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朱由检带着老魏和王承恩大半天的忙活,江宁的府邸才算布置完毕。
朱由检站在院中,看着布置好的景象,忍不住吐槽道:“到底是这府邸太小,即便如此布置,气派程度还是差了些。”
然后转头对一旁的老魏说道:“魏公公,江大人府邸里的这些家具也该换换了。
回头你亲自跑一趟,仔细帮江大人挑选一批。”
老魏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赶忙点头应下。
这时,江宁赶忙让人端来几杯热茶,说道:“多谢殿下和魏公公如此费心。”
朱由检闻言,笑了笑说道:“江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
本王正好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练练手,将来本王大婚之时,必定要比这更加气派。”
听到朱由检这话,江宁暗自吐槽:“好你个朱由检,搞了半天,敢情是拿我这儿练手来了。
老魏也跟着遭罪,被你折腾得一把年纪还爬上爬下,这会儿累得脸都白了。”
这时,朱由检又开口说道:“江大人,如今布置完了,本王也该回去了。
不过,你门口看门的旺财和它媳妇,本王打算接到王府去玩两天,不知江大人意下如何?”
说完,眼巴巴地望着江宁。
江宁见状,笑着说道:“当然可以,殿下能接旺财和它媳妇去王府待些时日,那也是旺财的福气,臣在此代旺财谢过殿下了。”
朱由检闻言,高兴得满脸通红,说道:“江大人放心,本王一定会好生照看旺财和它媳妇的。”
说完,一把拉起王承恩,径直跑到狗窝旁,将旺财和大黄抱起来,撒腿就跑。
一众王府侍卫赶忙紧跟在后面。
江宁当场愣住了,敢情朱由检今天跑来,那可都是带着目的的。
一是拿自己这儿练手布置婚礼,二竟然是为了“偷狗”。
这时,一旁的老魏实在是累得不行,直接瘫倒在地。
只见他额头上汗珠直冒,胸口剧烈起伏,江宁见状,赶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老魏扶进屋里。
让他坐下后,又赶忙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茶,满脸歉意地说道:“魏公公,今儿可真是辛苦您了!
实在没想到信王殿下这般严苛,把您折腾得忙前忙后,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呀!”
听到江宁这话,老魏赶忙摆了摆手,接过热茶,猛喝了一口,稍作喘息后说道:“江大人,咱俩之间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信王殿下对事儿要求高些也在情理之中,只能怪咱家一时疏忽大意,没能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
听着老魏的话,江宁不禁暗自感慨,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记载里,这两人可是水火不容的生死仇敌。
然而此刻,他们却相处得这般融洽,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随后,江宁看了看天色,发觉时辰确实不早了。
老魏也察觉到时间已晚,便缓缓起身,招呼着东厂的一众手下,告辞离开了。
…………
随着正旦的到来,整个大明京师沉浸在浓浓的新年氛围之中。
京城内外热闹非凡,处处彰显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江宁一大清早便被魏忠贤、张维贤、温体仁、郭允厚等人叫上,一同进宫给朱由校朝拜。
来到宫中,但见百官齐聚一堂,就连不少官家夫人也都身着诰命夫人服饰,纷纷在场各自交谈着,场面颇为热闹。
朱由校在奉天殿携皇后张嫣接受了百官的朝贺。
文臣这边,由内阁首辅孙承宗带领百官进献贺表。
在那贺表之上,详细叙述了过去一年里大明朝发生的诸多要事,以及朝廷针对这些事情所采取的种种举措。
然而,这贺表之中大多是报喜不报忧,一些忧患之事,也是大事化小、一笔带过。
江宁坐在一旁,心中不禁感慨:“青史只见帝王笑,何曾写过百姓苦。”
随后,轮到武将这边。
勋贵的代表人物英国公张维贤,向朱由校呈上贺表,讲述大明朝在过去一年中的边关战事。
只见他把各种胜仗描述得天花乱坠,听得江宁都有些汗颜。
没想到这张维贤吹嘘的本事,比起文官来竟是毫不逊色。
听着文臣武将呈上的贺表,朱由校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不住地点头。
随后,皇后张嫣便领着一众诰命夫人移步至别处,接受宫廷赐宴。
朱由校又设宴款待百官,一派君臣同乐的热闹景象。
江宁则被张维贤、陈策、沈有荣拉到一旁,几人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武将不似文臣那样注重礼节,行事反而更加豪爽洒脱,而江宁也向来不是个过分注重繁文缛节的人。
几人你来我往,酒过几巡后,众人都渐渐有了些醉意。
好在张维贤还算清醒,及时制止了大家继续畅饮,以免酒后失态。
这时,朱由校迈下御座,手持酒杯,笑容满面地来到大殿中央,朗声道:“在过去这一年,大明朝有喜亦有忧。
所幸,朕与诸位爱卿君臣一心,一路攻坚克难,方才有今日之局面。
这一杯,敬诸位爱卿!”
说完,他仰头一饮而尽。
刹那间,满殿文武百官纷纷举杯,跟着一饮而尽,同时高声齐呼:“臣等祝陛下……”
………………
随着朝贺仪式结束,众多官员纷纷起身告辞。
就在江宁也打算回家之时,方正化的干儿子方孝忠将他拦了下来,面带笑意说道:“江大人,请留步。
皇上有旨,命您前往御书房议事。”
江宁听闻,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吐槽:“大过年的,还真是不消停。
别人都能回家吃团圆饭,就自己还得留下来加班。”
无奈之下,他只好跟着方孝忠以及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的其他人一同前往御书房。
众人来到御书房,只见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笑着吩咐方正化给众人赐座、上茶。
江宁与孙承宗一左一右,分别坐在首位,其他官员则按照品级依次入座,文臣武将的座位界限分明。
朱由校目光扫过在座众人,说着说道:“如今大明已有中兴之象,这其中诸位爱卿功不可没。”
言罢,他轻轻击掌。但见方正化和方孝忠各自捧着一个木制托盘步入殿中,木盘之上摆满了红色的锦囊。
众人见状,不禁面露疑惑之色。
此时,朱由校接着说道:“诸位爱卿,这是朕的一点心意,数目倒也不算多,锦囊里最多的装有写着银子数额的纸条,最多五万两,最少的也有一千两。
至于谁能拔得头筹,就得看各位爱卿的运气了。”
话音刚落,方正化和方孝忠分别走到两侧,示意众人挑选。
江宁搓了搓手,仔细挑选了一个,而后其他人也纷纷动手挑选,就连魏忠贤和方正化也都有份。
轮到户部尚书郭允厚时,只见他双眼放光,先是把锦囊凑到鼻下嗅了嗅,紧接着又用手掂量掂量分量。
随后精挑细选了一个,得意地笑道:“老夫这眼睛堪比火眼金睛,这鼻子更是能闻出银子的味儿,这次肯定能拔得头筹。”
众人听闻,不禁哄笑起来。
江宁迫不及待地打开锦囊,只见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万两”。
这时,其他官员也都看到了自己手中纸张所写的数额,同样笑了起来。
唯有郭允厚气定神闲,紧紧握着锦囊,示意众人先打开查看。
江宁见状,站起身来,满脸疑惑地问道:“陛下,臣抽到了一万两银子。”
朱由校听闻,赶忙笑着恭喜:“江爱卿,手气着实不错啊!”
江宁微笑着回应:“多谢陛下夸赞,只是凑巧罢了。
不过臣心中有个疑惑,想向陛下请教。”
朱由校温和地说道:“江爱卿但说无妨。”
江宁开口问道:“陛下,那这一万两银子,臣该到何处领取呢?”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也都纷纷关注起来,毕竟锦囊里装的只是写有具体数额的纸,又不是银票,无法直接拿去使用。
朱由校笑着解释道:“自然是找户部郭尚书领取呀。
诸位爱卿为国事操劳,这份赏赐乃是你们应得的。”
听到朱由校这话,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坐在一旁的郭允厚,眼神中满是怪异。
郭允厚见状,心里顿时有些发慌,急忙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这银子怎能让户部出呢?”
朱由校笑着反驳道:“郭爱卿,你这话可就没道理了。
诸位爱卿为大明效力,吃着大明的俸禄,朕身为天子,向来赏罚分明。
这笔银子从户部出,再合适不过。
你作为大明的大管家,可不能亏待了在座的诸位爱卿呀。”
郭允厚刚想张嘴辩驳,就在这时,只听魏忠贤一阵大笑:“哈哈哈哈,咱家手气太好了,居然是五万两!”
说完,他转头朝着朱由校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老奴多谢陛下赏赐。”
随后,魏忠贤笑着问道:“不知是哪位大人抽到了那一千两银子?”
在场众人纷纷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纸条,全都摇了摇头。
此时,郭允厚急得脸色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双手颤颤巍巍地打开锦囊。
一看之下,整个人瞬间瘫软在椅子上,嘴里忍不住念叨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言罢,两行老泪夺眶而出。
众人见状,顿时哄笑起来,江宁更是忍不住捧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
老郭刚刚还吹嘘自己目光如炬,堪比火眼金睛,鼻子更是能嗅出银子的味道,定能拔得头筹。
不成想,最后竟是老魏运气爆棚,得了个五万两的大奖,而他自己却只抽到了最少的一千两银子,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就连朱由校也被这一幕逗得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