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来了!”
明成祖朱棣大马金刀地端坐在龙椅上,叹息着说道。
“父皇奉天靖难,开创永乐盛世,治隆贞观,远迈汉唐!”
“儿臣以为,父皇无愧于任何人!”
太子朱高炽拖着胖胖的身体,来到朱棣身前,对他拱手说道。
“哈哈哈!说的好!”
“这话咱爱听!”
“太子你说得对!咱朱棣无愧于任何人!”
朱棣闻言后哈哈大笑,起身把手搭在太子朱高炽的肩膀上说道。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
【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把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
【这李景隆也是个神人,后面会专门讲讲他!】
“上次天幕就说我是大明战神,现在又说我是神人!”
“我李景隆也是名留青史了!”
天幕下,李景隆激动得浑身颤抖。
【姚广孝以万余老弱抵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凭借谋略与坚城拖垮敌军,为朱棣主力南下争取时间。】
“完了!要遭殃!”
李景隆瞬间眼前一黑,哀嚎道。
【姚广孝提出“毋下城邑,疾趋京师”的奇袭方针,让朱棣避开山东鏖战,直捣南京。】
【在姚广孝的计谋下,燕王朱棣于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南京皇宫已被烈火所焚,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棣成为皇帝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后改元永乐。】
“后世竟还有叔叔造侄子的反?”
“居然还成功了!”
“这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代枭雄,以藩王之身逆天而上,终成真龙天子!”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看到这里,纷纷开口讨论道。
【本博主不是黑明朝,也不是黑朱棣。恰恰相反,本人很喜欢明朝,也喜欢宁可战死,也绝不苟活的燕王朱棣。】
【更喜欢一手缔造永乐盛世,五征蒙古的永乐大帝!】
【朱棣和李世民一样,都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决定造反的。】
【本博主只是在这里,客观地说一下靖难之役的负面影响。】
“嗯,天幕懂朕!”
被点到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捋了捋胡须说道。
【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落下帷幕,经历了战乱的河北山东等地,赤地千里,百姓士兵伤亡无数。】
【仅在灵璧之战中,明军就死伤超过二十万人,尸体堆积如山,甚至堵塞河流。】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在南京大肆杀戮建文帝的支持者,包括方孝孺、黄子澄等文臣武将。】
【其中,方孝孺被诛十族,受牵连者达873人,充军者千余人。黄子澄受牵连者345人。】
【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明成祖朱棣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建文帝时期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啊!”
方孝孺如遭雷击,涕泪横流地对着天幕破口大骂起来。
“燕王竟敢如此行事!”
建文帝朱允炆悲怒交加,咬牙切齿地说道。
“不好了!陛下!”
“燕王起兵了!”
就在这时,有侍卫慌忙进来禀告。
“什么?!”
朱允炆听闻此言,瞬间如遭雷击,呆愣在原地。
……
“诛十族!这朱棣可真够狠啊!”
唐太宗李世民一惊,倒吸一口凉气。
以前他只知道朱棣的功绩配得上千古一帝,却对于这方面不够了解。
“老四做的实在有些过火了!”
明太祖朱元璋皱起眉头,淡淡地说道。
诛九族就够严苛了,竟然开创了诛十族的先例!
其实在他内心中,还是觉得朱棣最像他,身上有一股草莽气息,敢杀敢拼,对付敌人够狠,不留后患。
这样的人,其实才能成大事,也是最优秀的帝王!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好的例子!
【咱们接着说回视频的主角姚广孝。】
【朱棣即位后,封道衍和尚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赐俗名“姚广孝”,命其还俗。】
【姚广孝拒不收受宅第、妻妾,仍着僧衣,白天辅政,夜间居寺院,成为史上罕见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担任宰相期间,主持北京城规划,将元大都改建为紫禁城,奠定明清两代帝都格局。】
【他还监修《永乐大典》,推动佛教典籍整理,促进儒释道融合。】
【姚广孝晚年渐退政坛,潜心注疏佛经,着《道余录》批判程朱理学僵化,主张三教合一。】
“妖僧!满嘴胡说八道!”
朱熹看到这里,顿时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蹦了起来,对着天幕面红耳赤地骂道。
【1418年,姚广孝病逝于北京庆寿寺,朱棣追封其为荣国公,谥“恭靖”,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
“这就是我的一生吗?”
道衍和尚盘坐在地,看着天幕轻声说道。
原本他心中对于权势有些痴迷,但是当他看完自己的一生,却发现不过如此。
权势,富贵,在死后不过是过眼云烟。
“阿弥陀佛!”
道衍站起身来,跟随皇宫过来的侍卫,向着城外走去。
至于天幕的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他已经不在乎了。
【姚广孝以僧人身份参与政变,被佛门斥为“违佛家慈悲”,他晚年回乡时,曾遭亲姐拒见,斥其为“乱臣贼子”。】
【传统士大夫视其为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逆谋之臣”,但亦承认其“乱世之能臣”。】
“此人确实有才华,历史十大谋士有他一席之地。”
秦始皇嬴政沉默半晌,突然开口说道。
【姚广孝一生游走于佛门与朝堂,以僧衣裹挟野心,以谋略改写历史。】
【他既是“靖难之役”的操盘手,又是永乐盛世的奠基者,其复杂性与矛盾性,恰是乱世中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缩影。】
【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广孝非僧,乃乱世之枭雄。非相,乃定鼎之奇才。”】
“这话怎么如此耳熟?”
“这不是许劭和许靖两人,对某曹操的评价吗?”
天幕下,曹操一愣,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