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刚亮,南庆国的大军便如潮水般朝着边城涌来。战鼓擂动,喊杀声震天,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就此拉开帷幕。
南庆国的士兵们推着新研制的攻城器械——一种高大的云梯,顶端装有锋利的利刃,向着城墙逼近。城墙上,大华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
“放箭!”苏牧一声令下,无数箭矢如雨点般朝着敌军射去。敌军纷纷举盾抵挡,但仍有不少人中箭倒地。然而,南庆国的士兵们并未退缩,他们冒着箭雨,继续推着云梯前进。
很快,云梯便搭在了城墙上,南庆国的士兵们顺着云梯往上攀爬。大华的士兵们则用长枪、石块等武器,奋力阻止敌军登城。一时间,城墙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城墙。
“将军,敌军的攻城器械太厉害了,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将领焦急地向苏牧报告。
苏牧望着城下如蚁般的敌军,眉头紧皱。他知道,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实施反击计划。
“传我命令,突击队准备出击!”苏牧大声喊道。
此时,郭敬之率领着挑选出来的精锐突击队,早已在城门后待命。听到苏牧的命令,郭敬之大手一挥:“弟兄们,跟我杀出去!”
城门缓缓打开,突击队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去,直扑敌军。敌军万万没想到城中会突然杀出一支奇兵,顿时阵脚大乱。
“杀!为了大华!为了死去的兄弟们报仇!”突击队的士兵们喊着震天的口号,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苏牧在城墙上看到敌军阵型已乱,立刻下令:“全军出击!”
城墙上的士兵们打开城门,潮水般涌出,与突击队里应外合,对敌军发动了全面反击。南庆国的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后退。
然而,南庆国的主帅并未慌乱。他迅速调整阵型,指挥士兵们稳住阵脚,同时派出一队骑兵,朝着突击队的侧翼冲去,试图将突击队截断。
“不好,敌军骑兵来袭!”郭敬之看到敌军骑兵冲来,心中暗叫不妙。
就在这时,苏牧看到了战场上的危机。他迅速命令弓箭手集中火力,朝着敌军骑兵射击。一时间,箭如雨下,敌军骑兵纷纷落马。
在苏牧的指挥下,大华的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南庆国的士兵们开始节节败退,攻城的云梯也被大华的士兵们推倒。
“撤!”南庆国的主帅见势不妙,无奈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敌军在慌乱中开始向后逃窜,大华的军队乘胜追击,斩杀了不少敌军。
这场惨烈的攻城战,以大华军队的胜利告终。但苏牧知道,南庆国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还有三万援军即将到来,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而且,城中的士兵们经过这场战斗,伤亡也不小,必须尽快补充兵力,加强防御。
“传令下去,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同时派人去周边招募新兵,加强城防。另外,继续派人联络其他城池,看看能否得到更多的支援。”苏牧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是,将军!”将领领命而去。
苏牧望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南境,将南庆国的侵略者赶出大华的领土……
击退南庆国的攻城部队后,苏牧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敌军的三万援军随时可能抵达,而大华军队如今虽然士气高涨,但经过一场激战,人员和物资都有不小的损耗。
苏牧一边安排士兵们清理战场、救治伤员,一边与郭敬之商讨应对之策。
“郭兄,南庆国的援军一旦到达,必定会再次发动猛烈攻击。我们目前的兵力和物资,要应对接下来的战斗,恐怕有些吃力。”苏牧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郭敬之点头表示认同:“苏兄所言极是。如今城中粮草所剩不多,箭矢也消耗殆尽,必须尽快补充。而且,虽说招募新兵能增加一些兵力,但新兵缺乏战斗经验,还需要时间训练。”
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前来报告:“将军,负责联络其他城池的使者回来了。”
苏牧连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使者走进营帐,一脸沮丧地说道:“将军,其他几座城池也自身难保,无法派出援军支援我们。他们表示会尽量坚守,与我们遥相呼应,但无力派兵相助。”
苏牧心中一沉,原本还指望能得到其他城池的支援,现在看来,只能依靠自己了。
“看来,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坚守到京城的援军到来。”苏牧说道。
然而,就在这时,城中却突然传出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苏牧此次救援南境是假,实则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还有人说苏牧根本不是南庆国的对手,这座边城迟早会被攻破。这些流言在城中迅速传播,搞得人心惶惶,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苏牧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这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故意造谣生事,企图扰乱军心。郭兄,你立刻去调查,看看是谁在传播这些谣言,一定要将幕后黑手揪出来。”
郭敬之领命而去。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这些谣言竟是从城中的一家酒馆传出,而酒馆老板与城中一个富商关系密切。进一步追查后,发现这个富商与南庆国的细作有来往。
“苏兄,看来是南庆国的细作在我们城中搞破坏,企图从内部瓦解我们。”郭敬之向苏牧报告调查结果。
苏牧冷笑一声:“哼,他们以为用这些小手段就能让我们自乱阵脚?传我命令,立刻将这个富商和酒馆老板抓起来,当众斩首示众,以正军心。同时,派人在城中各处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和士兵,告诉他们,我苏牧一定会守护好这座边城,击退南庆国的侵略者。”
郭敬之迅速执行苏牧的命令。富商和酒馆老板被当众斩首后,城中的流言蜚语顿时消失,士兵们的士气也重新振作起来。
但苏牧知道,南庆国的援军即将到来,而京城的援军又不知何时能到,他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他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守护好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