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展一行在城外等待。
随着时间推移,便见一道身影从关门之中策马飞驰而来。
来人面如重枣,留着五柳长须,当真和演义之中的关二爷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显然这位就是花刀帅又称赛关爷的魏文通。
魏文通乃是潼关总兵,自身武艺高强,此刻在马背之上,当真威风凛凛。
到了近前,魏文通的目光在马展身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不过,方才他在士卒禀报下,已经知道马展身份,当即微微抱拳道:
“阁下便是马展贤弟吧!”
而在魏文通观察马展的同时,马展也在观察他,这位花刀帅确实名不虚传,虽然并未刻意彰显声势,仍旧威势凛凛。
如此人物,却惨死在王伯当暗箭之下,确实令人心中唏嘘。
见魏文通道出他的身份,马展也是拱手道:
“在下马展,见过魏总兵。”
魏文通颔首畅快笑道:
“不必这么客气,你是王爷义子,与魏某乃是自家兄弟,你若是不嫌弃,便叫我魏大哥吧!”
显然,因为杨林的这层关系,魏文通对马展颇有好感,表现很是客气。
既然魏文通都这样说了,马展当然不会拒绝,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魏文通这样的好汉,何必这么见外呢?
正如魏文通之言,他是杨林义子,当然要将这道身份利用起来。
就这样,马展微笑道:
“既然魏大哥这样说了,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了,这位是我十一哥丁良,和我一并押送皇纲去大兴。”
改了称呼,马展又给魏文通介绍了丁良。
这时候,魏文通才反应过来,在马展身边还有个人,但他并非初出茅庐,自然不会因此慌张,便是笑道:
“原来是丁良贤弟,不愧是王爷义子,果然是一表人才。”
虽然被魏文通忽视了,丁良却没有纠结,也是跟着马展喊道:
“魏大哥过誉了,我在父王面前,早就听说过魏大哥威名,今日方才得见。”
在其他面前,丁良还能倚仗太保的身份,但魏文通显然不一样。
一方面,魏文通乃是朝廷实权战将,驻守潼关这等险要之地,麾下有十万雄兵。
至于第二点,那就是魏文通和杨林的关系了。魏文通早年间,乃是杨林亲信部将,更是得杨林指点武艺。
虽然魏文通名为下属,实际上也算杨林的徒弟,人家和杨林同样交情匪浅。
所以,魏文通可以因为杨林的缘故,给他们兄弟面子,丁良却不可能靠着杨林之名,在此妄自尊大。
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
与二人见过之后,魏文通笑容满面,当下颔首道:
“二位贤弟难得来一趟,随魏某先入关中,也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
入关之后,众人来到总兵府。
魏文通亲自招待,又令人准备宴席,足以表明他对二人的看重。
至于其他押送皇纲的士卒,包括程咬金在内,则是先安排到了军营。魏文通也令人给他们准备饭菜,并未疏忽。
虽然程咬金实力不弱,但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兵,自然无法参与其中。
府中正厅,三人各自落座。
魏文通朗声说道:
“马贤弟,其实为兄早先就听说过你的名号了,王爷在登州府围剿海寇,贤弟可是立下好大功劳,一战封侯,令人羡慕啊!”
面对魏文通的吹捧,马展并没有沾沾自喜,倒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因为他的危机感很强。
或许放眼天下,马展能够排进前十,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隋唐猛将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他能够媲美杨林,但面对罗成,必然会被吊打。
就算他能战胜罗成,面对四五六的雄阔海三人,也能把他打成狗。
而在前面的,就是裴元庆、宇文成都,以及那堪称无敌的李元霸。
这些个对手,根本不是此刻马展能够想象的。所以,就算杀了一个海寇首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
他还有很多对手,自然不能懈怠。
是以,马展摆了摆手道:
“魏大哥过奖了,其实我能够杀了那海寇首领,还是沾了父王以及其他诸位兄长的便宜。
要不是他们击伤贼首,又一路追击,令贼首精疲力尽,战力衰退,我如何杀得了他?”
刚一见面,魏文通对马展感观不错,虽然马展是杨林义子,却不卑不亢,身上也有股凌厉之气,并非庸碌之辈。
而此刻,说起马展的功绩,也没有洋洋自得,反而颇为谦虚,更令人心生好感。
“贤弟当真是妄自菲薄了,能够诛杀贼首,就是贤弟的功劳。王爷此番,让二位贤弟押送皇纲,也足见重视。”
显然,此刻的魏文通并不知道,登州府皇纲被劫之事。
这本就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大张旗鼓宣扬出去,对杨林威名无益,反而徒增笑柄。
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杨林当然不会将消息透露出去。
三人谈笑之间,颇为融洽。
很快魏文通准备的酒菜就端了上来,三人边聊边谈,亦是吃饱喝足。
这时候,马展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对了魏大哥,在我出发之前,父王曾叮嘱我,让我到了潼关,向魏大哥请教刀法。
如今魏大哥乃潼关总兵,刀法闻名天下,更有着花刀帅的美名,当真是令人心生神往。”
听着马展之言,魏文通恍然,说道:
“原来贤弟也是学的刀法。”
马展欣然点头。
这时候,魏文通有些唏嘘道:
“其实当年,为兄的刀法,也是王爷传授,能够有今日成就,少不了王爷提拔之恩。
既然贤弟到此,为兄自然不会吝啬,你我相互讨教刀法,倒也无需用请教二字。”
看得出来,魏文通还是很怀念当年的时光的。他并非将门出身,虽然天赋异禀,有一身蛮力,却没有名师指点,不通武艺。
还是杨林慧眼识珠,对魏文通破格提拔,并且亲自传授他武艺,指点其刀法,魏文通才有今日成就。
虽然时过境迁,已经是多年之后,但魏文通仍旧对杨林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