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眼下有一件事,非先生出马不可。”李亨看了看比自己小接近一轮的李泌,一脸严肃地说道。
“有什么事,殿下只管吩咐,山人尽力而为。”见李亨如此严肃,李泌再次欠身拱手。
“先生,叛军能长驱直入,靠的是什么?”李亨问道。
“据山人所知,叛军骑兵叛军骑兵甚是精锐,其马匹众多且矫健,机动性极强。”李泌说道,“他们凭借骑兵的高速冲击与灵活迂回,屡屡冲破我军防线。”
李亨猛地一拍膝盖,说道:“这正是本宫最担心的。关中地区不产马,骑兵尤为缺乏。
此次圣上西巡,龙武卫三千人的兵力,骑兵只有一千人。
而且,骑兵一人只有一匹马,若是马匹伤病,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骑兵。”
“太子所言甚是,这正是我军所不足。”李泌道。
“所以,我们急需一支精锐骑兵。否则,守城有余,而出战不力,何以平叛?”李亨忧心忡忡地说。
“殿下的意思是,借兵?”李泌问道。
“本宫正有此意。”李亨点头。
“敢问殿下,往何处借兵?”李泌又问。
李亨指了指西北方向。
“回纥?”李泌脱口惊呼,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李亨神色凝重,缓缓点头:“先生,当下局势危急,叛军锋芒正盛,而我军骑兵太少,屡屡在此吃大亏。
本宫希望先生不辞劳苦,出使回纥。若能借得回纥精锐骑兵,或许可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李泌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回纥骑兵骁勇善战,坚韧顽强,确为天下人所共睹。
往昔太宗、高宗、天后开疆拓土,也是征发回纥、突厥骑兵助战。但那都是边境作战,对我大唐内地没有任何影响。
回纥人性情剽悍,毫无约束可言。如今殿下让他们深入我大唐腹心之地,一旦失去控制,在我大唐境内肆意妄为,烧杀抢掠,如之奈何?”
听了这话,李亨脸上更添了几分忧虑,不由得点了点头:“先生所言,本宫何尝不知。
但是,经历了洛阳之战和潼关之战后,我军兵力损失十分严重,骑兵几乎损失殆尽。
而且,骑兵是技术性兵种,在短时间之内,断无练成新军的可能。若是没有强援,我们该如何对敌?”
李亨顿了顿,继续说道:“先生智谋超群,凭借先生之能,或可与回纥巧妙周旋,设定万全之策,同时许以厚利,以作交换。
只要先生愿意出使回纥,本宫定当全力支持先生,提供一切所需。”
说这,李亨站起身来,对着李泌施了一礼:“请先生以天下为念,以大唐神器为念!”
李泌慌忙起身回礼:“太子殿下言重了。既然殿下信得过山人,山人自当勉力一行。”
不知不觉,已到夜中。
鱼朝恩轻轻进来:“太子爷,现在已是三更四点。您奔波劳累了一天,该歇息了。”
李泌闻言立即起身:“太子殿下,山人告辞。”
“先生住在何处?”李亨问道。
“山人四海为家。”李泌说道。
“既然如此,就在府中将就一晚,如何?”李亨说道。
“谢太子殿下。”李泌施了一礼。鱼朝恩叫来一个侍卫,带他下去歇息。
李亨信步走到天井,看着满天星斗,整了整思绪。
借兵回纥是无奈之举,也是棋行险招。历史上,李亨从回纥借得骑兵四千,这些骑兵差点将长安洗劫一空。
幸亏太子李豫(也就是李俶,被立为太子后改名为李豫)全力阻拦,长安才得以幸免。
但洛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洛阳城破后,回纥兵在洛阳大肆劫掠达三日之久。此次洗劫给洛阳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无数财富被掠夺,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彼时的洛阳,用人间炼狱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若不从回纥借兵,以大唐眼下的兵力守城都很勉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反攻,那该如何平定叛乱,重整河山?
借兵是必须的,就看如何约束这些性情剽悍的回纥人。李亨控制不住情有可原,但自己是现代人,一定有办法。
比如,许以重利。只要解决了钱的问题,回纥骑兵不就成了我大唐的雇佣军吗?
现在不宜纠结这些,眼下要做的,就是迅速整合守城的军队。
他稍微算了下,偌大一个长安城,若叛军全力来攻,需要七八万兵马才能守得住。
贞观元年,颉利可汗二十万大军打到长安城下。当时,城中只有三四万兵马,完全没法守城。
幸得太宗皇帝英明神武,单枪匹马与突厥达成了渭水之盟,这才解了长安之围。
此时的长安城,规模比贞观初年扩大了许多,而兵力更少,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多人。
靠这点人马,无论如何也守不住长安。
郭子仪朔方军有三四万人马,李光弼河东军也有一万多人,但目前都在井陉关一带攻击叛军的后腰。即便郭子仪奉命参战,也不可能全军出击。
他让李辅国去召郭子仪,而不召李光弼,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而且,从井陉关口到长安,步兵慢的话需要一个多月,加速前进也需要二十多天,骑兵最快也要十天以上。
大军行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远水确实解不了近渴!
所以,郭子仪所部只能作为后援。能不能守住城池,关键还要靠守军。
“太子爷,王思礼、高适二人在宫外求见。”这时,一个侍卫跑来禀报。
“来得正好!快传!”李亨闻言,心中为之一振。
高适与王思礼二人在侍卫的引导下快步前来。
李亨看到他们时,只见他们衣服尽被汗水浸透,头发上都挂着汗珠。
二人接到陈希烈的传令后,不敢怠慢,随即启程。从灞桥狂奔到十王宅,其间二十余里,虽是半夜,依然酷热难当。
到长安通化门,城门已闭,二人只能缒上城来。
“太子殿下,我二人奉命赶到。”王思礼与高适气喘吁吁地跟李亨见礼。
“二位免礼。”
“得知太子殿下回镇长安,我等不胜欣喜,长安终于有救了!”高适喘着粗气,脸上堆满了笑容。
“当时得知圣上西巡,我等万分痛苦。没想到,太子殿下在关键时刻赶回来了,臣等也有主心骨了!”王思礼也说道。
“你二人还有多少兵马?”李亨也没跟他们寒暄,单刀直入地问道。
“惭愧,二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我等损兵折将,请太子殿下治罪!”王思礼就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单膝跪地。
高适也跟着跪了下去。
“已经够多了。”李亨一把扶起二人,满脸堆笑。他完全没想到,王思礼和高适所部尚有四五千人马。
“殿下,都是那该死的边令诚,逼着哥舒大帅出战。哥舒大帅中风后,口齿不清,哆哆嗦嗦地上马出关,最后……”说到这里,王思礼止不住流泪,高适也是双眼通红。
“大军崩溃之后,末将拼死杀出,战马被流矢射杀。是骑兵张光晟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末将,末将才得以死里逃生。”王思礼擦了擦脸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
“回到关内,正好遇到高御史,我二人收拢残部,合在一起,大概有三千余人。因兵力太少,无法守关,只得退往长安,驻守灞桥。
这几日,又有残部陆续归队,末将大致算了下,差不多有五千人马,多是步兵。”王思礼补充道。
李亨闻言,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休要如此自责。你二人不愧是我大唐的忠勇之士,本宫甚为感佩。”
高适说道:“启禀殿下,开战之前,哥舒大帅自知必败,将一千五百名精锐亲兵交给了末将。这支亲兵号为神策军,其中有七百名骑兵。
如今,骑兵由末将亲自率领,步兵由中郎将卫伯玉率领。”
李亨闻言大喜,这简直就是想睡觉时有人送枕头,想取暖时有人送炭火,想什么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