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干,立刻从马车里的暗厢中翻出纸笔,伏在膝上,开始草拟起研究计划来。
直到马车抵达了宫门前,顾鹤才把写好的东西,塞进车里的一处暗格。
垂拱殿内,赵祯正处理着政务,见顾鹤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不禁笑道:“朕不是让你先在府里歇息吗?怎么又急着进宫了?”
顾鹤苦笑一声,拱手道:“官家,臣是来向您请罪,并顺道告一状的。”
赵祯闻言,放下手中的笔,饶有兴趣地看着顾鹤,笑道:“哦?那朕倒要好好听一听了。”
顾鹤清了清嗓子,便将扬州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连自己是如何打算要仗势欺人的,都老实交待了。
赵祯听的也是津津有味,最后听完顾鹤对于自己年少无知的心理剖析,还不禁点评道:“一日三省吾身,这倒是一个好习惯。
所以你想让朕帮你出这口气,那你想让朕如何做。”
顾鹤闻言,连忙躬身道:“臣只是心里委屈,再者也是想把自己的亲身见闻告知官家,至于说要如何做,那不是臣该置喙的。”
赵祯笑道:“好,既是如此,那朕便帮你做一回主,把王琪调任春州,再把包希文知扬州,你觉得如何?”
顾鹤听到这个安排,不由得眼前一亮,却也同时明白,赵祯果然是早知道了扬州的事,否则绝不会连王琪调去哪都想好了。
春州位于岭南道,也就是现代广东阳春至新兴一带,在这个时期属于是岭南边缘州郡。
从扬州这个繁华地被贬去那里,绝对算是一种相当严重的惩罚。
至于张可久嘛,这个时代的包拯虽然没有剧里面包青天那么神乎,但也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把他放到了扬州这个盐赋重地,张可久之后的日子多半也好过不到哪去。
而作为赵祯自己,身边少了这么一个天天弹劾不停的狠人,又能用包希文去震慑那帮盐道官员,简直是一举四得。
顾鹤当即行礼道:“官家英明神武,臣敬佩之至。”
赵祯笑着摆了摆手:“那还有没有其他事,没有的话就早些回去休息吧,早点把伤养好回来读书。”
离开了皇宫回府,顾鹤也没能真的歇着,而是打算要开始自己的发明创造大计。
这第一个上马的便是弹簧钢工程,襄阳侯府门下就有自己的匠人,顾鹤直接让人把他们给找了过来。
然后便是一人一份弹簧钢的图纸,上面记载了顾鹤列的具体要求,给了五天时间让他们来先期炼制。
到时顾鹤再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毕竟光听他们讲话,顾鹤可还分不清现如今炼铁技术的极限。
老侯爷和芸娘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消息,只是两人都没把这当成什么大事,左右侯府家底厚实,只要顾鹤没有玩物丧志得表现,他们就不打算去干涉。
五天时间很快便到,顾鹤邀上闲来无事的盛长梧,一同前往城外庄子上的冶铁场进行验收。
因为只是帮府里打造器物用的,所以冶铁场的规模并不大,冶铁炉也只有小小的一座。
不过工匠的手艺还是很精巧的,至少这螺旋结构和线径、圈距,看着着实像是那么一回事,用起来也确实有一定的弹性。
但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使用材料有问题,金属脆性太高,减弱了它本身应该有的弹性与抗疲劳性。
放在马车里面做了几回工后,不仅减震效果越来越差,到后面直接就整个断裂了。
见到此景,工匠们面色惨白,惊慌失措之下,纷纷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恳请顾鹤治罪。
“都起来,我没有怪你们的意思,因为这本来就不会成功,今日我前来,就是要帮你们解决问题的。
现在都起来,给我完整演示一遍,你们是怎么打造这个弹簧的。”
工匠们闻言才心中稍安,纷纷起身开始了自己的工作,顾鹤整个流程看完了一遍,再结合刚刚弹簧钢的表现,心里大致就有了数。
让人给他们每人赏了几两银子,顾鹤就再领着盛长梧回城。
路上,盛长梧忍不住向顾鹤感叹道:“刚才那个弹簧,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比起伏兔来,可是舒服多了。
马车走起来一点都不颠簸,若是能持久耐用,那些市面上的马车哪还能有立足之地?达官贵人们,谁不愿意坐得舒服些呢?”
顾鹤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所以还需要改进一下,回去我再问问一位冶铁高手,难度应该不大。
到时就把这生意交给你家来做,怎么样?”
盛长梧愣了一下,问道:“可侯府不是有自己的生意嘛!”
顾鹤笑道:“是啊,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侯府总不能什么生意都做吧,那是会得罪人的。
好了,反正现在东西还没出来,等到时你家从宥阳来了再说吧。”
盛长梧想想也是,便也没再纠结这事。
现如今这弹簧钢在材质、螺旋角和韧性三个方面都有问题,材质上首先是要提高炉温,需要引入焦炭来替代现有的煤炭。
二则是要有一个东西,来确保螺旋角的角度稳定,这方面最容易,用一个简易绕线架就能解决。
三则是淬火、回火的技术,以此来维持住钢材韧性。
顾鹤把这几点写下,转天便出门绕了一圈,再命人把这东西送到城外庄子给匠人。
毕竟这事不能往自己身上揽,顾鹤没有理由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炼铁,得塑造一个莫须有的人出来提供技术。
之后怎么把技术给应用到实践,就得要这帮匠人自己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了。
为此顾鹤特意立下了赏格,最早一个做出合格品的人,赏银百两,相信他们肯定会很积极的。
从扬州往汴京是逆流,又没有襄阳侯府的旗帜在,顾廷煜一行人待遇又降低了,以致于他们整整花了将近一个月才抵达汴京。
顾鹤跟夏伯卿特意带上了盛长梧一起,赶到渡头接他们。
正好也在渡头上,碰到了急于表现母子情深的小秦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