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锁魂录》
第一章:铜铃惊魂
民国三十七年秋,省城来的教书先生陈景明背着藤箱踏入青石镇时,檐角铜铃正被狂风撞得叮当作响。这座藏于皖南山坳的村落,家家户户门楣都悬着刻满符咒的青铜铃,檐下青砖泛着苔藓般的暗绿,像浸透了百年未散的阴气。
\"先生留步!\"街边棺材铺的独眼掌柜突然拽住他衣袖,浑浊的眼珠盯着他衣襟上的银壳怀表:\"后山老宅可去不得,当年周家三十二口人...\"话音未落,陈景明怀表突然弹开,表盘竟渗出猩红血珠。他慌忙擦拭,却发现表盖内层刻着\"丁未年霜降殁\"的篆字,而今日正是丁未年霜降。
第二章:凶宅秘闻
暮色四合时,陈景明执意推开周宅斑驳的朱漆大门。月光穿过残破窗纸,在青砖地上映出藤蔓状的阴影。二楼雕花木梯的裂缝间,忽有暗红绸带垂落,带着腐烂的茉莉香。他举着煤油灯凑近细看,绸带末端竟系着半截森森指骨。
\"周郎负我...\"女子幽咽自头顶传来,陈景明抬头正对上一双淌血的眼眶。女鬼青白的面皮下蠕动着蛆虫,脖颈勒痕中嵌着半枚翡翠玉佩——与他怀中亡母遗物一模一样。煤油灯骤然熄灭,彻骨寒意中,他摸到墙面上密密麻麻的凹痕,竟是数百个用指甲刻出的\"冤\"字。
第三章:阴阳契约
陈景明跌跌撞撞逃至镇东土地庙,却发现衣摆沾满井底淤泥。更诡异的是,供桌上竟摆着与他面容相似的男子遗照,灵牌写着\"周氏长房周墨轩\"。香炉灰中埋着褪色婚书,女方署名赫然是\"林婉蓉\"——他母亲的名讳。
\"你终于来了。\"佝偻的庙祝从阴影中现身,枯枝般的手指指向后山:\"周墨轩当年为夺风水宝地,毒杀林氏满门,又将怀孕的婉蓉姑娘封入镇魂井。那井底的十二道符咒,每七年就要用活人生祭...\"话音未落,庙外传来纸钱飞舞声,十二盏白灯笼飘过窗棂,灯笼上血字正是周家族谱姓名。
第四章:镇魂井诡事
子时梆子响过三声,陈景明被无形力量拖向古井。井口铁链哗啦作响,三十六个青铜铃铛在月光下泛起幽蓝磷光。他挣扎间摸到井沿刻文:\"戊申年立秋,周墨轩自绝于此\",而此刻怀表指针正指向立秋亥时。
井水突然沸腾如血,浮出三十三具白骨,最上方的尸体穿着民国学生装——竟是三日前失踪的货郎!女鬼湿发缠住他脚踝时,陈景明惊觉自己左腕浮现与白骨相同的青紫掐痕。井底传来母亲的声音:\"明儿,接住玉佩...\"翡翠坠入深井的刹那,他看见周墨轩的鬼魂举着带血匕首扑来。
第五章:轮回血契
鸡鸣破晓时,早起挑水的乡民在井边发现昏迷的陈景明。他手中紧攥半块玉佩,上面刻着\"婉\"字与生辰八字。更骇人的是,井台新添第三十三道刻痕,墨迹未干般渗着血珠。
七日后,省城报纸刊登\"青石镇集体癔症\"新闻:全镇百姓声称看见周宅夜夜张灯结彩,三十三顶花轿绕着古井打转。有胆大的樵夫窥见陈景明身着大红喜袍,与穿民国学生装的女子拜堂,宾客席间坐着的尽是森森白骨。
如今经过皖南的旅人,若在月夜听见铜铃急响,定要闭目疾行。曾有外乡商贾不信邪,偏要学陈景明轻叩周宅门环,次日便被发现溺亡在十里外的河滩,手中攥着浸透井水的翡翠残片,脸上凝固着诡异的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