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流逝!
很快就到了洪武三十三年的六月。
不知不觉间蓝武已经在贵州镇守了整整两年时间。
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此刻的大明早就已经被靖难之役搅和的天翻地覆了。
莫要说经略西南和贵州,恐怕此刻大明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京城的那个皇位上。
一边是建文帝为了削藩,不断加大文官的权利,兵权、赋税,全面向江南地区倾斜。
另外一边朱棣为了打赢靖难之役不断给边镇武勋,甚至投靠朱棣的朵颜三卫,以及蒙古诸部封官许愿,许以好处。
正是他这样的作为让大明对于草原上蒙古三部的压制中断了不说,还重新给予了他们极大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坐大,最终又开始变得尾大不掉。
最后虽然朱棣成功坐上了皇位,清洗了江南文官的势力,但代价却也是极大,随后整个永乐朝二十多年的时间,朱棣五次北伐蒙古,其就是在还债。
还当年为了靖难功成,对蒙古三部的放纵,导致其坐大了的债。
而也正是因为永乐朝二十多年目光一直都放在北方蒙古三部身上的缘故,却又让江南文官势力渐渐坐大,最终彻底尾大不掉。
若是纵观整个大明朝原本的历史,就是一场顾此失彼,顾彼失此的救火运动。
但可惜的是,最终大明无论是南边还是北边的大火都没有救到,直到崇祯朝,南边、北边大火同时熊熊而起,大明最终彻底葬送。
而现在因为蓝武的缘故,导致靖难之役没有了,而且开海提前,如此一来一步快,步步快,如今才洪武三十三年,贵州这地方,未来会一直困扰大明两百多年的土司问题,不但提前得到了解决,而且未来这三家大土司以及蛊神教,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大明的助力。
这一进一出之间,直接让大明节省了无数的国力。
而这节省下来的国力,在蓝武的引导下,未来将会全部用于大明的对外开拓,以及内部建设。
就比如这一条连接南京到云南的公路。
两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他全线竣工,但因为是分段建设,单单贵州境内这一段路来说,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
“国公,我们是真的舍不得你啊!”
“您说说您这为何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呢?”
贵州宣慰司城城门口。
刚刚修成的,通往南京的公路大道上。
安尚青等三大土司正满脸不舍的和蓝武进行着最后的告别。
听到杨氏土司族长杨素弦的话,蓝武不由呵呵一笑道:“既然杨族长这么舍不得我,那要不我向朝廷上一道奏疏,再在这里呆两年,如何?”
“啊?”
本来满脸不舍的杨素弦听到蓝武这句话,顿时就愣住了,他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是该答应还是不答应。
蓝武来贵州这两年,对杨氏打压的是最狠的,不但从他们手中拿走了蛊神教的控制权,而且还对他们的老窝播州进行了改土归流。
如今播州境内,设置了大量的流官,大量的学社,在那些流官的号召下,本来属于他们家的大量奴隶变成了自由民,去这些学社之中开始读书认字。
这还不是最让杨素弦如鲠在喉的。
最让他难受的是去年,蓝武向朝廷上奏疏,让朝廷从湖广等地往贵州移民,特别是他播州被蓝武硬生生的插入了两个军事卫所。
一个卫五千六百人,等于说如今在播州,大明有两个卫一万一千多人的军事力量随时在盯着他们。
这可实在是让他太难受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以来,他只能对于朝廷的官员,特别是蓝武这位凉国公越发的恭顺,也越发的盼望着蓝武这位大神,赶紧走。
至少这位走了之后,贵州的局面不至于往更败坏的层面上发展了。
“哈哈!”
“杨族长别担心,我只是说笑而已,看把你吓的。”
“如今调我回去的是皇帝陛下,皇命在身,我岂敢违背,所以杨族长尽管放心,我留不下的。”
杨素弦闻言心里默默地就松了一口气。
不过还没等他一颗心真正落下去,蓝武却是话锋一转笑道:“不过,杨族长也莫要觉得我一走,就可以肆意妄为了,朝廷已经下了旨意,会在贵州设置都指挥使司。”
“对方不日就会走马上任,到时候还望杨族长和这位都指挥使和睦相处啊!”
蓝武拍了拍神色略显僵硬的杨素弦的肩膀,最终却是翻身上马,朝着旁边的安尚青、宋长运一拱手道:“两位来日方长,后会有期了。”
他说完话,一挥手,便准备带着大队人马启程回去了。
“国公留步!”
而也就在这时,贵州城内,布政使司曹得亮带着一干文官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我还以为曹大人公务繁忙,不来了呢!”
这两年蓝武和曹得亮之间相处的算是很融洽的,今天他要走,没见到曹得亮的人影,他还以为这位主官是因为文武相交的忌讳不准备来呢,却是没想到最后关头却是跑来了。
“政务倒是没什么可忙的!”
“主要是为了这个!”
曹得亮呵呵笑着让人把一张极长的画卷呈现的蓝武面前。
他命人打开,其上顿时显露出密密麻麻的各种小字。
“祝愿国公长命百岁。”
“祝愿国公大杀四方,以后当大将军。”
“妈妈说,我们家能吃上米饭,都是因为国公,谢谢国公……!”
一行一行的小字歪歪扭扭,有的不仔细看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但却带着极其纯真的祝福和期待。
“这是下官让人在整个贵州境内,特别是几大土司掌控的几个州府内的蒙学学堂中,让诸多因国公得以读书习字的蒙童写的。”
“下官知道国公家财万贯,不在乎什么金银珠宝,思来想去,也就只能弄出这么一份东西进献给国公了。”
“万民伞是给文官的,这一份稚童万言书,便献给国公,国公也好留个纪念,以后切切记得贵州。”
曹得亮一挥手,让人把这一份万言书再次卷起来,一脸郑重的递给了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