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厮杀声渐歇。
刺客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个全都被五花大绑地按倒在地。
大柱走到一名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刺客面前,狠狠一脚踹在他的脸上,怒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连萧大人也敢刺杀!说!谁派你们来的!不说?老子把你们的骨头一根根拆了!”
就在这时,混乱之中,一本没有任何标记的簿册,“啪嗒”一声,落在地上,似乎是大柱等人和刺客打斗之中不慎掉落。
“嗯?”萧明眉头微皱,目光落在那本簿册上。
大柱也注意到了,捡起簿册,掸了掸上面的灰尘,疑惑地看向萧明:“大人,这……好像是刚才打斗的时候掉下来的。”
萧明伸手接过簿册,指尖触及那熟悉的纸张和装订方式,眸光骤然变得锐利!
他缓缓翻开簿册。
里面的内容,赫然是关于北境粮草被调换、克扣,以及他父亲当年最后一战前后,军械、粮秣供应异常的详细记录!笔迹清晰,证据确凿!
这本簿册……和之前那本一模一样!
长公主!
萧明瞬间明白了!这根本不是刺客掉落的,而是有人趁乱,故意将这东西送到了他的面前!
好一个长公主!好一个沈宴泽!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脸上却露出一丝残忍的笑意。
这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
通过拜访屠嚣来刺激长公主,逼得长公主迫不得已给出证据借他之手除掉屠嚣!
机会,来了!
“把他们都带上,跟我进宫!”萧明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
深夜,皇宫,御书房。
灯火依旧通明,皇帝还在批阅奏章。
萧明带着被堵住嘴巴、捆得结结实实的刺客,以及那本关键的簿册,跪在御书房冰冷的砖石上。
“陛下,”萧明将簿册高高举起,“臣府邸今夜遇刺,幸赖家将用命,擒获刺客数名。并在刺客身上,搜得此物!”
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那些狼狈不堪的刺客身上,又缓缓移到萧明手中的簿册上,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太监上前接过簿册,呈给皇帝。
赵渊随意翻看了几页,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将簿册扔在龙案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刺客?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想要混淆视听!”
萧明心中一凛。
皇帝果然是知道的!他这是……要保屠嚣!
“萧卿,”皇帝的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丝关切,“你受惊了。此事疑点甚多,不可轻信。你既是大理寺卿,便将此事彻查清楚,务必揪出幕后真凶,还屠爱卿一个清白!”
还屠嚣一个清白?
萧明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无比:“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彻查此案,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奸佞小人!”
皇帝看着萧明“识趣”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嗯,如此甚好。你深夜遇刺,想必也受了惊吓,朕便赏你些压惊之物吧。”
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太监。
太监立刻会意,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些金银和珍贵的药材。
“臣,谢陛下隆恩!”萧明再次叩首,心中对自己之前的判断更加确定。
皇帝,果然不希望现在动屠嚣!
“退下吧。”皇帝摆了摆手。
“臣告退。”
萧明带着皇帝的“赏赐”,领着依旧被捆着的刺客,退出了御书房。
殿门缓缓关上。
御书房内恢复了寂静。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
片刻之后,他冰冷的声音响起:
“传旨,宣镇北大将军屠嚣,即刻进宫!”
御书房的殿门在屠嚣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内里的沉沉龙威。
屠嚣方才还算平静的面色,在转身离开的瞬间便彻底垮了下来,变得阴沉如水。
皇帝的话语虽然温和,甚至带着安抚的意味,但那句“切莫与萧明再有隔阂”、“还屠爱卿一个清白”,字字句句都是在敲打他!
萧府,书房。
萧明端坐在太师椅上,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中,心思百转千回。
皇帝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之所以皇帝要保下屠嚣,其实原因并不难以猜测。
大周的边境,烽火常起。
那一带的匈奴,擅长以骑兵突袭,而屠嚣则是训练出一支队伍,可以完美地制衡匈奴,令大周无忧!
他需要一个更确凿、更能一击致命的证据,一个让皇帝都无法再“保”屠嚣的证据!
长公主送来的这本册子,虽然直指核心,但来路不正,皇帝完全可以将其定性为“栽赃陷害”。
下一步,该如何走?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下人恭敬的禀报声:“大人,镇北大将军屠嚣求见!”
屠嚣?
萧明眉梢一挑,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让他进来。”
片刻后,屠嚣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竟然带着几分和煦的笑容,仿佛刚才在皇宫里的阴沉从未出现过。
“贤侄,深夜叨扰,颇有些冒昧!”屠嚣拱了拱手,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十分“诚恳”。
“叔父何必如此,你视侄儿为家人,侄儿亦是如此,回自己家有什么好说的。”
萧明连忙说道,语气万分诚恳,饶是屠嚣都有些摸不准萧明的想法。
“明儿,你说得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屠嚣落座,开门见山,脸上带着一种“误会解除”的轻松,“陛下已经召见老夫,将事情说开了。想必是有些宵小之辈从中作梗,搬弄是非,意图离间我等君臣,才造成了今日的误会。老夫与令尊乃是袍泽,与萧家更是渊源颇深,岂会做出那等龌龊之事?萧大人年少英才,可千万莫要被奸人蒙蔽啊!”
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滴水不漏。
萧明心中冷笑连连,面上却恍然大悟的神情:“贤侄就说,叔父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不瞒叔父,贤侄也是怕节外生枝,故而先将此事告知陛下,还望叔父莫要误会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