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米国太平洋舰队驻地。”
容浅的目光随着陈峰的手指移动,最终定格在珠珠港的位置上。她的瞳孔微微收缩,显然意识到了陈峰的言外之意:“你是说……东瀛帝国会先对珠珠港动手?”
陈峰点点头,目光深邃:“没错!东瀛舰队如果想要南下,米国的太平洋舰队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只有先发制人,摧毁米国的海军力量,他们才能确保南下计划的顺利实施。”
“而珠珠港,正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容浅沉默了片刻,显然在消化这个惊人的信息。
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担忧:“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场战争的规模将会远超我们的想象。东瀛帝国一旦对米国开战,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将陷入战火。”
“如果他们成功,那恐怕整个太平洋海域,短期将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限制东瀛,他们可以放心的南下劫掠。”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到那个时候,容家恐怕也难以幸免。”
“不过我还是认为,东瀛不会干这种自取灭亡的事情。那可是米国,别说东瀛了,连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不列颠现在都得给它三份薄面。”
按照现在公认的说法,早在40多年前,米国的工业产值和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不列颠,成为全球第一。
如果不是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作为血包,外加一些日不落帝国无敌舰队的余威在,恐怕米国早将后者取而代之了。
陈峰神色凝重,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哼,面子能当饭吃吗?东瀛帝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们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选择铤而走险。”
“赌国运,是鬼子的传统技能了。”
“而我们要做的是提前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海战。”
“不是,你现在一艘战舰都没有,谈什么海战啊?”容浅无奈一笑,白净的手掌轻掩嘴唇。
陈峰两眼一瞪:“谁说我没有战舰的?”
“我的实力,超乎你想象!”
“我不光已经开始筹备成立海军的相关事宜,而且还提前网络了一批优秀人才。”
他说完话拍了拍手,顿时房门打开,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被请了进来。
“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聘请的舰船总设计师苏浩洋,他是军舰专家,非常了解当今各国的战舰特性与战斗力。有他在,将来咱们组建海军的时候一定能事半功倍!”
容浅看着相貌文绉绉的苏浩洋,眼眸中露出好奇之色,忍不住开口试试对方。
“苏总师,既然陈司令这么推崇你,那我就直接问了。”
“你对当前各国海军的主力舰怎么看?尤其是东瀛帝国的大和级战列舰,真的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无敌吗?”
苏浩洋闻言大脑急速运转,思忖片刻,在得到陈峰的首肯后才一五一十的说道:“虽说航空母舰已经诞生超20年,但是在各国的主力舰序列当中依然把战列舰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米国最为强悍的主力舰为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吨,它装备着三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最关键的是拥有先进的雷达,夜战能力较强。”
“不列颠帝国则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落伍,不论是它356毫米的主炮还是只有28.3节的航速,在当今的海战中都略逊于其它列强。”
“最后就要说到大和级战列舰,目前已下水两艘,标准排水量吨,据说满载能够超过吨,是当今全球体型最庞大的战舰,装备了三座三联装460毫米45倍径主炮。”
“东瀛帝国一直把它们当做联合舰队的主力,以及未来海战获胜的希望。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战列舰在未来必将会被作战效率更高的航母替代。”
“不论是东瀛的翔鹤号、瑞和号,还是米国的列克星敦级航母,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远程打击能力。”
“尽管它们的战斗力发挥受到很多因素限制,但如果是我的话,宁可把航母作为主力舰,让战列舰充当带刀侍卫。”
“这么说,你有设计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
容浅双眼死死盯着苏浩洋,神情激动,脸上露出压抑不住的喜色。
他在日耳曼海军学院学习的时候就曾表现出对航空母舰极大的热情,并且认为这种跨时代的武器才能够成为未来舰队中的绝对主力。
但可惜日耳曼帝国唯一计划建造的齐柏林航母迟迟无法完工,导致现在堂堂欧陆第一强国,竟然连一艘航母都没有,让她倍感惋惜。
如果苏浩洋会设计制造航母,那陈峰可真捡到宝了。
“是的,容小姐。不过建造航母不仅仅需要经验和技术,最重要的是资源、产业工人,以及大量配套产业。”
“如果您能够在资源和产业工人方面给予支持,相信我国很快就能够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海军船厂。”
“真的?”
容浅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她将目光放在陈峰脸上。
陈峰自信的点点头,“苏总师可是我花了大代价从欧洲挖过来的,他的身份不便透露,但所说的话绝对靠谱。”
有了陈峰做信用背书,容浅顿时信了苏浩洋的话,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好!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人才直接说,我会尽全力协调,帮助你们建设船厂。”
要是放在之前,她肯定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支援陈峰建设船厂,但是现在不同,鬼子的夏国派遣军主力部队完败,仅剩一支南部方面军在粤省苟延残喘。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抗战胜利指日可待,再加上陈峰的航空师能够有效阻拦鬼子战机的袭扰,所以建设港口和船厂的条件已经渐渐成熟,可以开始筹划了。
苏浩洋见陈峰点头,便将一份纸质文件递到他手中。
“容小姐,这是我们急需的人才和物资。”
“物资方面其实不太缺钢铁,而是比较缺稀有金属、橡胶、石油。”
“人才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焊工、铆接工、钳工、管工、电工,人数越多越好,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