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而不攻只是一种震慑和吸引敌军目光而已,真正的目地会在暗地里悄然完成
不知道为何陈旭脑子里突然跳出来这么一句话,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幡然醒悟。
这群匈奴人仅仅只是世家大族拿来吸引目光的而已,他们的目的在其他地方。
匈奴人前来劫掠是为了粮食同样的,突厥人劫掠也是为了粮食
现在匈奴人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势必会吸引皇帝和其他大臣的目光,如果这个时候突厥人悄然开始行动,迅速抓住机会攻破西边的冀州乃至陕北道。
在面对双重打击时皇帝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他一定会选择牺牲我这个拥有最多粮食的人。只要将我控制起来,只要知道我的粮食藏在哪里,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劫掠我的粮食了。
“想法确实不错,不过你们真的能够从我的手上拿到粮食吗?不是你们的东西。给你们机会你们也拿不到”
陈旭已经做好决定,如果事情真的如他所猜测的那样,他就按照这些世家大族的计划走下去,直到最后再给他们当头一棒。
现在的关键就是这皇帝到底是真聪明还是假昏庸!
第三天,幽州城内收到战报,果然在其他乡间小路上拦截到了准备去劫掠村庄的匈奴士兵,已经斩首俘虏了五百多人。
第三天傍晚前去送信的内卫带着皇帝的亲笔密信回来了
“匈奴人不过是幌子,我们真正的敌人还未显现,国师不必着急,等敌人出现的那一刻,朕定会以雷霆手段将其击溃,让那些宵小之辈不敢再有任何猖獗。”
看到这封密信上的文字,陈旭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他就害怕这皇帝是个假聪明。
固执又愚蠢的人最会惹事儿了。
就这样一直和匈奴人对峙了五天之后,匈奴再次往前逼进了五里地,这时候即使不站在幽州城墙的最高处也能清楚地看见匈奴人的营地情况了
匈奴人的这份举动就是明晃晃的挑衅挑衅方同这位幽州大营的大元帅竟然不敢出城与匈奴人决战。
方同很愤怒他以前是当将军的,做任何事情都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以往在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他早就带人冲出去,将对方杀个干净了
可是现在他是幽州大营的元帅,他的使命是保卫幽州城的百姓和国家的边疆,它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所以他硬生生地将这口怒气给忍了下去
对于方同的表现,陈旭和杨震都非常满意,观察了这几天之后,杨震也觉得方同有能力独挡一面,于是和陈旭商议准备返回中原。
谁知陈旭竟然还是摇头,并且说什么时机未到现在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杨震很疑惑,现在大乾境内风平浪静,在怀化县的事情传出去之后,就连其他一些地方的暴动都已经结束。现在回去正是最佳时机,怎么叫自投罗网呢?
陈旭不语,只是一个劲的叫杨震留下。无奈之下,杨震也只好跟着陈旭继续留在幽州,不过在返回自己房间之前他还是跟陈旭说,如果两天之内再没动静,无论如何他也要回朝廷复命定了。
陈旭点点头。他相信这事情一定会在两天之内得到发展。
果不其然,第二天再看到挑衅方同没有效果之后,匈奴人开始大规模的撤退,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似乎真的就是来这里旅游的一般
只不过与匈奴人撤退这个消息一起来的,还有突厥人进攻的消息。
冀州是西北门户,在那边同样也有一只大营,人数甚至比幽州大营还要多上五万。
可是这一次匈奴人竟然一鼓作气就击破了冀州大营的防御,长驱直入直接在陕北道耀武扬威。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杨震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幽州城呆了几天,竟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杨震立刻来到陈旭的房间询问他
“国师大人,仙人!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故意在这里拖着不走?”
杨震很愤怒,作为江南道黜置使他的身上其实也有着守卫边疆的职责,只不过现在他是钦差代天巡狩,江南道那边的情况被暂时移交给了他的副将。
听到同为边军的冀州军被打败,杨震的心里有些兔死狐悲。
“我问你对于西北的情况你知道多少那边的军队有这么弱吗?”
在杨震一脸悲哀的时候,陈旭突然抛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杨震止住悲哀,开始细细思索。冀州大营共有军队十五万,是用来防备突厥人的常驻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同样的冀州城墙也是城高墙厚。仅凭突厥人的攻城器械,想要攻破没有一两个月很难
想到这里,杨震不觉有些后背发凉。既然是这样,那突厥人是怎么在几天之内就杀的冀州军节节败退杀到陕北道之中的呢?
“陕北到那边有内奸,谁有这么高的权限,能够为突厥人大开门户。这件事情必须严查!”
杨震愤怒的吼了起来,刚开始他接到消息脑子里只剩下悲哀,现在冷静下来,反倒让他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寻常
“放心吧,皇帝比你考虑的更周到,他现在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只需要在这里静静等待结果就好。”
早在几天之前陈旭收到皇帝的回复之后就已经确定这皇帝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所以现在他选择相信皇帝。
杨震听陈旭谈论起皇帝脸上渐渐洋溢出一丝自豪。然后选择听从陈旭的建议,一起留在幽州,防止匈奴人趁势再回来偷袭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五天,皇帝终于再一次给陈旭传来密信,这陈旭也是带着杨震一起看
“冀州一案已圆满告破。中书省。以及门下省各有官员被满门抄斩不过他们只是替罪羔羊,世家大族的根基仍然稳固,朕暂时不想与他们起太大冲突。
现如今各地的灾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冀州军需要重建,需要粮草支援。不知国师大人可否行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