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加更一章】
来到午门之外,眼见天色已然渐晚,江宁便与邓文明相互道别。
翌日一大清早,江宁便匆匆前往孙承宗府上。
毕竟五军都督府改制这般重大的事宜,江宁觉得必须得提前跟身为内阁首辅的孙承宗通个气。
恰好孙承宗今日休沐在家,江宁便与李若琏购置了些礼品,一同来到孙承宗府门前。
门房处,江宁直接表明了身份,未等门房进去通报,便与李若琏二人提着礼品径直向内走去。
门房见此情形,也不敢多言,只得在前方为二人带路。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孙承宗府邸的花园附近。
只见一名年约三十岁上下,身材略显矮小,皮肤黝黑的男子正扛着锄头在花园里翻土。
此刻天寒地冻,土地坚硬如石,那男子干得满头大汗,头顶热气腾腾。
江宁并不认识此人,也就没有过多留意,继续在仆人的引领下,径直前往孙承宗的书房。
到了书房,只见孙承宗正围着火炉,手捧书卷,看得全神贯注。
江宁见状,轻咳一声,笑着说道:“孙阁老,今日在家仍如此手不释卷,当真是我等晚辈学习的楷模啊。”
孙承宗抬起头,瞧见江宁和李若琏手提礼品站在一旁,赶忙站起身来,笑着回应:“江大人,今儿个怎么有空莅临老夫府上啊?”
江宁和李若琏将礼品放置一旁,笑着说道:“有些事儿,特来与孙阁老商议一番。”
孙承宗见状,赶忙招呼两人落座,又吩咐下人上茶。
随后,孙承宗笑着问道:“不知江大人所为何事要与老夫商议?”
紧接着,江宁便将五军都督府的相关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同时表明希望兵部尚书李邦华能在五军都督府挂职。
听到江宁这番话,孙承宗震惊得愣在当场,心中仿若掀起了滔天巨浪。
毕竟京营十几万人马就摆在那儿,江宁奉命总督京营,实则就是在替皇上抓兵权。
原本孙承宗以为皇上仅仅只是想掌控京营的兵权,却万万没想到,皇上和江宁竟是打算以五军都督府为根基,进而将全国兵权都收入囊中。
如此一来,这就意味着兵部衙门将会彻底变回洪武朝时期纯粹的后勤衙门了。
孙承宗缓缓站起身来,眉头紧紧皱起,在原地来回踱步。见此情景,江宁也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孙承宗开口。
过了片刻,孙承宗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江大人,五军都督府改制这件事,皇上早前便与老夫通过气了。
老夫与袁阁老、薛阁老,对此也是全力支持。
只是,通过五军都督府掌控全国兵权一事,还得循序渐进,万不可操之过急。
至于江大人想让兵部尚书李邦华在五军都督府挂职,老夫也能猜到,江大人想必是想借此堵住朝堂上文官,尤其是东林党人的悠悠众口。”
江宁听到这儿,默默地点了点头。
孙承宗接着神情略显复杂地说道:“但是江大人,你有没有想过,李邦华毕竟是文官出身。
虽说他对皇上忠心耿耿,也精通军务,但若是让他直接在五军都督府挂职,这无疑是将他置于风口浪尖,放在火上烤啊。
到那时,他在朝堂文官眼中,就成了叛徒。
所以老夫觉得,这件事不太妥当。
对于李邦华,让他从旁配合就好,切不可让他在五军都督府挂职。”
江宁听完孙承宗的话,细细思索一番,也觉得孙承宗所言极是。
回想起李邦华,从担任兵部左侍郎时协助自己举办恩科武举,到后来自己整顿京营,李邦华始终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此前自己一心只想着借李邦华在五军都督府挂职一事,将局势搅浑,从而推动掌控兵权的计划。
却完完全全忽略了,一旦把李邦华拉进这个漩涡,无疑是将这位一直支持自己的“自己人”推进了火坑。
随后,江宁赶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孙阁老提点,本官明白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让李邦华大人从旁协助便是。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人选,刚好本官也预先做了两手准备,安排好了备用人选。”
眼见江宁已然提前有了周全的安排,孙承宗神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随后,他缓缓开口说道:“江大人,老夫想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江宁闻言,连忙点头示意。
对于这位内阁首辅,江宁向来是十分敬重的。
于私而言,孙承宗是朱由校的老师;于公来讲,这位老大人在朝堂之上极力压制东林党,还配合自己完成了诸多重大事务,一直是自己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只见孙承宗神情复杂,满是忧虑地说道:“皇上想通过五军都督府掌握兵权,老夫对此着实有些担忧啊。
要知道,历代君王一旦手握兵权,往往就会轻易掀起大战。
远的暂且不说,就拿英宗土木堡一战来讲,这一战几乎要了大明的半条命啊。
当今皇上性格仁厚,待人宽和,处事也沉稳干练,可后世之君又会如何呢?
一旦后世之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到那时掀起大规模战争,受苦的可就是天下百姓了。”
江宁闻言,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孙阁老放心,对此我也早有考虑和安排。
五军都督府一旦掌握全国兵权之后,五位左都督坐镇京师,如同内阁一般,直接向皇上负责全国军务。
倘若皇上想要起兵开战,必须得由五位左都督一致同意才能付诸行动。
如此一来,便多了一道有力的保障。”
听到江宁的话,孙承宗微微一怔,着实没想到江宁竟打算施行文武分治,让五军都督府如同内阁一般,直接对接皇上并负责全国军务。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的文武势力势必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孙承宗不禁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江大人果然思虑深远。
但此事必定会引发朝臣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东林党人。
甚至就连咱们朝中不少忠于皇上的官员,恐怕也会有所异议。
毕竟,大明武将地位式微已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却要与文官平起平坐,谈何容易。
虽说江大人此前设法让不少文人士子卷入其中,但说到底,这一变革的根基尚浅呐。”
江宁闻言,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说道:“所以皇上特意下旨,过不了多久便会出售大明商会的部分股份,并且优先卖给忠于皇上的臣子,尤其是咱们这些自己人。
同时,皇上体谅诸位臣子的难处,只需支付五成银子,便能购买足额股份。
如此一来,大家在生活上便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即便将来告老还乡,也能做个富足的富家翁。
而且这份产业还可以代代传承,不用担心子孙后代家道中落而受苦。”
孙承宗闻言,脸上不禁露出惊愕之色。
他心里清楚,大明官员的俸禄之低,在历朝历代中都堪称少有。
即便之前皇上下旨,将京城乃至北方官员的俸禄直接提高了三倍,并且全部发放现银,可这对于官员们平日里的各项开销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关于出售大明商会股份这件事,江宁早就跟孙承宗等人提及过,只是时间一长,孙承宗都快忘得差不多了。
但此刻他转念一想,倘若真按皇上这般安排,那些一心追随皇上的官员,今后不仅有升官的机会,皇上连让他们发财的路子都给准备好了。
而且这还是合法收入,完全不用担心会卷入贪污腐败的麻烦事当中。
要知道,钱财最能打动人心,皇上一边给予晋升之途,一边又提供致富之路,如此一来,还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反对呢?
就算真有人胆大包天敢表示异议,只怕都不用皇上开口发话,皇上手下这帮得了实惠的官员,就会立马跳出来,将反对之人打压得服服帖帖。
随后,孙承宗捋着胡须,面露笑意,缓缓说道:“江大人如此安排,实在是妥当至极。
这般操作,想必能减少诸多阻力,届时那些忠于皇上的官员,必定会毫无顾虑地促成此事。”
眼见孙承宗明确表态支持,江宁赶忙笑着回应道:“如此一来,还得仰仗孙阁老带头助力呀。”
孙承宗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神情庄重地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忧,老夫自是当仁不让。”
说罢,二人相视而笑,彼此心意相通。
就在这时,江宁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开口问道:“孙阁老,敢问方才门外花园中翻地的人是谁?”
听到江宁的这个问题,孙承宗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复杂,他轻声说道:“袁崇焕。”
江宁听完,微微一怔。
原本他以为那只是孙承宗府上的普通下人,所以并未过多留意,却不曾想,此刻正在门外干得热火朝天的,竟然会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袁嘟嘟。
江宁回想起此前孙承宗保举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结果自己却将老九推举上去顶替了这一位置。
原本他以为这位“袁嘟嘟”此后不会再有机会在仕途上崭露头角,没承想今日竟在此处见到了他,而且还是在孙承宗的府上,在这大冷天里于花园中挖地,瞧那模样,干得是满头大汗。
江宁不禁嘴角微微上扬,调侃道:“看来这位袁大人对农活真是情有独钟啊。
要不回头本官向皇上奏请,调这位袁大人去户部担任与农事相关的官职,如此也算是人尽其才,投其所好了。”
孙承宗听着江宁这般打趣,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对于自己这位弟子袁崇焕,孙承宗着实感到有些无奈,不知该如何是好。
袁崇焕确实是有几分才干的,这一点孙承宗心里清楚。
然而,他做事风格过于刚硬,为人处世不够圆滑,眼里更是揉不得半点沙子。
但最让孙承宗担忧的,还是他好大喜功的性格,往难听了说,便是有些志大才疏。
这种性格在官场之中,尤其是在局势复杂的大明官场,很容易引发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