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灾严重的情况下能有这样一个好消息,虽然是蔬菜而不是最紧要的粮食,也让先生高兴起来:“那等什么,咱们现在就去看看!我还没见过冬天还能种出来大量的菜呢!”
胡秘书便开始安排出行的各种事了,除了通知市里大领导以外,也没忘给宋远打个电话说一声。
简单准备一下,几辆车就出发向东风厂驶去,而市里大领导也接到通知连忙也往东风厂赶过去。
胡秘书只说领导一会就到,没说具体的时间。宋远接到电话后也紧张起来,连忙叫上钱穆书记和领导班子的其他人到厂大门口等着,再让后勤的牛科长去检查一遍3座大棚。
至于再打扫一遍卫生这些肯定来不及,能把周围收拾整齐就不错了。
大概半个多小时,一行几辆车从东直门内大街那边开了过来,停到了东风厂大门口。车停稳后先生和市里大领从车里走了出来。
尽管是第二次见先生了,宋远仍然要深吸一口气才勉强压下激动的心情迎了上去。
先生和大家打了个招呼,看着宋远笑道:“宋远同志,听说蔬菜大棚搞成功了?”
宋远往前迈了一步:“是的,先生!农业学院的王老师预计一亩地能产3000多斤菜!”
先生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上次来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你们都种的什么菜啊!”
宋远便回答了一番,这样边走边聊大家来到厂区后面的蔬菜大棚,后勤的牛科长和学院的王老师在这等着。
看到第一座大棚是砖砌、玻璃的而旁边又多了两座简陋的土墙加塑料薄膜,先生好奇的问道:“这两座怎么不一样?”
宋远含笑解释道:“先生,第一座上次您见过,是我们和农业学院联合搞得实验大棚”
“后面两座是上次您来视察的时候告诉我们兰州石化已经生产出农用塑料薄膜。我们就商议后采用最简单、最省钱的方式又建了2座大棚!”
“那这些大棚造价差多少啊?”先生很关心这个问题。
宋远笑道:“先生,第一座大棚用红砖水泥建起来的,上面的玻璃也用的是天津玻璃厂生产的钢化玻璃!这一亩半地就花了2万块钱!”
“旁边的2号、3号大棚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挖土用木板支撑着夯出来土墙,里面的架子也用的是随处可见的木头,都没花钱。就外面的那层塑料薄膜是从兰州石化买来的。这两座大棚不算人工的话也就花了几百块钱!”
先生一听高兴起来:“这个好!咱们现在啥都缺就是不缺人,要是几百块钱就能建起来一座的话,很多北方的合作社都可以搞这个了!”
“走,先去看看这两座!”
土墙的大棚高度自然有限,大家弯腰进去后立马就能感受到一股温热的气息。由于这两座大棚建的比较晚,里面种着青菜、韭菜等生长速度快的菜,少部分的辣椒、西红柿还没到收获的时候。
进来以后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先生还有市里大领导他们第一次见的都精神一振,忍不住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几位领导如同老农一般蹲在地上,看着绿油油的小青菜、一尺高的韭菜都欢喜起来。市里大领导随手拔起一棵青菜,看着根部湿润的泥土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也是有些怕了,去年到现在各种卫星满天飞搞得他火大,虽然看上去宋远不是这种人,但还是亲手试一下才更放心。
而先生直接掐断了一根韭菜也不洗就塞到嘴里嚼了起来,咽下去后满意的说道:“不错,韭菜味还挺浓,不比夏天的差多少!”
可以看出来几位领导对这大棚十分感兴趣,在这简陋的地方足足转了一二十分钟,整个都细细的问了一遍。
宋远适时把农学院的王老师推了出来,给领导们一一解答,特别是他们最关心的大棚价格、需要的人力、技术等等。听到这种简易大棚只要解决了农业塑料薄膜的供应,完全可以大规模建造,领导们都高兴的连连点头。
就是看到种的辣椒、西红柿等等限于时间还没挂果,先生有些遗憾。宋远就笑道:“首长,这两座大棚建的晚,一号大棚里有已经可以采摘的了!”
“哦?那要去看看!”先生爽朗的笑道。
一行人出了三号大棚再向一号大棚走去,进来以后明显感觉到一号大棚空间更大、温度更高!而这里面种的蔬菜种类更多,也瞬间就吸引了首长们的注意力。
看到已经成熟的黄瓜、西红柿还有红彤彤的辣椒,一片丰收的景象让先生感慨道:“这个大棚好,可惜就是太贵了!”
在一号大棚走着市里大领导笑道:“小宋,这几天没见你又给我一个惊喜啊!”
宋远含笑说道:“领导,这也是之前给您汇报的产学研的一种。我们出钱、指定方向,农业学院提供技术,双方合伙就把这个项目搞起来了!”
市里大领导点点头没再说话,对宋远的产学研又多了些信心。
先生停到了一片黄瓜地之中,摘下一根一尺来长的黄瓜,也不洗直接用手把黄瓜上的毛刺一捋,掰断后咬了一口,满意的说道:“这黄瓜味道也不错,大家都尝尝,我请客!”
随后先生又笑问道:“小宋厂长,你们打算把这些菜卖多少钱一斤啊?别让我请不起啊!”
别看先生是拿着一个月404块钱的工资,他每个月交房租、家具租赁费都要上百块钱,再加上先生朋友遍天下到处支援,日子过的也是紧紧巴巴。
宋远连忙答道:“那不会。这个价格我们也还没定下来。主要是没什么可以参照的对象,而两种大棚的成本又相差太大了!”
接着宋远解释起来:“先生,市面上目前有少量的老式暖房种出来的蔬菜,要卖一两块钱一斤。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太贵了,不合适!”
先生也点头认同:“这价格确实贵,让人哪能吃得起啊!”
宋远继续说道:“如果是2号、3号大棚,卖1毛钱1斤也不算亏,一座大棚一年能产五六千斤菜,卖出五六百块钱,不算人工的话一年就能回本!”
“这好啊!这样就具备推广的价值了!”先生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