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承渊后,侯公公没有客套,立刻宣读圣旨:“皇上的旨意:三皇子李承渊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特创新书体‘瘦金体’朕心甚慰,特赐白银万两、上品文房四宝十套、极品宣纸百刀、珍珠十斛、锦缎百匹、珠宝玉器若干,钦此!”
“儿臣领旨谢恩!”李承渊心中既惊且喜,没想到庆帝的支持竟然如此豪气。
这么多珍贵的赏赐!
当然他也明白,这一切并不是因‘瘦金体’,而是因为他办诗会的决定。
准确地说,这是庆帝对他在夺嫡之争中的褒奖,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与警示——既然已经开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三殿下,陛下还有嘱咐!”就在李承渊谢恩之后,侯公公笑呵呵地凑近。
“还请公公报旨。”李承渊恭敬回应。
“陛下说他知三殿下没办过此类活动的经验,特命老奴在此协助,如有任何需要都与老奴商议,办妥后再回宫复命。”
听到这些,李承渊再次感到惊喜不已。
庆帝确实是深谋远虑,了解他的困难。
有了侯公公的相助,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让李承渊对庆帝更深感其手段高明,如同春风化雨般的连绵攻势让你无法拒绝,这次派来侯公公即是帮助又是监督。
侯公公在王府一日,自己就很难敷衍过去。
自踏入这个局面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不再由他掌控。
好在李承渊早已做好准备。
就算庆帝也在算计,他也同样有自己的筹谋,这出夺嫡戏这才刚刚开始。
随着侯公公到来,王府的一切运作迅速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
仆役们按照各自的分工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工作,李承渊已经不必再为细节操心了。
他拿着桑文和青鸟精心写就的请柬,在青鸟和老黄的陪同下再次离开王府。
...
首站就是太子府。
太子听闻李承渊到来,喜悦之余亲自迎出门。
“哈哈哈,三弟,你可终于来了!”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渊拱手行礼,这一次他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正式。
往日他很少对太子行礼,这次却是认真地遵从了礼节。
太子微微愣住,连忙扶起李承渊:“三弟,何必如此见外?我们可是亲兄弟啊!”
李承渊轻叹一口气:“大哥,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如今我也要上朝参与政务了,该学着按规矩办事了!”
闻言,太子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
扫视四周后,他带李承渊走进书房,并遣退左右随从。
“三弟,听你的意思,已经拿定主意了?”
李承渊故作无奈:“本不想这么早作出决定,可惜陛下都给我扬名立万了,这下想藏也藏不住了。”
听到这话,太子拉着李承渊开怀大笑:
“三弟你平日太过贪玩,我一直盼你早日相助。
你知道我现在面临多少压力。
要是你能在背后支持我,只要我们兄弟齐心,老二断无胜算。”
李承渊眯着眼睛摇了摇头:“大哥,我不能公开帮忙。”
太子一脸惊讶,眉头紧蹙:“什么意思?你是想去帮老二?三弟,咱们可是真正的兄弟!”
李承渊笑道:“大哥你想太多了。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帮他。
我只是觉得,咱俩不应该明面上结盟。
陛下的心思你应该比我清楚,他让我成为你的试金石。
如果公然支持你,岂不是和陛下对着干吗?所以我想暗中合作,有需要时互帮互助。”
太子听了,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三弟考虑得周全。
就这么办。
表面上咱们各行其道,而实际的合作留在私底下。”
李承渊感激道,“多谢大哥的理解,有我在,不用担心二哥的动向。”
“哈哈,自然,我们兄弟携手,无人能敌。”太子显得非常高兴。
之后两人又聊了许久。
谈及诗词雅集,太子承诺一定会前去捧场。
送走了李承渊之后,太子表情陡然冷了下来。
望着渐行渐远的车马,眼神幽深难测!
离开太子府后,李承渊直接前往秦王府。
秦王李承泽热情相迎。
闲聊时李承泽打趣说终于理解到什么是身不由己了吧?
李承渊表示共鸣。
接下来李承泽提出了结盟的提议,不过被李承渊以根基尚浅暂时回绝。
李承泽没有强求,反倒是诚挚表示愿为李承渊提供帮助。
提到诗会的事,秦王答应让李宏成协助。
临别前还再三邀请随时求助。
随后李承渊离开了秦王府。
最终,李承渊回到妙音坊。
工作人员误以为有特殊情况,急忙将其引入贵宾包厢,叫来宫羽和十三先生。
待所有人退去,在确认周围无人窥探后,李承渊将老黄、青鸟、剑九黄、宫羽、十三先生聚集到面前。
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踏实坚定。
“我先向你们介绍一下彼此,老黄你们已经认识了,这是青鸟,我的贴身侍女,完全可以放心信任。
青鸟,这两位是妙音坊的管事,这位是十三先生,那位是宫羽。
他们是我的左膀右臂,同样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人。”
青鸟微微点头,以表敬意,十三先生和宫羽也面带微笑回应。
介绍完大家后,李承渊接着说:“这次回来是我突然觉得有些事情该跟你们说清楚了。”听到这话,众人立刻专注起来。
李承渊注视着四人,稍作停顿,然后郑重地开口:“经过深思熟虑,从今天起,我要正式参与争夺太子之位!”
这句话一出口,现场一片震惊,大家都又惊又喜。
虽然他们都来自系统奖励,但他们都有着真实的情感和完整的人生经历。
每个人对李承渊忠心耿耿,但也期望着他能够更上一层楼。
如果李承渊能继承大统,那么他们也会跟着沾光,过上好日子。
因此,听到李承渊的决心后,他们满是激动和支持的眼神,仿佛这一天早就在期待之中。
“殿下,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十三先生最先表了态,其余三人也随之应和。
李承渊抬手示意:“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无需多言。
我希望你们能在旁为我弥补不足。
一个人的眼光有限,集思广益更能查漏补缺。
同时,让你们了解情况,也能更好协助我处理各种事务。”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接下来,李承渊开始讲述现状:“我想跟你们详细说说我的现况。”
事实上,众人对李承渊的情况大多已有所耳闻,唯一不知道的是他的真实身份以及范闲的存在。
这次李承渊准备透露一部分,以便在范闲进京时不至于分不清敌我。
不完全告诉他们是为了防止机密泄露,知者越少越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我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此话一出,几人都吃了一惊。
“殿下来自皇后所生?”十三先生问道。
李承渊摇了摇头:“我的养母确实是皇后,但我的亲生母亲另有其人。
我不是和太子同胞,而是和一个亲弟弟在一起。”
“这亲弟弟是谁呢?”宫羽追问道。
“他叫范闲,现在被认作户部侍郎范建的私生子,正在儋州。”
李承渊继续解释道:“我的弟弟其实并不简单。
一旦他来京城并迅速掌权,我们联合起来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问题是陛下的用意并非立我为储君,而只是把我当作砥砺太子的工具。
如果我现在表现得太强,陛下必定不会让范闲进城。
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一直在藏拙,希望等他进来再行动,无奈形势急转直下,我已经藏不住了。”
“原来如此,”众人若有所悟。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十三先生再次发问。
李承渊思索片刻说道:“我的想法是,暂时稳定庆帝、太子和二皇子。
之后找机会与太子结盟,这样反而会引起陛下的警惕,削弱太子的势力。
一旦太子的力量被压制,范闲就能顺利进京,并最终通过订婚掌握内库控制权。”
思路理清后的李承渊信心满满,似乎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只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
李承渊的一系列举动旨在逼迫庆帝削弱太子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确保范闲顺利入京。
在他看来,这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尽管这个策略看起来周全,十三先生却忧心忡忡,提醒李承渊:“殿下,如此一来,众人恐怕会以为您是太子的同党。
如果未来二皇子失势,太子地位稳固后,再想与他抗衡就难上加难。
那时候,大家都已将您视为太子阵营的人了。”
李承渊摆手示意无忧,“您多虑了,我和太子只是暂时的合作,并无真正的投靠。
即便外界有所误会,也不足为惧。
到时我自有一套办法令太子主动放弃其地位。”
十三先生闻言点头,“既然如此,老奴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众臣也纷纷表示赞同。
随后李承渊嘱咐道:“一切按照原定计划低调进行,此时正值京都事少之际,正是我们扩张的最佳时机。
等到范闲进京,形势必然更加紧张复杂,那时我们将无暇他顾。
趁现在这段平稳时期,务必全力以赴,莫要懈怠。”
妙音坊内的事务则交给了十三先生管理,“请务必尽全力!”十三先生立即回应。
处理完这一切,李承渊离开了妙音坊,并带走几位歌舞姬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三天后需要她们为诗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