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亲诣吴国太,娓娓陈说婚礼诸般事宜。
又命小女,与吴国太相见。
曹操虽非英俊,但其妻妾各个貌美如花。
此女虽非倾国倾城,但五官隽秀,气质高雅,端庄秀美,颇有大家之色。
吴国太见之亦很喜爱。
她见曹操筹备得如此妥当,语气也比较之前柔和了许多。
但她依然对曹操留有防备。
“丞相,贱妾心有一事,萦绕心头,心中忧怯,难以释怀。却不知当问不当问!”
“嗯……”
曹操洒脱一笑,和声言道:“夫人自此,自与家人一般。有何疑惑但问无妨?”
吴国太见如此,遂试探问道:“再过数日,便是权儿大婚之日。待权儿婚后,自要携妻而归江东。丞相……想必不会相阻吧!”
“断无此理!”
曹操毫不犹豫的一挥手,凛然保证:“孤切盼贤婿能久镇江东,扬孙氏之威德于四海,保江左之黎庶以安康。孤怀匡扶汉室之志,安能相阻忠良归乡?”
吴国太闻听此言,知其来此功业有望,心中甚安。
她又心想:世人言,曹操狡诈多疑,今见之,实非如此。
既如此,何不趁其心悦,不妨再问问自己的命运,是否非要留在江北之地,行自裁之举!
虽说吴国太早有为子献身的觉悟,但功业既成,若能得活,谁愿赴死?
她丧夫已久,但年岁尚轻。
久于江东养尊处优,在此乱世,过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可以说,除了孙坚早亡,感情上几乎已无再续的可能,可为遗憾。
她可以说是当今天下,日子过得最幸福,最舒坦的女人。
没有之一!
纵然有勇烈之心,又岂能不珍惜生命?
于是,她又试探的问了一句:
“既如此,贱妾自要随子归于江东,想必丞相亦不会阻拦吧!”
“啊?”
闻听此言,曹操面露惊愕之色,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
吴国太见曹操如此反应,心中一凉。
江东众谋猜测果然不错,曹操果欲以我为质,挟制权儿。
可曹操的下一句话,却令吴国太大感意外。
只见曹操凛然站起身,磊落言道:
“国太得入许都,乃奉圣旨而来。操虽心有留国太之意,实乃欲与国太叙文台之事。贤婿成婚,若得归南,国太欲与之偕行,乃天经地义,孤又有何由相阻?”
吴国太面露惊喜之色:“丞相,你真肯放贱妾随权儿一并归吴?”
“哎呀!这说的哪里话!?”
曹操的脸正义得近乎神圣,他看上去有些激动,却又怕这种激动惊扰到了吴国太。
那种感觉,就好像被妻子怀疑,以做问心无愧的解释。
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孤此生最敬文台,视若兄弟。最喜仲谋,爱如亲子。怎可欺文台之妻,又辱仲谋之母?国太若想多留许都一些时日,孤自会竭诚款待,奉若上宾。然国太若想归吴,孤亦愿出城百里相送,护佑夫人安至江东。
孤平生磊落,却素被小人谗言,国太切勿信也!”
这最后一句话,曹操请其相信,神色卑微得让人心疼。
至此,吴国太真的相信了曹操的话。
而从他相信曹操的话开始,她就开始对曹操的某些负面消息产生了抵触。
世人皆言曹操奸雄,今见之,实非如此。
如此英雄,如此磊落,较之文台不遑多让。
想来,乃是其敌人故意散播谣言,以污丞相之名。
权儿曾恨丞相,亦有可能被此谣言左右。
若得时机,当好好劝劝权儿,丞相绝非他心想那般。
丞相居于朝堂,有些事情迫不得已,当对其多加理解和关怀。
你看,有些事情,并不一定非要鱼死网破,丞相并非不通情理之人,有些话好好和他说,他也会应允。
“权儿若得归吴,丞相有何打算?”
曹操又坐了下来,耐心解释道:“仲谋久居江东,不知北方之事,易被刘备所蛊惑。孤本欲表其为扬州牧,只惜文台为扬州人士。孤已表奏天子,封仲谋为荆州牧,以骠骑将军统领荆扬二州。待伏诛刘备,天下大定,得复祖制,孤亦要作勇退之势,将权柄交于仲谋,他十九统领江东,若得富壮之年,必可致邦国之熙盛,令四海之升平……”
吴国太听闻曹操此言,不觉神往起来。
可紧接着,曹操又长叹了一口气。
“孤久于朝堂,树敌甚多。担心放权他人,百年之后,朝堂必有人蛊惑陛下,罗织罪名,害孤之家眷。若得仲谋于朝堂相保,孤自可安心也。从此往后,孙曹两家互通婚好,互相扶持,荣损与共,岂不甚美!”
曹操的意思很清楚。
那就是统一天下后,提携孙权,让他继承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然后孙曹两家互相通婚,以保大汉江山。
平心而论,对孙家来说,还有比此更好的结果吗?
没有!
那曹丞相是不是这么做的?
当年文台麾下宗室大将孙贲已和丞相成为亲家。
孙匡虽死,亦是曹家的女婿。
这曹丞相,也真为孙家着想也!
话题聊到此处,吴国太心中已然冒出个想法。
她想和曹丞相为了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不过,她还是保留了一点心思。
那就是等权儿大婚之后,看看曹操是不是真的肯放她归江东。
现在的吴国太,再看曹操已然温和含笑,视若挚友。
“对了,丞相,方才听你所言,心有三憾!这一憾乃未能与文台结拜为兄弟,二憾乃未能收策儿为女婿,这三憾何为啊?”
一闻此事,曹操喟然一叹,泪水流下。
“孤曾有一佳儿,才能不下仲谋,勇武不逊伯符。却因孤早亡,是以为憾也!”
“哦?”闻听此言,吴国太立刻知道他说的是谁了。
只是吴国太很纳闷。
此事对于曹操来说,乃是锥心刺骨之事不假,但却又是折损颜面之事。
怎于此提起?
或是……
此事另有隐情,乃为敌众所设谣,又为世人所误传?
其实也无怪吴国太这样想。
因为以曹操这样英雄人物,做出当年宛城之事,实在令人感觉太过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