教育。这九年,分为小学和初级中学这两个学段。
初级中学简称初中。
小学和初中,加起来是九年,这九年对于这两个学段的时间规划,有三种形式,主要包括六三制——也就是小学六年加上初中三年制、五四制——也就是小学五年加上初中四年和九年一贯制。
在义务教育期间,国家拨款,课本免费发,教室和其他教学设施都有国家负责,教职人员和行政人员也由国家教育部之下的各个层级进行管理和规划。
我国已经建立完备的义务教育体系。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出资,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九年免费教育。这意味着,从6岁到15岁,孩子们可以在学校里免费学习……”
”孟棠尽量用自己认为最简洁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张九龄以及天幕前的诸朝观众和听众们进行解释。
张九龄以及天幕前的诸朝观众和听众们又一次被震惊了!
……
“什么?免费?国家掏钱免费让人念书?”
“啊!这怎么可能,后世的朝廷这么好?”
“强制让人读书?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儿?!”
“读书啊!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要说强制,难道有人不愿意?这多好的机会啊?我自幼明理,可惜根本读不起啊!这……这也太好了吧!”
“强制?九年?免费?这几个词儿居然一起出现了?后世的朝廷要免费供养每一个人读书九年?天呐,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免费读九年?一分钱不掏?课本都是免费给发的?这……这我做美梦都不敢这么想啊!后世居然还做到了?”
“……这让我震惊的合不拢嘴……但我还有个疑惑,这也要立法保证?”
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在古时候,纸张贵,印刷术和造纸术改进之前书更贵的让平民百姓难以承担,笔也贵,学院和私塾的学费更更更贵!
这还只是表面。很多时候,珍贵的名家典籍在书铺子中根本没有。贵族和皇帝的财库中,最重要的就是书。
这也是为什么科举是从宋朝开始蓬勃发展,而即使是大唐盛世,科举也才流传于贵族。
如果有人问,那寒门呢?
寒门不是贫寒啊!
寒门是落魄的贵族罢了!并不是平民百姓。
所以当观看天幕的所有人如今看到孟棠说到的后世的朝廷竟然能免费供养每一个孩子读书九年,都感到不可思议,反应过来之后则是满满的欣慰又羡慕。
后世的人可真幸福啊!
看到屏幕前众人的反应,孟棠也是特别的自豪!现在的华国,真的太好了!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人民的幸福感有这么高!
“华国真的会发展成这样的,我们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的现在的时代就是你们的未来,后续,你们的之后会更加好!咳咳……张九龄,那你想问什么问题啊?”
”张九龄万万没有想到在外地出使期间,心中因为忽然想起自己远离家乡和亲人。而面对浩瀚的大海和明亮的月亮,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陡然出现在脑海中。
乡愁乡愁,离家的游子才知道乡愁的真正滋味。
所以才有了这首诗。可这首诗,居然流传到千年之后?!
张九龄诚惶诚恐的深深鞠躬。
“小学可以学到的诗词都是专家和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用心研究而从华国几千年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筛选出来的。每一首诗词,每一篇骈文等等,都是精品。‘历史名人’这四个字你自然当得起啊!你还被人叫做‘诗文大家’呢!”
听到孟棠夸赞的话语,张九龄更受宠若惊了,脸渐渐红了起来。
“嗯~那你想要问什么问题呢?”孟棠将交流纳入到本来的主线任务。
张九龄思考一会,原本自己没有准备,因为根本想不到自己居然有这个运气。但此时,在张九龄心中忽然想到孟棠念到自己是“唐代张九龄”,于是心中产生了想问的问题——
“孟姑娘!我想请问,大唐如何?”
张九龄的问题一出口,李世民心中的诸多疑惑马上抛之脑后,立刻激动起来:这问题极好!果然,在后来的人所问的问题真的可以是预知!
李世民集中所有注意力,紧紧盯着天幕。身边的各位大臣也激动万分,和李世民作一样动作,害怕错过天幕一丝一毫。
孟棠觉得这个问题有些难以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我先给你说一下我印象中的大唐,之后再给你看看在现在的华国人心目中大唐又是如何,这样的回答思路可以接受吗?”
“好好!这样极好!谢谢孟棠姑娘!”张九龄没有想到孟棠的回答思路居然可以这样广阔,更加激动。
“在我心目中,对于大唐,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儿就是盛唐!”
李世民激动的盯着这两个字,“盛唐”?!好!好!我大唐是繁盛的代表?!
孟棠开始描述自己的历史观中关于大唐的理解——
“大唐的繁盛,不得不提到长安!
长安是世界级城市,其街道是难以想象的繁华,其中的一砖一瓦,一步一动的所有可作为诗词的意境,都可以映照出盛世的辉煌。长安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华国,还辐射到了整个亚洲乃至更远的地区。……”
……
长安城中。
百姓们纷纷停下脚步,仰望着天幕,眼中闪烁着好奇和自豪的光芒。
“天幕这是在说大唐?长安?”一个中年男子指着天幕,兴奋地对身旁的朋友说道。
“长安?长安当然繁华啊!百万的人口聚集在这块地方哎!”朋友点头附和,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我为我生在大唐而感到自豪!”一位年轻的书生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谁说不是呢?要是早几十年,天呐,活不了这么幸福,隋炀帝南下赏风景需要拉拢龙舟的纤夫尸骨累累,或许其中就有我们这些人。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如今,就是太平盛世!”一位老人感叹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沧桑。
“‘盛唐’?这叫法好呀!瞧瞧这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每天都是人声鼎沸,商贩们吆喝着叫卖,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不愧为‘盛唐’啊!”
“是啊!盛世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夸耀,还有别国的臣服。哎!这长安城里,最近外国使者和商人是越来越多了,带来了异域的风情和珍稀的商品……”
“长安城是诗会不断的,文人谁不走一趟长安呢!”
……
孟棠:“……
大唐的繁盛来自于,周边国家对大唐的态度。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唐帝国的崛起史是所有人都震撼的。从古至今,对历史稍微了解一些,都会有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