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裴青云发现长青诀突破到小成,他的血脉一栏上,乙木血脉进度也增加了两百。
这个发现,让他意识到了很多关于武者方面的传承,并不是如他记忆中那般准确。
根据前身记忆,血脉之力在对应阶级的功法突破到圆满之时,会增加一小段。
现在看来,不仅是功法圆满之时,功法每一次进阶都会带动血脉的增强。
只是功法小成带来的提升太小,这才让人忽略它的作用。
也是有了属性面板,他才能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一点。
【姓名:裴青云】
【寿元:39年10个月】
【修为:六腑初期(120\/)】
【功法:长青诀中篇小成(5\/2000)(玄级极品)、黄级功法已隐藏】
【血脉:乙木四阶初段(220\/5000)、炎火三阶初段(1\/500)……】
【家族气运:240(720)(注:家族气运可恢复,每天可自然恢复36点。】
另外,这个半个月中家族总气运的上限,也在小幅增加。
乌阳裴氏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
这个半月中,他也没闲着。每日都要花费三个时辰进行修炼,这也是武者日常修炼的极限。
并不是说,一天可以修炼十二个时辰,就能增加三倍效率。
在不懈努力下,裴青云的修为也增加了三十点,平均每天增加两点修为。
也就是说,以他当前的武道天资。若是没有丹药辅助,正常修炼下,十四年就能突破到六腑中期。
这个资质在六腑境算不上天才,但也能
挤进个中等。不过,若他的血脉之力无法突破,六腑中期便是极限。
可以说,绝大部分六腑宗师皆是如此。
关闭属性面板,裴青云的注意力放在这场大雪上。
都说瑞雪兆丰年。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雪到来预示着第二年的丰收。
可又有谁知道,多少人会死在这一场大雪覆盖下的寒冬之中。
次日。
整个大景王朝都笼罩上了一层喜庆的气息。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也都早早起来,清理门前的积雪。
像裴氏这般世家皆是如此。
每年临近年关,裴氏便会给麾下仆人放假,并给上一笔赏钱。
那些还有亲人在世的仆人,大部分都会选择返乡,少数人仆人选择留在裴氏过年。
当然还有一些孤儿,是裴氏从小培养,这些孤儿表现出色、且对裴氏有贡献的,便会赐予裴姓。
最为低等的,则是一些卖身给裴氏的仆人。
少这些仆人,按理来说,裴氏族地会更加冷清。
事实相反,裴氏族地反而更加热闹。
这个时间点,一些驻扎在外地族人,基本上都会回返,留少量人员进行驻守。
在年关这样的节日中,像普通人家主要是为了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但像裴氏这般世家,并不仅仅是如此。
它更像对裴氏这一年发展的总结,以及各脉系裴氏族人的一次考量。
尤其各大产业的负责人主要汇报这一年的经营情况。通过与往年对比,作为一个评判标准。
而年轻一辈主要比拼的修为进度。
每年三月,乌阳城中三大家族年轻一辈,甚至会进行擂台比拼。
只可惜,另外两家灭的灭、降得降。
今年过后,自然是不复存在了。
在裴青云看来,年轻一辈的比拼是一件好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
乌阳城中,裴氏年轻一辈没了对手,但并不意味着,其他郡城中世家没有。
裴青云非常鼓励年轻一辈争斗。
尤其是明年,裴青云想对乌阳裴氏进行改革。
在他看来,年轻一辈还是太安逸了。
前身活了八十多岁,乌阳裴氏连一位五脏接班人都诞生不出。
或许有诸多原因,但年轻一辈太安逸,也绝对是其中之一。
三个字,卷起来。
而想要年轻一辈卷起来,最直接措施就是奖励与惩罚。
仅这个还不够,裴青云打算给年轻一辈设立一个榜单。
甚至可以在乌阳城中进行一定的推广。
裴氏年轻一辈,的确不是那些不入流世家能够碰瓷的。
但年轻一辈中的最弱者,未必就不能被碰瓷。
他还可以为此设立一些彩头,鼓励乌阳城年轻人挑战裴氏子弟。
世家弟子要是连不入流世家弟子都打不过,到那时,他不相信这些年轻人还坐得住。
想到这里,裴青云认为极具可行性。
就在裴氏年轻一辈有说有笑中,裴青云自行定了一个决策。
很快,时间来到了晚宴。
晚宴过后,各大产业负责人开始汇报该产业的情况。
一直以来,矿场都是裴氏的主业。哪怕接管李家的产业之后,依旧是如此。
三大矿场负责人,率先汇报了矿场收益情况。
三大矿场的总收益为十万两,其中四万两是支出,纯利润达到六万两。
对比往年,实际收益相差不大。
接下来,便是养殖业。
养殖业的总收益为六万两,其中三万两为支出,纯利润只有三万两。
然后就是医药业,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产业,纯利润为两万两。
以往年纯利润十万两来看,今年裴氏产业收益还超过一万两。
除此之外,李氏产业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也汇报了这几个月的收益情况。
除了那批粮食以外,裴氏接手的这四个月中,李氏产业为裴氏带来了八万两收益。
听到这个汇报结果,裴青云第一反应有点不太相信。
李氏产业的赚钱能力,的确是要比裴氏产业更强。但两家产业的差距不可能相差这么大。
一年下来,李氏产业能为裴氏提供二十四万两。
三、四成收益差距或许会有,但不大可能相差一倍以上。
哪怕这乌阳城中,已经是裴氏一家独大。
就算裴氏进行了资源整合之后,也不可能大到这个地步。
但仔细一想,裴青云便想通了其中的缘由。李氏产业,自然有一大批李氏族人需要供养。
如今由裴氏在经营,明显少了一笔巨大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