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得时候,白婆婆得了一场风寒。大夫说她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做浆洗的活计。
路安担心她不听劝,还特地赶回去给她和王嬷嬷搭桥牵线。他想要这两个同样闲不下来的人多走动走动,互相慰藉。
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都决定趁自己腿脚还灵活,干些利人利己的实事。
大乾这几年战乱天灾不断,有不少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凌父接管生意后,产业扩张迅速,急需用人。
王嬷嬷之前从人牙子那里挑了不少新人,能称心用着的却不多。最后把可靠的熟人都用上了,还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白婆婆很满意小院孩子们的现状,便和王嬷嬷商量着是不是能再帮助一些孤儿。
她们一个负责挑选品行端正的孩子,一个负责教养他们,打定主意要为凌氏产业输送基层力量。
庄达得知这个消息,也高兴得不得了,当即请了两个稀有的女账房,五个经验老道的绣娘给孩子们做教习先生。
王嬷嬷挑人的眼光毒辣。白婆婆待人公平无私。刚开始还有些孩子担心她们是人牙子。后来有三个十多岁的女孩子,被凌氏的布庄挑了去做了绣娘。她们的名声就在平阳县附近传来了。现在庆州各地,每天都会不少孤苦无依的孩子来投奔她们。
前些日子白婆婆还托人给凌韵送信,说是济安堂建得太大了。如今银子够,孩子也多,就是人手少了。让她瞧见品行好的姑娘就推荐过来帮忙。
建济安堂这个事,一直记在凌韵的小本本里。是她未来打算做的一百件事的其中一件。可是她太忙了,别说规划这件事,就连银子也没出过一两。
谁偷听了自己的心声?还是有谁偷看了自己的小本子?这做好事不留名的田螺姑娘又是谁?
这三个问题困扰了凌韵一夜,直想得她头都大了,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结果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她随口一提,春桃便解惑了。田螺姑娘竟然是季涵远!他早在半年前就在谋划这件事情了。
建济安堂的地皮,是新上任的周县令批的。这位县令是尹县令昔日的同窗,也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济安堂的设计图纸,则是季涵远实地测量后,亲自画的。而建济安堂的银子,晋王出了一半,段之恒也出了一半。最后多出来的,季涵远还搞了个运营基金,让白婆婆代为看管。
凌韵严重怀疑情报的可靠性。春桃却说是开阳这个大嘴巴告诉她的。开阳嘛,凌韵可太了解了。
这世上,嘴碎的男人不多,嘴碎又都是实话的就更不多。而开阳,就是这种万里无一的男人。
若是说不知道田螺姑娘是谁,凌韵心里痒痒的不得劲。那知道是季涵远后,她的心里就是被一万个为什么堵得慌了。
季涵远可不比自己闲,能做这么多,可见能力很强,心地也善良。还对凌韵的一切很上心。
凌韵很是不解,季涵远与她聚少离多,怎么连‘运营基金’这么现代的东西都被学了去?
还有那一百个要做的事情里,可是有凌韵对他的非分之想啊!她可太想知道他有没有看过那个小本本了。
接下来了三天里,凌韵白天精神难以集中,晚上辗转难眠,就连梦里都是被撅着嘴的季涵远追着跑。
来!我来帮你实现你的一百个愿望。
捂脸!
这可太让人难为情了!
作为一个成年女性,对自己的丈夫有遐想其实也不算什么。只是凌韵纯纯是觊觎季涵远的美貌,根本没有要负责的意思。
她太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了。不能因为上头,就恋爱脑发作放弃了自己原本对人生的规划。爱情这种东西,调剂一下生活可以,一旦真在进入婚姻的围城,牺牲的往往是女性利益。
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如此,封建的古代社会更是如此。在父权的统治之下,在大众根深蒂固的意识里,女性嫁人之后就成了丈夫的附属品。任你自身多么杰出,只要嫁了人,人们就会忘记你原本的性名,说成某某某的夫人。
而赘婿这种,凌韵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婚姻形式,不过是把一个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
在她看来,恋爱是自由的。婚姻生活最基本的就是互相尊重。如果一定要打压一方,那肯定是不幸福的。
第四天的时候,天气突然放晴,罗庄头那边突然来了信。凌韵打开一看,这几天心头的纠结立刻消散了。原来是最南边那几个庄子种的土芋,已经可以收获了。
收到这样的消息,凌韵并不意外。因为她云州有一个庄子也有早熟的。与前世亩产量最高达到近六千斤的土豆相比,云州的土芋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大概每亩三石,也就是三百来斤。
就是司农司在青州的实验田,预估也只有四石左右。而南边这个庄子的产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八石。这还只是春季种植,要是秋季也种,凌韵推测产量不会比八石少。
要知道,大乾种植,水稻,小麦多年,就算是丰产的时候也只有不到二石一年。
除了耐储存这一点,土芋不如水稻和小麦。营养和产量这两个指标简直逆天。凌韵认为土芋完全可以作为主食。
在凌韵来的那个时代,伟大的龙国已经有技术将土豆加工成为耐存放的土豆米了。
在大乾,凌韵倒是不怎么担心存放问题。
一来土芋的产量虽高,但没高到有剩余的地步。普通百姓家里种上一亩,吃上三个月没有问题。剩下的晒干,或是做成土芋粉条,土芋淀粉,都能在缺粮的时候起到救命的作用。
二来凌韵这种有大庄子的,种得多也不怕。大乾军队粮草一直不足,在北境那样寒冷的地方,土芋存放半年都不是问题。
而且乾德皇帝已经答应,两季交粮的时候,允许百姓用土豆粉条代替水稻和小麦。
凌韵坐在窗边,拿着信反反复复地看着。她在心里琢磨,要请司农司的专业人士去庄子里看看。
有一些她自己的猜测,还需要专业人士去证实。凌韵认为土芋的早熟可能和温度有关。而高产,怕是要感谢家禽养殖带来的肥料。
最南边的那个庄子都是下等田地,所以当初凌韵让罗佩兰把重头戏放在白鸭的养殖上。种土芋不过是为了收集实验数据。
凌韵想若是司农司的人可以把种植经验总结一下,再帮忙筛选出更合适的各地土壤气候的土芋做种,那就太好了。
春桃看到自家小姐对着一封信,时而托腮思考,时而嘴角上扬,便调侃道:\"可是姑爷给你写信了?\"
结果话音刚落,曹老汉就举着一沓信件小跑了进来。
\"小姐!来信了!又来信了!\"
春桃这下笑得更肆无忌惮了:\"这么多啊?看来姑爷很想念小姐你了。\"
曹老汉是个老直男,他没听出春桃话里的调侃。而是如实道:\"应该不是。这里头北境,青州,甚至京城的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