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万字,五章奉上,大家多给点鼓励,点点催更也好,快没饭吃了
……
周将军猛地站起来,向李明远敬了个军礼:
\"李总工,我代表前线将士感谢你!如果这些武器真能投入使用,将为我们在战场上赢得决定性优势!\"
李明远也站起身,回礼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将军。现在,我们需要立即组建团队,开始生产。\"
赵部长点点头:\"明远,你负责技术方面,周将军负责军事需求对接,我亲自协调所有资源供应。从现在开始,研究所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所有人员禁止外出,一切对外通讯统一管控。\"
\"还有,\"赵部长补充道,\"考虑到项目的机密性,我们需要采取特殊的组织方式...\"
……
三天后,红星研究所已经变了模样。
原本宽敞的大厅被隔板分割成数个独立工作区,每个区域都有武装警卫把守,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特制胸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权限级别。
李明远站在中央控制室,透过玻璃墙俯瞰整个改造后的厂房。
\"分组情况如何?\"赵部长走进来,递给李明远一杯热茶。
\"已经完成,\"李明远接过茶杯,\"按照计划分为四个核心组:机体组、动力组、控制组和武器组,每组只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不清楚整体设计。\"
赵部长满意地点头:\"保密工作必须抓紧。对了,人员和设备到位了吗?\"
\"基本到位,\"李明远喝了口茶,\"从航空工业调来的技术人员素质很高,设备也都是国内一流的。现在最大的挑战是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全新的制造工艺。\"
\"需要我协调什么?\"
李明远摇摇头:\"暂时不用,我今天会亲自带领各组组长进行技术培训。\"
赵部长拍拍他的肩膀:\"那我就不打扰你了。记住,领导每天都在问进度,这个项目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
赵部长离开后,李明远走向电梯,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第一站是机体组。
\"李总工!\"机体组组长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航空工程师,曾参与过国内早期飞机的设计工作,
\"我们已经按照图纸开始制作机身骨架,但有几个技术细节需要请教。\"
李明远跟随老王来到制图台前,几名工程师正在讨论一张复杂的结构图。
\"这种蒙皮连接方式我从没见过,\"老王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细节,
\"传统的铆接在高速飞行时可能会因气流产生震动,但您设计的这种...'咬合式连接'是什么原理?\"
李明远拿起笔在图纸旁边画了几个细节图:\"这是一种全新的连接技术,利用金属的弹性变形特性,通过特殊形状的卡槽实现无铆钉连接,不仅减小了空气阻力,还提高了整体强度。\"
\"可是,这种精度...\"老王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充满怀疑,\"误差要控制在0.05毫米以内,我们现有的设备能做到吗?\"
李明远微笑着递给他另一张图纸:\"这是我设计的一种简易精密加工夹具,可以帮助你们实现所需精度。原理很简单,利用杠杆原理和温差膨胀,将毫米级的操作转化为亚毫米级的精确控制。\"
老王和几位工程师围着图纸研究了几分钟,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叹。
\"太巧妙了!\"老王激动地说,\"这种方法如此简单,却能解决我们多年来的精度难题!李总工,您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的?\"
李明远轻描淡写地回答:\"只是换个思路而已。对了,机翼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按您的要求,采用了特种铝合金,但说实话,我们对这种材料的性能还不够了解。\"
李明远点点头:\"下午我会给你们做一个专题培训,这种合金在高速气流下的表现与普通铝合金有很大不同,需要特别的处理方法。\"
离开机体组,李明远前往动力组。
动力组负责简化版喷气发动机的生产,组长是从航空发动机厂调来的刘工程师。
\"李总工,您终于来了!\"刘工程师几乎是冲过来迎接李明远,
\"我们对您设计的燃烧室有很大疑问,这种'环形多点火'结构看起来太复杂了,制造难度很大。\"
李明远走到工作台前,那里放着一个半成品的燃烧室模型:
\"传统的单点火燃烧室确实更容易制造,但效率低下,稳定性差。我设计的这种结构虽然复杂,但可以确保燃料充分燃烧,大大提高推力。\"
\"问题是,\"刘工程师摊手,\"这种微孔喷嘴的孔径要求精确到0.2毫米,而且分布要绝对均匀,我们的钻孔设备做不到这么精确啊!\"
李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走向一旁的工具箱,拿出几样简单的工具和一块铜板。
\"看好了,\"他说着,开始演示一种奇特的加工方法,
\"先用普通钻头钻出比目标尺寸略小的孔,然后用这种特制的锥形钻头,配合这个自制的微调装置,就能精确控制孔径大小。\"
不到五分钟,他就在铜板上钻出了一排完美的微孔,孔径误差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刘工程师目瞪口呆地接过铜板,拿放大镜仔细检查:\"这...这简直太神奇了!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怎么就没想到?\"
李明远笑笑:\"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最有效。这套工具很容易复制,今天下午我会安排人送来几套,你们可以立即开始生产。\"
刘工程师还想问更多问题,但李明远已经看了看表:\"抱歉,我还要去控制组,下午再来详细解答你们的问题。\"
控制组的情况最为复杂。
无线电遥控系统在这个年代还是前沿技术,组长张教授是从大学电子系特别调来的专家
\"李总工,我们研究了您的设计图,坦白说,这套系统的理论我们能理解,但实际制造...有很大难度。\"张教授直截了当地说。
\"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李明远问。
\"信号稳定性。\"张教授指着原理图,\"您设计的这种频率跳变技术理论上确实能避免干扰,但实现起来太复杂了。我们现有的电子元件精度不够,很难保证稳定的频率控制。\"
李明远思考片刻:\"我明白你的担忧。我这里有一个替代方案。\"
他拿出笔,迅速在图纸上画出一个修改版的电路图:\"这是简化版的控制系统,牺牲了一些抗干扰能力,但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用现有的元件完全可以实现。\"
张教授和几位工程师围着新图纸研究了好一会儿,表情从怀疑渐渐变成惊讶,最后是敬佩。
\"这设计...太精妙了,\"张教授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简化的同时还保留了核心功能,而且巧妙地规避了我们的技术短板。李总工,您对电子学的理解令人叹为观止。\"
李明远谦虚地摆摆手:\"这只是权宜之计。等第一批无人机测试成功后,我们再逐步优化系统性能。\"
最后一站是武器组,也是整个项目中最为机密的部分。
武器组设在最底层,安保措施最为严格,组长是军方派来的爆炸物专家吴哲。
\"报告李总工,武器组准备就绪!\"吴哲立正敬礼,语气中满是军人的刚毅。
\"不用这么正式,吴组长。\"李明远回礼,\"云爆弹的燃料配比试验进行得怎么样了?\"
……
大家点点催更吧,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各位大佬,你的催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