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筹安吓得冷汗直冒,连连磕头。
“殿下恕罪!殿下恕罪!下官即刻彻查,定要揪出是何人所为,给殿下和受冤的商家一个交代!”
萧瑾轩神色冰冷,语气不容置疑:
“今日日落之前,此事若不能妥善解决,你这尚书之位,怕是也难再安稳。
莫要忘了,朝廷的恩泽,不是用来肆意妄为的倚仗,本王定不会姑息这等祸乱朝纲之事!”
说罢,他转身与赵平大步离去,留下谢筹安瘫倒在地,冷汗湿透了后背。
但很快,他便整理好情绪,快步朝着室外走去。
户部尚书府。
“啪!”
一声清脆的巴掌,重重地落在谢芷嫣脸上。
刹那间,她白皙的脸颊浮现出一个通红的手掌印。
谢芷嫣下意识捂住滚烫的脸,眼中写满不可置信。
在她的认知里,父亲向来对自己疼爱有加,怎么也想不到,他竟会突然动手打自己。
“爹......”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委屈与惊恐,轻轻唤道。
“你这个逆女,还不给我跪下!”
谢筹安暴跳如雷,指着谢芷嫣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谢芷嫣身形晃了晃,却倔强地不肯立刻下跪,眼眶中蓄满了泪水,委屈地说道:“女儿究竟错在哪里了?”
“错在哪里了?” 谢筹安怒极反笑,声音拔高了几分,“你对那个锦澜绣坊做了什么?你还敢装作不知道?”
谢芷嫣眼神闪躲,避开父亲锐利的目光,嗫嚅着:“不就是稍微小惩大诫了一下…… 他们绣坊的人,对我不敬,我不过是想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小惩大诫一下?”
谢筹安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向前跨了一步,指着谢芷嫣的鼻子骂道:
“你居然敢冒用我户部名义,出去欺压商家。你这个蠢货啊!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果?是想让你爹头上的乌纱帽不保吗?”
谢芷嫣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迷茫与震惊。
“这怎么会干系到爹的地位?不过是一家小小的绣坊,我以为……”
“你以为?你以为的事情多了去了!”
谢筹安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怒火,他本想将朝廷局势的复杂跟女儿讲清楚,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如今朝堂之上,端王与丞相势力相互对峙。
端王麾下几万兵士驻扎京郊,如猛虎般虎视眈眈,而丞相一派隐隐落于下风,整个局势可谓波谲云诡。
上次同意去宁远伯府提亲,本是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没想到立马就被拒绝了,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各方势力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在这个关键时刻,谁都不敢露出丝毫破绽,生怕被对方抓住把柄,率先出局。
可这个蠢女儿,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往漩涡中心闯。
“若是再敢在外面胡作非为,你就不必待在京城了。” 谢筹安冷冷说道,随后看向周围下人,“二小姐禁足一个月,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踏出房门半步!”
说完,他一甩衣袖,大步离去,只留下谢芷嫣满脸怨怼地站在原地。
她银牙紧咬,双手不自觉地捏紧拳头,心中那团怨恨的火焰熊熊燃烧。
这一巴掌之仇,我定要讨还!小七小八,你们给我等着!
.......
苏瑶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脑海中反复思量着今日该如何应对前来取货的顾客。
天刚破晓,她便轻手轻脚地起身,与同样早早醒来的唐悦一道,准备前往锦澜绣坊。
刚推开门,就看见萧瑾轩和赵平正等在门口。
看到苏瑶行色匆匆,萧瑾轩不由关切地问道:“小七,今日去得这般早吗?是有什么急事?”
苏瑶脚步一顿,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丝微笑:“绣坊有点事需要去处理一下。”
“不知是何事,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或许我能帮上忙。” 萧瑾轩目光诚挚,语气中满是热忱。
苏瑶心头一暖,但还是婉拒道:“不必了,五哥,我们自己能处理好,就不麻烦你了。”
说罢,便与唐悦快步出了门。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赵平忍不住开口:“公子,绣坊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何小七小八什么都不肯说呢?”
萧瑾轩微微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终归还是对我们没有完全卸下心防吧,她们向来独立,不愿轻易麻烦别人。”
苏瑶和唐悦抵达绣坊后不久,苏韵章也匆匆赶来。
三人聚在一起,将早已商量好的应对措辞又仔细过了一遍,只等顾客上门,便按照计划诚恳解释。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日头渐渐升高,竟没有一个顾客前来取衣裳。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心都是疑惑。
就在这时,一阵车轮滚动的声音由远及近。
几匹高头大马拖着满载货物的马车,缓缓停在了绣坊门口。
众人定睛一看,来的竟是那些之前突然断货的供货商家。
有的从马车上卸下一匹匹崭新的布匹,有的则满脸歉意,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苏东家,实在对不住,之前是我们糊涂,还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计前嫌,恢复合作。”
望着眼前这一幕,苏瑶满心疑惑,这风波来得突然,去得更是莫名其妙,就像一阵狂风,来得迅猛,消失得也迅速。
她不禁暗自思忖: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转眼间,时令已悄然踏入初冬,北方的天气愈发凛冽刺骨。
尤其是早晚时分,冷风仿佛能直直穿透层层衣物,直抵骨髓深处。
街头巷尾,行人们行色匆匆,一个个裹紧身上的棉衣,试图抵御这恼人的寒冷。
与外面的冰寒世界截然不同,锦澜绣坊内暖意融融。
绣娘们端坐在绣架前,纤细的手指上下翻飞,在店铺的一隅,悄然堆积着不少寒衣。
这些寒衣款式简约大方,质地扎实厚重。
再加上绣娘们精湛的手艺,针脚细密均匀,保暖功效堪称一流。
眼见寒衣节即将来临,苏瑶与苏韵章一番商议后,决定在绣坊门口、附近集市、祠堂以及庙宇等地设置捐衣点。
这些地方平日里便是人流如织、消息传播迅速的所在,如此安排,便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及时知晓这一善举。
苏瑶雷厉风行,即刻差遣店内伙计四处张贴告示。
不多时,城中的男女老少便纷纷朝着捐衣点赶来。
他们中有的衣衫破旧,寒风中衣袂飘摇;有的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那小小的身躯在寒风里微微颤抖。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温暖的渴望。
很快,每个捐衣点前都蜿蜒排起了长长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