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一下师父后,陈玄奘动身前往江州。
陈府,院中。
“母亲,父亲,孩儿回来了。”
陈光蕊、殷温娇一听,欣喜的出现在面前。
两人看着他,见其安然无恙。
才放下心中的不安和担忧之心。
满脸喜色的拉着儿子来到房里。
关心的问着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了。
可否代他们问好师父。
“父亲,母亲,你们不用担心师父。”
“师父他很强。”
陈玄奘回答着父母的话,温柔的笑着。
陪伴的日子不多,在能相伴的日子里,尽量让他们多开心些。
也算是报答他们的生身之恩了。
“孩子,多亏你师父相救,我们一家才能团圆。”
“我们想亲自拜谢他。”
殷温娇与陈光蕊对视一眼,语气轻柔平和的开口说道。
心中亦好奇,陈玄奘的师父是不是那个在梦中给她传语的神仙。
“恩,孩儿会和师父说一声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边陪伴父母一边解决刘洪上任时安排的人。
作恶多端者杀,问题不大者,令其卸职。
同时,让母亲写信给远在长安的外公殷开山。
让其推荐些能人过来辅佐父亲治理江州。
半月后的某一天。
护卫来报,说府外有化缘的和尚。
陈玄奘听后,若有所思。
化缘的和尚?
怕不是灵山佛门的哪位菩萨变化的吧。
嘴角莫名一扬,随着护卫来到外面。
“公子,就是他们。”
护卫指着狮子石像旁的两人,说道。
陈玄奘顺势看去。
一老一小。
老者须白,一手手持锡杖,一手垂直放下。
小者俊逸,安静的站着。
其样貌,其穿着无不像是师父观其天机凝成的《戏游记》中所描述的观音菩萨及其随身护法弟子木吒。
心道果不其然,灵山佛门的人找到这里来了。
“就是你们要化缘?”
他慢步来到他们面前,淡淡开口。
“施主,贫僧游历讲佛传法至此,望施主给些斋饭。”
老和尚抬起另外一手放在胸前,点头一语。
心中却暗暗惊奇,佛祖说金蝉子转世身明明有修为。
但为何自己在其身上感受不到任何一丝气息。
观其状态,就是肉体凡胎。
他乃堂堂准圣修为的强者,绝不可能看错。
金蝉子的转世身根本还是凡人一个。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有人变化成金蝉子的转世身去杀的刘洪。
何人所为?
又为何故?
是阻挠西游吗。
“想要斋饭可以,不过你得先回答我的问题。”
陈玄奘嘴角轻轻一咧,平静的说着。
老和尚意外的抬头,看了一眼,说:“施主请问。”
有点古怪。
常人看见僧人化缘,不是应该表现的很主动。
为的就是结善缘,有善果。
哪里还会问什么问题。
即便穷苦人家,亦要拿出半碗饭来。
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敢怠慢。
金蝉子纵然转世,可亦曾听佛祖讲佛。
应有佛心才是。
陈玄奘问:“佛能救世人吗?”
观音答:“能。”
又问:“佛能普度众生吗?”
再答:“能。”
再问:“佛能救苦救难,拯救世人疾苦,能普度众生;那为何我看见众生皆病魔缠身,穷苦依旧。”
再答:“众生之苦皆不得我佛真经相渡。”
又问:“佛有真经何不传法,渡众生之苦。”
又答:“此真经在我佛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之中,正等着佛家子弟前往求取归来。”
陈玄奘,观音菩萨两人一问一答。
一旁的和尚歪着头,看着古怪诡异的一幕。
这时,陈玄奘开口在问:“佛说众生平等,非佛家子弟不可求取真经吗?”
微微眯眼,很期待会是怎样的答案。
观音所化的老和尚神色一顿,语气一滞。
如果说不是佛家子弟不可求取真经,那所谓的佛说众生平等岂不是啪啪打脸。
“善哉,善哉。”
“我佛慈悲,有缘者众生亦可求取真经。”
大脑稍微转动,回了一句认为是眼下最好好的回答。
“有缘者是吗,那我明白了。”
他神秘一笑,转身就进去,然后安排护卫带老和尚与小和尚到客栈去。
接着叫了一桌丰盛的素食。
“公子说,佛能渡众生,你们也应该能自渡。”
护卫说完,阴阴一笑,然后转身快速的走出客栈。
“什么意思?”
木吒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而观音的脸已经黑了起来。
暗想着,金蝉子转世身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虽然没有修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拥有佛性之人该做的。
安敢戏耍于他。
正当他施法变出银钱之时,那护卫却带着江州乞丐一窝蜂的涌来。
“诸位,我家公子说,此乃得道高僧,有普度众生之心。”
“有他在,你们就有福了。”
“以后不再担心吃不饱。”
“是吧,高僧。”
他眨眼看着老和尚,高声说道。
客栈非常配合的把一众乞丐迎入店中。
“还有高僧说了,以后诸位若是饿了,冷了,都能去江州地界的寺庙住下,也会有吃的。”
“高僧出现在这里为的就是拯救你们。”
“高僧,我佛慈悲为怀,你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乞丐饿死,冻死在路边吧。”
护卫说完,人群涌动,激动声淹没了整个客栈。
却没人注意到老和尚的脸比黑夜还黑。
可恶的金蝉子!!!
这真的是善心发作?
还是故意为之?
这一幕,若处理不好,那江州的香火就要遭殃了。
木吒也是大为惊讶,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若全城的乞丐涌入寺中,那香火还能旺盛吗。
寺中僧人乃肉体凡胎,没有吃的,岂不是要饿死。
没有僧人,何来的香火,没有香火,何来的功德。
一环接一环。
怎么感觉金蝉子转世身此举不一般呢。
震惊的同时又很懵。
到底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若是的话,可想而知代表着的会是什么。
观音同样也是一头两个大。
“金蝉子,你是善心发作,还是有意为之?”
他没有答案。
先前的问答,仿佛金蝉子转世身仍然充满佛性。
有拯救世间疾苦之心。
看不得世间灾难。
所以才问佛能不能普度众生,拯救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