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的小太监一路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到了宁京,他不敢耽搁,毕竟战事吃紧,而且为了避开暴民,他是从天津乘坐船只一路到宁京。
只是如此这般也是数日之后了,也不知道辽东的暴民现在已经是到了什么地步。
到了宁京之后,表明身份,当即便是有官吏相迎,又是通传洛轩。
天使来了,洛轩自然是召见,只是心中疑惑,这天子又有什么旨意?
“奴婢参见宁王殿下,殿下千岁。”
小太监先是见礼,他此时心中都在打鼓,他虽然没看过这圣旨,但是大概也能猜出其中内容,就怕宁王不满,到时候自己恐怕不妙。
“免礼,公公来我宁藩,所为何事?”
“回王爷,奴婢是来传旨的。”
洛轩皱眉,便是让人取来香炉。
“宁王听旨!”
“臣洛轩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洛轩越听脸色越是难看,先是陛下要抽调宁国兵力,去平定叛乱?那辽东的难民他也是知道了,毕竟辽东也是宁国锦衣卫关注的重点地区。
那批难民完全是朝廷操作不当造成的,与他宁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现在宁国还有一万兵马在北方血战未归呢,居然又要抽调宁国的兵马?
这也就罢了,他听到了什么,天子要在征东都司设置监军,这小太监便是暂且充任监军?!
天子试图插手宁国的军队!哪怕在宁国的监军没有什么权利,圣旨甚至明言只是代天子巡视,一应军中事务一开始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但是,这也是插手了,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线啊……
“臣接旨。”
洛轩隐去神色,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是淡淡道,又收下圣旨,起了身,而那小太监也是立刻堆起了笑脸,赔笑道:“王爷,奴婢这也是奉了陛下旨意……”
洛轩露出温和笑意,安声道:“公公暂且住下,待本王与诸位将军商讨后,便是立刻去点齐兵马,响应陛下征召。”
“理应如此,麻烦王爷了。”
小太监连连点头,心中算是松了口气,他现在是无比惧怕这宁王,若是宁王心生不满,将他杀死在这里他也无话可说,陛下更不会为他出头的。
若是陛下真的有心,就不会说说是让他这么个小太监来了,那大太监怎么不来?
等小太监被人带了下去之后,洛轩便是换了一副脸色,哪还有方才的温和,只剩下阴沉。
“传令宁京内参将以上,即刻入宫,到前殿见本王!”
许升以承命正的身份随侍左右,应声快快下去安排。
没过太久,便是有大臣陆陆续续赶来,大王紧急召见,想必是发生了什么。
等所有人都是到齐后,洛轩才是出现,大步走入殿中。
“臣等参见大王,大王千岁!”
一众文武拜道,洛轩微微颔首,便是径直坐到主座之上,殿中人数很少,诸如洛知远、许恒这些人都是在列,毕竟宁国之中参将以上的高级将官和文官加在一起都是少的可怜,都是洛轩的心腹。
当然这是宁京之内的,若是各地的话,倒是也还有不少,只是和这些京官没得比。
“适才,朝廷的天使来了,传令我宁国,要我宁国出兵辽东助朝廷平叛。”
众人都是纷纷开口,大多义愤填膺,虽然是宁国臣服了朝廷,但是朝廷也太不把他们当人看了!哪有一直都是抽调宁国兵马的。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算上这一次,前前后后已经是征调了三次!
每一次征调宁国兵力又不小,如此反复,宁国自己都是要受不了了。
许恒也是意外,不过,脸色虽然难看,却也没人反对出兵,毕竟要说和朝廷真的撕破脸皮,大部分人还是心里打鼓的。
只是,洛轩接着说道:“天子又下令在征东都司设立监军,遣宫中太监近侍充任。”
这一句话如同巨石丢进水里,立刻便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可!”
洛仪直接开口道,神色郑重。
有了兴平侯做带头,其他的将官也都是出言反对,监军?那是天子拿来防备地方军队的官职,而且一路随军。
宁国本身便是对朝廷若即若离,受朝廷调遣,却又防备着朝廷,不接受朝廷过多干涉,特别是官员安插上,更别说突然安插一个监军。
“有一便有二,若是允了这监军,恐怕再之后,便是会安插其他人手,大王不可不防啊!”
洛轩点了点头,沉声道:“兴平侯说得不错,只是此事该如何处理?诸位爱卿议一议。”
众人也都是知道大王不愿意和朝廷撕破脸,便是各自思索了起来。
许恒又带着众人商讨,许久之后,各自才是安静了下来,只是心中紧张,这讨论出来的法子,也不知是否妥当。
“启禀大王,臣集诸位同僚之策,有了一计,或许可行!”
许恒郑重道,语气之中带着凌冽。
“说!”
“我宁国出兵可以,若要设置监军,不可!”
“该如何做?”
“臣听闻,此去辽东的路上多匪盗……”
洛轩眉头微锁,他也不是傻子,宁国去辽东的路上有没有匪盗他清楚,但是现在许恒这般提起,再结合前面话语,他便是心中明悟。
“这般会不会太刺激朝廷了?”
“如今朝廷局势不稳,天子不会为这件事情追究的。”
至于会不会恶了和朝廷的关系……一昧的迎合讨好,从来就不是维持好恶的基础,只是被人视作卑微的对象!
而且朝廷都是这般做了,他们要是真的一点反应都没有,下次来的,就不是监军了,而是驻军!
“如此,便按照你说的办吧。”
隆庆六年十一月,朝廷派遣使者传旨宁京,设监军,宁王领命,令参将洛昭领兵马五千,西入辽东协助朝廷平叛。
大军行至乐浪郡时,朝廷监军擅自脱离队伍小解,遭到匪盗袭击,惨死当场,洛昭当即率领官兵剿灭匪盗,回禀朝廷请罪,宁王痛心疾首,只得下令将监军遗体送回,赔偿大笔钱财,以示惋惜,又请朝廷再派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