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宫楼上沉默了片刻,方才回应道:
“姜大人请稍候,卑职这就前去禀报!”
姜峰道了声‘有劳’,旋即便站在宫门楼外,静静等候。
秋闱第四日。
阳光温暖,天风也轻。
宫门楼外,空荡荡广场,以青白玉石作砖,平整铺设,从高空中俯瞰,宛如一面巨大的玉镜!
玄衣少年身姿挺拔的站在玉镜之上,虽形单影只,却孤勇无畏。
约莫等了两刻钟。
一位身穿内官服饰的太监,从宫楼外疾步走来,很快便走到了姜峰面前。
“老奴是司礼监总管高黎。”
高黎眸光略显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郎,旋即开口问道:“姜大人,老奴多嘴问一句,不知您觐见天子,所谓何事?”
他语气带着善意,像是在做提醒:“您是不良人副都尉,若有案情呈报,也当先禀报朱雀都尉,若事关重大,也当去面见不良帅,若有其他奏报,只需写好折子,呈报不良帅府,自有人会呈禀御前。”
不良人的奏报,向来是直达中枢,不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
因此。
姜峰若有什么话要呈报天子,只需递个折子便可。
今日这般堂而皇之的求见,却是有些令人意外。
倘若真有要事也就罢了,若仅是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来求见……那确实有些不合规矩了!
身为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高黎也有责任问一句,也好给天子回话。
姜峰平静道:“高总管,卑职此次求见陛下,不为案情,只为向陛下讨个恩赏。”
高黎问:“什么恩赏?”
姜峰摇头道:“请恕卑职不能现在坦言,若天子召见,卑职自会向陛下说明缘由。若天子不见,卑职就不讨这个恩赏了。”
高黎定定的看了姜峰一眼,淡淡说了一句:“请稍候。”
旋即他便转身走进了幽深的宫门。
姜峰目光看着高黎的背影,他却没想到,这位大内总管,竟然也是一位超凡武夫!
很快。
高总管便去而复返。
他再次走到姜峰跟前,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宣见,姜大人,请随老奴前往。”
姜峰点头:“多谢高总管。”
随后,两人在一众宫城守卫的注视下,一同走进那幽深高大的宫楼之内。
景国皇城。
宫殿雄伟,宫墙高围。
随处可见肃立两侧,全身覆甲的宫卫,以及一支支巡逻的士卒队伍。
偶尔见到的太监宫女,皆是脚步匆忙的行走着,生怕耽误了宫中贵人的时间。
一路上。
高黎始终沉默寡言,并未主动开口与姜峰交流。
身为皇帝的贴身总管,高黎对任何人的态度,只取决于天子对那人的态度。
在天子的态度还未明朗之前,他对谁都不亲近,也不疏远。
规规矩矩的做事,永远只忠于天子一人。
哪怕眼前这个人是徐长卿的弟子,哪怕姜峰是景国当代武道天赋最卓越的天才,哪怕天子有意给这位少年天骄赐婚……
可天子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宣见,已经透露出了一点信息。
天子或许并不想见他。
因此。
高黎对待姜峰的态度,也就显得有些淡漠。
当然,他也不会故意给姜峰摆脸色。
泰安宫。
天子平日批阅奏折的地方。
宫殿之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令人闻之顿觉心旷神怡。
今日无需上朝,天子穿着常服,坐在龙案之后。
将姜峰引进泰安宫后,高黎便老老实实的站在宫殿大门旁边。
姜峰走进大殿,目不斜视的看向前方,那龙案背后的中年男子,在此刻微微抬眸,威严的目光恰好俯落,亦如瀚海倾覆,又似天光投落。
一种如山如渊的威严,自此而来。
姜峰沉默了片刻,对着景天子的方向,微微躬身行礼:“微臣姜峰,拜见天子。”
景天子的声音并不严厉,甚至带着一种温和,一种赞赏:“不愧是徐公培养出来的弟子,实乃我大景第一天骄!”
十八岁的七境武夫,打破了景国最年轻的超凡武夫记录,其战力更是直达八境,纵观整个大景历史,也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武道天才。
史无前例的天骄!
姜峰低头道:“陛下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
景天子笑了笑:“姜爱卿平身吧。”
姜峰道:“谢陛下!”
他挺直身躯,目光却微微低垂,没有直视这位如骄阳般的天子。
他见过展露修为的徐师,也见过拔刀而起的不良帅……这两位在修为上,或许高于天子,但天子身上散发的光芒,却远胜于他们。
迄今为止,只有武圣,才比眼前的天子略胜一筹。
直到此刻,姜峰方才更加直观的明白,何为国运,何为国势!
景天子缓声问道:“听高黎说,你来见朕,是为了向朕求个恩赏?呵呵,说起来,倒是有许多年没人敢跟朕直接要恩赏了。”
他目光深邃的看着这个少年天骄,脸上带着一抹饶有兴致的表情:“说说看,你想让朕赏你什么?”
景天子确实好奇,姜峰会向他开口要什么。
若要细数姜峰的功绩。
他在江州,恶鬼厮杀,斩杀文守仁,粉碎洛神教的阴谋。
他在雍州,查清冤案,杀死入魔的叶殷,识破瀛国商人的阴谋,拯救雍州数十万百姓,助朝廷平叛。
这些功绩,朝廷都一笔一笔的记着。
姜峰当上这个副都尉,虽说也是恩赏,但对比他以往的功劳,这份赏赐却是远远不够。
先前只是担心恩赏太过,故而一直压着。
却没想到,姜峰竟然自己找上门来讨要。
倒是有趣。
姜峰低头说道:“臣想请陛下赏个恩典。”
他话音微微一顿,接着说道:“微臣能有今日,一来仰仗师傅教导,二来全靠朋友扶持。师傅他老人家在江州颐养天年,什么也不缺。唯有至交好友,微臣心中始终有愧。”
“臣的好友梁胜,在江州一事中遭奸人所害,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宁死也不愿被贼人利用,最终慷慨赴义,独留一对孤儿寡母于世,微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因此,微臣想请陛下求个恩典,请陛下恩赏于他们母子,让他们往后余生,不再受人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