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朱元璋:“混账东西,你到底是怎么当的皇帝?”
“竟然让反贼一路打到了京师。”
崇祯皇帝朱由检有些委屈道:“太祖爷,朕也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啊!!!”
“悠悠苍天,何薄于朕啊!!!”
“自朕登基起,以太祖高皇帝为标杆,缩衣节食,勤勉执政。”
“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可是,大明内部天灾不断,朝中文官又争权夺利,武将凋零。”
“国内反贼杀官造反,朕竟无人可用。”
“崇祯元年,陕西发生大旱,导致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饿殍千里,百姓们连树皮都啃食的一干二净,严重的甚至易子而食。”
“可朝中衮衮诸公只顾自己享乐,加重百姓税收,导致陕西民怨沸腾。”
“崇祯五年,国内发生饥荒,粮食匮乏饿死了二十多万人。”
“崇祯六年南部地区大水,淹没数万顷土地的庄稼,淹死百姓数万,沿途房屋建筑全部被冲毁。”
“崇祯七年,河南发生蝗灾,庄稼受损严重,百姓没有粮食,再次饿死数十万人。”
“崇祯八年,陕西大旱范围极速扩大,直接蔓延到了整个北部地区,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
“崇祯九年,再次大水,水患成灾。”
“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河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
“崇祯十四年,陕西再次大旱,国内甚至产生了瘟疫,疫情传至京城,导致京城人口死亡近四成。”
“崇祯十六年,天津爆发鼠疫,再次带走了两成人口,城中百姓俱都举家逃离。”
崇祯皇帝朱由检声泪俱下的说出了自己的不容易。
十年灾害,四年瘟疫,东北有黄台极,西南有李自成。
老朱本来还有些生气,偌大的大明传至这个兔崽子手里竟然被一个反贼打到了京师。
可是听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后,饶是以老朱的脾气,这个时候也消散了不少。
群内的几位老朱家的皇帝们,听到短短十几年间居然发生了如此多的天灾,全体咋舌不已。
这个后世子孙是真的惨啊!!!
这崇祯皇帝朱由检莫不是将老天捅了个窟窿?
洪武皇帝朱元璋:“那你有没有下罪己诏,拨款救灾?”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到这里更委屈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太祖爷,天灾发生后,朕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已下罪己诏,昭告全国,希望老天不要再降下劫难,可是丝毫没有作用啊!”
”而且,朕拨款三百万两银子,命人将其运至陕西,可是,最后到了百姓手中,竟然连碗稀饭都喝不上。”
“朝中官员们贪婪无度,救灾银两最后十不存一。”
“朕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都充作军费,可是那些个混账东西,置朝廷法度与百姓的性命于无物,该杀,都该杀!!!”
说到最后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
朱厚熜也是有些无奈,明末小冰河可谓是王朝覆灭的“天灾”推手。
明末小冰河时期,大约从 16 世纪中期持续至 17 世纪中期,是一段异常寒冷的气候阶段,给大明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气温大幅下降,大明的北方地区首当其冲。
强烈的低温,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紊乱,原本适宜耕种的土地产量锐减,许多地区都是颗粒无收。
就连南方气候较为温暖的部分地区也未能幸免。
与此同时,降水模式也发生巨大改变。干旱与洪涝交替肆虐。
在大明北方地带,干旱频繁出现,河流干涸,土地干裂。
水源的匮乏使得灌溉成为泡影,百姓望天兴叹,大量农田因此荒废。
北方赤地千里,反而南方的一些地区却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冲毁了无数的房屋与农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崇祯一朝,多个地区出现了连续数年的大旱或特大洪涝灾害。
而农业作为大明经济的根基,在遭受重创后,国家的赋税收入也因此大幅减少。
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生存,纷纷逃离家园,因而成为了流民。
百姓食不果腹,而大明此刻仍然要防范关外的女真异族,为此,朝廷仍然不断的增加赋税,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走投无路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各地反贼此起彼伏。
而寒冷的气候让北方边境的大明将士,面临着恶劣的作战环境,物资补给变得十分困难,武器装备的性能也受到影响,损坏的武器得不到供给。
与此同时,关外的女真异族由于自身生存环境恶化,为了生存,开始频繁南下侵扰大明边境。
在应对内部农民起义和外部女真异族的双重压力下,大明的军事力量逐渐消耗殆尽。
最终,李自成所带领的“大顺”军队成为了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厚熜将小冰河气候的现象结合了明末的环境,整理成文字发到了群里。
群内的朱家老少看后,无不沉默不语。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到自己的高爷爷竟然如此理解他的处境,眼泪再一次掉了出来。
“不孝子孙朱由检,叩请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世宗皇帝陛下带兵救救大明。”
“叮,检测到群员的强烈愿望,现发布群任务。”
“拯救崇祯朝,改变大明百姓被异族屠戮的结局。”
“任务奖励:击发枪加工厂与相关制造技术。”
“击发枪?”
朱厚熜眼睛一亮,这个可是好东西啊。
如果说大明现有的燧发枪是通过燧石撞击钢片产生火花点燃火药,这一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大,在阴雨天的环境中几乎半废。
而击发枪则采用了全新的击发机构,击发枪使用雷汞等击发药,装在特制的击发帽中。
当枪械扳机被扣动时,击锤打击击发帽,引发击发药爆炸,产生的火焰通过传火孔点燃枪膛内的发射药,从而将子弹射出。这种点火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枪械发火的可靠性,不再像燧发枪那样依赖明火,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使用。
这玩意儿一下子让大明的火器提升了一个档次啊,从十七世纪一下子蹦到了十九世纪。
大明有了这东西,横扫一切不服啊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