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庆国三皇子李承渊成了京都众目睽睽的对象,人们纷纷涌向醉仙居与妙音坊,只为了窥见他的一鳞半爪。
可惜的是,找了半月有余,李承渊连个影子都没出现。
那些人不死心,还想找司理理打听李承渊的下落,殊不知,司理理也已经谢绝一切宾客。
于是,李承渊的去向成为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但他在京都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丝毫未损。
毕竟他可是皇子,神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这反而使他在文人雅士间的声望更上一层。
甚至有人说,庆国的太子为何不是李承渊?......
“殿下为什么不是太子?这话是谁说的?真是胆大包天!”
礼郡王府后院书房里,老黄正汇报街谈巷议的传言,桑文一听就惊呼起来。
书桌后的李承渊正在埋头苦练书法。
听到这句话后,他的神情依旧淡然如初,并未抬头,只是随口应道:“在京都,除了父皇以外,谁能有这样的胆量议论皇位传承之事?”由于老黄修为高强,能确保周围没有陛下安排的暗探,所以李承渊说话无所顾忌。
“是父皇让人这么说的?”桑文吐了吐舌头,噤若寒蝉。
“这又是为何呢?”一边忙于誊写的青鸟疑惑地问道。
她和桑文一样都是李承渊身边的贴身侍女,主要负责照拂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还能是什么原因?无非是想把我推入夺嫡之争中。”话罢,李承渊写完最后一字,反复核对一遍无误之后才放下毛笔,伸展四肢。
“让我成为磨刀石罢了。”
随后,桑文急忙接过墨迹未干的纸张,小心翼翼吹干,再由青鸟将字迹认真抄录一份妥善保存。
李承渊起身来到窗边,盘腿坐下。
如今深秋已至,天气渐凉。
“老黄,最近府上有不少人登门拜访吧?”李承渊一面饮茶一面询问道。
“非常多!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文人学子前来,都被我挡住了。
您得拿定主意,如此下去终非长久之计啊!”剑九黄回应说。
“确实是该做决定了!”
李承渊也深感困扰。
他终于明白当年李承泽的无奈了——在封建时代,皇帝即神只一般的存在。
你想逃都无法脱身!
原本李承渊想再低调一段时间,本以为一阕词作、一个未经炒作的新字体不至于掀起太大波澜。
可他忽略了宣传的力量——有时候传播的重要性远胜作品本身。
事实上,他知道得很,不管作品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宣传手段,即使平凡之作也能包装得金碧辉煌。
更何况李承渊的词书俱佳?
只要庆帝稍稍扶持一下,李承渊便立刻震动全京都!普通人名满京都是幸事一桩,可对于皇子而言却意味着被卷入无数利益纠纷。
李承渊已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需要迅速做出决定。
一种可能是破釜沉舟、自毁名声——这意味着断绝继承权的同时也可能触怒皇帝,后果难以预料。
要么他敞开大门,积极招收门生故吏,按庆帝的意思,成为太子的对手和试金石。
如此一来,他会逐步陷入和李承泽相似的局面,一但开始,便难以回头,前途生死亦难预测。
除此之外,庆帝不会再给其他选择的机会!他的才华一经显露,想继续安享皇子之位已成奢望,更不用说庆帝绝不会同意他当皇子的想法。
而李承渊本身也有争夺皇位的心思,既为皇子,断然不肯轻易拱手让出皇位。
他之前的婉拒是因为期待范闲入京后再做决断,不过从现状来看,庆帝显然不愿再多给他时间,打算全面掌控李承渊之后再对付范闲。
因此,李承渊不得不立即敞开门户面对困难。
但若是他太过引人注目,甚至能与太子、李承泽相抗衡,李承渊可以断定,庆帝一定不会让范闲进京,也不会让他掌管内库。
否则,一旦李承渊与范闲了解到彼此的身份,并联手掌握监察院和内库,庆帝还能否高枕无忧?
所以,李承渊需要设计一个既能介入局面,又能适当降低自己锋芒的方法,为范闲进城铺平道路。
这显然是个难题。
此时,李承渊端茶沉思。
许久后,他突然看向剑九黄:“老黄,我被禁足有多久了?”
“殿下,今天正好是第十五天。”
“这个时间很合适。”他转头对桑文道,“桑文,把我这段时间写的材料整理好,明早我要觐见父皇。”
“好的,殿下。”
第二天,天还未亮,李承渊已经起身,桑文一直陪伴着他。
其实李承渊知道青鸟对他的心意,作为贴身侍女别无选择外,他也堪称完人,容貌不凡、性格温和,加上出众的才华和仁义品德。
青鸟想对他不动心很难。
但他尚未行动只是因为在忙于抄书和考虑青鸟身体未恢复。
待到时过境迁,李承渊自是不会冷落了这份情谊。
李承渊醒,桑文随即伺候他穿朝服,梳洗打扮。
那华丽的红底蟒纹长袍使他尽显威严。
早餐简单吃了些米粥、小菜后,李承渊便带着王府侍卫前赴皇宫。
出行通常都乘车,由剑九黄驾车。
路上,李承渊召出系统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
【宿主:李承渊
年龄:18
身份:三皇子
体质:百毒不侵,百病不侵
修为:五品武者
武技:《青龙诀》(游龙第三变)、龙爪手、游龙身法、青龙拳、降龙掌、震龙刀
物品:回元丹*5
势力:妙音坊
随从:剑九黄、青鸟】
与最初觉醒时相比,如今的李承渊已经颇有收获。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截胡司理理的两次经历,首次得到两种特殊体质,次则获得青鸟、两瓶丹药和重要信息。
李承渊服下龙虎丹后的第二日,《青龙诀》顺利突破至游龙第三变,达到了五品修为。
此地武功高下不仅取决于境界,也看武技。
目前他练习了部分基础武技——龙爪手和游龙身法。
虽然进展较慢,李承渊并不急于一时,毕竟这种事重在修炼天赋。
至于回元丹,虽尚未经使用,但李承渊已有分配初步计划。
例如第一颗便是要留给吏部某人的儿子。
根据情报所载,那是关于户部左侍郎赵文成的事迹资料,或许有大用途。
赵文成已过知天命之年,从政三十余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为朝廷忠心耿耿,赢得了官场内外的高度赞誉。
连庆帝也常常赞扬赵文成,认为其为人正直、敬业尽责,从不贪图私利、执法公正。
正因为他的正直与刚强,赵文成既不附和太子,也不趋炎于二皇子;同样,因为他不愿阿谀奉承,他也不会成为庆帝的心腹之人。
总体而言,他属于让庆帝深感安心的清正朝臣。
赵文成不仅品德高尚,能力同样突出,在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未曾犯下任何过错。
因此,赵文成在官场中的形象是极为正面的,即使不属于孤立无援者,也绝不是一个拉帮结派的人物。
但人非圣贤,赵文成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他的儿子赵云廷。
赵文成仅有此子,三年前赵云廷意外跌断了腿而终生残疾。
赵文成就这样唯一血脉相连的孩子疼爱至极。
赵云廷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在意外发生后命运就此改变。
这一事故不仅仅是改变了赵云廷的生活轨迹,也对整个赵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考虑到若以一个残疾之躯延续家族,可能等待许多年才见到第三代出世,这已是不确定之事。
尽管即便那时赵文成早已退居幕后,依旧可以通过人脉关系维持赵家的地位,但在权势不再如日中天时重新崛起则将充满艰难。
因此可以想见如果李承渊真能治愈赵云廷,那赵文成就再强硬的人也会倾向于效忠李承渊。
这样一来,相当于为李承渊获得了一个忠诚的吏部侍郎。
而掌握吏部等于占据了朝廷的核心,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不过,李承渊并未着急动手。
他明白这种事急不得,选择合适的契机更为重要,务必避免引起庆帝警觉。
于是,李承渊选择静待机会。
片刻工夫,车队来到宫门前,李承渊独自一人进入宫廷内院。
按照礼节报上名来之后,由侯公公交接入庆帝所住寝宫。
由于当日并非早朝日子,所以庆帝颇为清闲地捣鼓着他的一些机械小玩意。
当看到李承渊来访时,庆帝表现得很是高兴:“儿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庆帝扫视着这位久未相见的儿子:“新近解禁,你不忙去找乐子却跑到朕这里来了?”
“回禀父皇,我是为了履行旨意而来。
按您规定在禁闭期间书写满一万字的内容。
孩儿不敢疏忽,已经完成了任务。”
庆帝一听大感兴致,随即追问:“这么说你写完了这万字?”
“启禀父亲,并不止于此。
孩儿实际写了十二万字。”
这句话令庆帝与旁边的宦官齐声诧异,庆帝难以置信:“你是说有多少字?”
“回父皇,总共是十二万字!”
“居然有十二万字?你是抄录哪本书?为何会有这么多?”庆帝感到惊讶之余再次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