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东北农村的朋友,童年里一定会有一份关于地窖的记忆。立冬节气过后,东北的天就开始变脸了。冷空气频繁来袭,山也收起了色彩,树木换上了冬装。每年到这个时节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菜了,两三米深的地窖,存上够吃上一冬的三件宝土豆,白菜和大萝卜。
这地窖几乎家家都有,大都是用泥土垒的,选址基本就是有院子的在自家院子里,没院子的就选个离家比较近的土坡上。还有的人家来得更省事,直接就在屋子的外屋地上挖个小地窖。
早年间,各家地窖储存的东西啊,几乎都差不多,谁家也都有,也都不是啥稀罕玩意儿,因此也就很少发生被盗的情况。 然而隔壁三叔家地窖里的东西这年却莫名其妙的变少了。
这年冬天的一天,三婶下地窖就要去取土豆,打算中午烀点土豆吃。上来之后就神神秘秘地跟婆婆说啊说:“娘啊,我咋看咱家地窖的土豆少了呢?是不是谁扒咱家东西啦?”
婆婆说:“不能呀,我这天天搁家呆着,这两天连串门的都没来过,再说咱家地窖在院子里,谁敢来偷咱呀,我看八成是你记错了。”
婆婆这么一说,三婶也拿不准,嘴里嘟囔着:“难道是我记错了?回回下地拿菜都是我去,这玩意儿我还能记错啦?要不这样,我下去啊,在土豆上做些记号,要是再少啊,那可就没啥说的了。”说干就干,三婶掀开地窖上的盖子,下去就在土豆子上做了标记。
第二天,三婶又下地窖去拿菜,这回可以确定了,那土豆就是少了,最好的证据就是自己昨天做的记号都没了。
三婶上来就赶紧把这事儿和老太太又唠叨了一遍,老太太还是不太相信,想了想说:“你先别吵吵,等晌午饭的时候啊,问一下家里谁还下过地窖。”
吃中午饭的时候,老太太就问儿子和孙子他们谁下过地窖没有,大家都说没去过。这时三叔就问:“娘,咋啦?”没等老太太开口,这三婶赶紧就把丢土豆的事给说了。三叔一听就不乐意了:“咱家就指望这些土豆白菜过冬呢,吃不到来年开春咱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不行 ,我一定要抓住这个臭不要脸的偷菜贼!”
见儿子越说越来劲儿,这老太太敲了敲碗说:“你行了,别吵吵把火的,白天肯定是没人来,晚上咱看看啥情况再说吧。”
到了晚上熄了灯,一家人趴在炕上,从窗户盯着地窖,就这么暗中观察情况,可是等到半夜,这鸡都叫五更了,还是没啥动静。
三叔两口子还有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老太太一个人依然很精神地看着地窖口。
又过了一会儿,这老太太突然听到了响动,赶紧悄悄叫醒熟睡中的三叔和三婶,只见有个黑影啊,不慌不忙地来到了校门口,一家人看后吓了一跳,赶紧捂住嘴巴,原来是一只腰上缠着个布袋的大耗子。
体型有家猫差不多大小,这还不是最吓人的,最吓人的是那玩意儿跟人似的,弯腰掀开地窖上的盖子,然后直立着顺梯子就走了下去。
就在三叔一家人不知道该咋办的时候,那大耗子背着一布袋东西又慢悠悠地沿着梯子爬了上来,出了校门口还不忘熟练地用后腿一蹬,把盖子再给合上。
看到这诡异的一幕,三叔一家都没敢再睡。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三叔又来劲了,嚷嚷着要去磨刀,说下次他敢再来,我一刀给他砍成两段。老太太扭头白了儿子一眼,说:“你快歇着吧,那玩意儿可打不得,没看他一举一动都跟个人似的嘛,那指不定都修炼多长时间了。”
一听这话三叔又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娘,那你说该咋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把咱家过冬的食物都搬走吧?”老太太又瞪了他一眼,没言语。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这才说说:“在我小前儿,倒是听我奶奶给他讲过关于灰仙的故事,一个得了道的灰仙一般是不会轻易碰别人家的粮食的,一是怕沾染了因果,影响修为。二是即使拿了人家的东西,也需要进行交换。”
这时三婶插嘴道:“你是说这灰仙是天冷找不到吃的才来搬咱家东西的?那要这么说,它不会空手来对吧?”老太太也不敢肯定,这都是人们传说的,她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于是让三叔去拿铁锹,然后一家人就下到了地窖里,让三叔去翻地窖里的土,可挖了半天,什么也没挖到。三叔又牢骚了:“耗子那东西只会偷东西,哪会给咱送东西啊,我看还是别挖了。”
这回老太太没说别的,就让三叔接着挖。三叔边挖嘴里边嘟囔,可是他也不敢违背老太太的意思,只能继续埋头挖。就在他累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只听哐当一声,好像挖到了什么东西,赶紧手把脚刨地,把泥土扒开,一个陶罐就被扒了出来。
三叔心急火燎地打开罐子一看:呀!一家人瞬间都惊呆了,只见里面装着满满一罐子的银元,足有二斤沉。
这时三叔三婶都相信了老太太的话,看来这灰仙还真没空手来,它这是拿银元换土豆呢。不得不说啊,这有了道行的仙家,办事是真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