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默不作声,心中不断在盘算各种得失。
一个煤炉子就惊动太子,让殿下亲自跑来给众人说此事。
能让太子如此重视的事情……
倘若竞标下来,是不是能跟太子扯上关系?
真要是如此,岂不是就变成皇商了?
即便不是皇商,地位也比一般的商贾高多了。
有了这层关系在,想要为难自己的人,都要掂量掂量再动手。
况且太子殿下也说了,地方官府还会提供庇护……
“殿下,不知这竞标,该如何竞标?”
人群中一富态的中年男人小心询问。
这什么煤炉子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接下这生意,哪怕是赔本买卖,都无所谓。
朱标不在意下方商贾心中所想,哪怕知道他们心中的小九九也只会笑而不语。
这些商贾老老实实做生意还好,一旦打着自己的名号搞事情,锦衣卫都饶不了他们,根本都用不了自己动手。
不过有人捧场,朱标也不会让场子冷了下来。
对着身边的太监点了点头。
两个太监从一个长条盒子中拿出一幅大明地图,摊开,牵在手上。
“诸位也知道,大明有十三布政使司,而每个布政使司人口、经济都不一样。”朱标从一个太监手中接过一根棍子,指着应天府的位置,道:“就那应天府来说,虽然区域跟其他地方相比小多了,但光应天府都有一百六十万的人口,加上下辖的八个县城,人口足足有一百八十万,再加上陛下把应天府设为经济特区,咱们应天府的消费能力,甚至比几个布政使司都强。”
“所以,根据各个州府不同情况,朝廷制作了一个指导的竞标价格。”
说着朱标让人把一张张罗列好的表格发给众人,上面每个州府都有一个价格波动区间。
“我也知道,你们很多都是应天府本地的商贾,并且从事的生意都不相同,甚至你们有的人别说在应天府,就算在其他州府都是那种排不上名号的商人。”
朱标看了一圈众人,道:“但是,你们不要怕!只要你们有意愿在其他州府办厂建作坊,只要你们能中标,朝廷就会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
“不会有人找你们的麻烦,你们只管大胆去建厂,尽管去经营就成。”
“对了。”朱标提醒道:“在竞拍之前,孤要给你们提醒一句,生产出来的煤炉子跟蜂窝煤要根据官府定价来销售,不允许私自涨价!”
“好了,接下来开始竞拍!”
从最开始稀稀拉拉的报价,到后面一大半的商人参与进来。
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大唐各个州府区域就被这些商人给瓜分完了。
当然,朱标也收入了五十四万之多的银两,不过现在都是登记在册,后面这些人才会补上。
看到这么多的钱财,朱标心中欣喜不已。
一会儿把这些账单拿给老爹,估计他都会高兴的笑出声来。
这还是五年的经营权,五年过后,又可以招标一次!
“在这,孤先恭喜中标的老板,不过你们要把规则看清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各个州府,孤希望在年前能看到咱们大明都有煤炉子跟蜂窝煤的身影。”
众人连忙行礼回道:“草民牢记殿下教诲!”
“很好!”朱标点了点头,继续道:“接下来,咱再说一件事。”
“一件关乎大明国运的事!”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全部都跪了下去。
老天爷,殿下说了什么?
大明国运!!!
这种事,是他们这些商贾能听的吗?
“不用紧张,你们先起来。”
待众人站起身后,朱标才说道:“朝廷打算跟天下商贾合作修路。”
“修路?”
众人不解。
方才殿下说关乎什么国运,结果只是修路?
“这里有些资料,你们可以拿回去看看,孤说的路,可不是青石板、碎石泥泞路。”
“这修路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光靠朝廷一力承担,短时间根本就做不到。所以,陛下才会让天下商贾加入进来。”
“当然,这路也不会让大家白修,好处足以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朱标拿起一张纸张,道:“具体的,都写在这上面,你们回去可以好好看看。不光是你们,陛下会召集天下商贾,择优选择有能力的商贾进行合作。”
“诸位若是有兴趣,又担心自己实力不够强的,可以三五几家联合起来。”
……
黄渠生往上三代都是做粮油生意的。
两月前听说应天府经商政策跟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样,所以才过来看看情况。
没想到应天府经商环境好得不得了,官府对商人不会吃拿卡要,偶尔还会提供额外的帮助,尤其是对来应天府办作坊的,帮扶更大。
黄渠生从未见过这般场景,索性在应天府租了个铺子,做起粮油批发的生意来。
没有官府的欺压,没有地痞流氓的骚扰,尽管应天府的粮油铺子不只有他黄家一家。
但由于质量上乘,加上价格实惠,黄渠生用了一个多月在应天府站稳了脚跟。
原本计划把青州的产业转移到南京来。
没想到今日会被衙役叫了过去,见了太子。
至于太子说的什么蜂窝煤生意,他不感兴趣,所以当身旁的人都在竞价时,他没有开口。
拿起宦官发放的纸张,黄渠生细细看了起来。
“沥青路?柏油路?这是什么路?”黄渠生一脸疑惑。
还未来及看完,就听门口管家禀报道:“老爷,高老爷求见。”
“哦?快快有请!”
黄渠生连忙站起身来,准备去迎接。
来人跟黄渠生行了一礼:“哈哈,黄老弟。”
“高兄!”黄渠生回了一礼,把此人带到茶室,让管家泡了一壶好茶。
“不知高兄突然来访,是……”
这人叫高进,乃是青州数一数二的车马商人,生意遍布周围几个州府,跟许多官府老爷都相熟。
这种大人物,黄渠生以前一年都难得见得上两回。
不过来了应天府后,青州过来的商贾,不管大小,都相熟起来,不说什么抱团取暖,也比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好太多。
万一有个什么事,还能找相熟之人帮忙。
高进也没打马虎眼,直接开口道:“为兄这次前来,是为了修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