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浚匆匆回到京兆府,此时众僚属都在等着他回来。李浚去政事堂之前交待过,他没有回来,谁都不许离开。
见他脸上愁云密布,大家心里都清楚,今晚恐怕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他将少尹方洲和法曹参军叫来,对他们说:“你们俩各带一队衙役,重新去西市和怀远坊勘查现场。一定要看仔细一点,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两人领命而出。
方洲带人去了西市。此时,西市的大门早已关闭,附近一片死寂。
方洲命人打开西市大门,率队走了进去,里面黑黢黢的,一个人影都没有。
众人打着火把,沿着车辙子仔细查看。经过一番地毯式的搜寻,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这时,一个衙役惊叫起来:“大人,这里面有人在动!”
方洲闻言,带着几名衙役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垃圾堆,各种杂物堆得乱七八糟,里面传出轻微的“簌簌”声,引得众人神经紧绷。
方洲使了一个眼色,两名衙役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提着刀,一步一步走了过去。
这时,,一只灰扑扑的猫“喵呜”一声从里面窜了出来。
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说道:“原来是一只猫,吓人一跳。”
方洲让衙役们又仔细查看了一遍,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只好作罢,收队回府复命。
同一时间,法曹参军带着一群衙役来到怀远坊,凭京兆府的腰牌叫开了坊门,进入温家老宅院进行搜索。
因为刚刚发生过命案,又没人居住,此时的温家宅院里弥漫着阴森的气息,让衙役们心中充满了紧张,额头上一直冒汗。
为了防止出现灯下黑,法曹参军特意换了一批衙役。这批衙役还是第一次进入这宅院,虽然心中紧张,却查得十分仔细。
就在衙役们在屋内屋外仔细翻找时,一名衙役突然发现,脚下的地砖似乎有些松动。他赶紧呼唤同伴前来帮忙。
众人合力挪开地砖,发现下面竟然是一间密室。
几个人举着火把沿着梯子走进密室,一股陈旧腐朽的味道扑鼻而来。
众人小心翼翼地下了楼梯,发现密室中有几个木架子,架子上摆着几只上了铜锁的箱子。架子旁边摆着一些武器,刀枪弓弩都有,甚至还有几领甲胄!
“大人,下面发现了几只箱子,还有制式武器!”一名衙役朝着洞口喊道。
法曹参军闻言,顺着梯道走了下来,命人将箱子打开。
四五个箱子,里面竟然装满了白花花的银锭。粗略估计,至少有万两之多。
在其中一个箱子中,整整齐齐放着几封书信。
法曹参军命人拆开书信,一封一封地查看。第一封看起来像是一份名单,里面赫然写着温崇武和温大良的名字。很显然,这些人都是追光者的成员。
法曹参军又看了一遍,当头第一个人叫辛密微,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首领。法曹参军盯着这个名字看了几眼,感觉不像真名,可能是一个代号。
第二封书信要求温崇武和温大良重组第三堂,以温崇武为堂主,温大良为副堂主。
第三封书信要求他们他们好好保管这一万二千两银子,这是洛阳方面给追光者拨下来的活动经费。
最后一封书信则暗示温大良除掉温崇武,事成之后将其升为第三堂堂主。信上还写着与上封接头的地点——大业坊歪脖子柳树。
法曹参军不敢有片刻延误,当即收好信件,留下几名衙役看守宅院,并派人去搜查温崇武的新家,自己骑上马,火速赶回府衙。
“府尹大人,今晚大有收获!”见到李浚,法曹参军顾不得擦一把汗,高声喊道。
“有什么发现?”李浚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府尹大人,卑职在温家老宅子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有制式武器,还有几套甲胄。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和几封书信。”
说着,从怀中取出书信,呈给李浚。
李浚接过书信,一封一封地看下去,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在心中暗忖道: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案子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密室的发现,不仅证实了追光者组织的存在与阴谋,还有了更为清晰的追查脉络。有了这几封书信,就可以顺藤摸瓜,将潜伏在城中的这股势力一网打尽!
他抬起头来,对法曹参军说:“你带几个人去一下大业坊,去找找信上所说的歪脖子柳树,看看那柳树到底在谁家门口。”
法曹参军领命去后,李浚又将书信仔细看了一遍,决定夜审温大良。
公堂之上灯火通明。李浚端坐在公案之后,方洲和其他几位僚属站在一旁,一个个表情严肃。
温大良戴着锁链跪在堂下。灯火闪烁,让温大良的脸看起来时而阴,时而阳。
“温大良,这是什么东西?”李浚拿起书信,晃了晃。
看到书信的瞬间,温大良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第一次受审时,他还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此时,他的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绝望,原本还妄图狡辩的心思在这一刻也彻底消散。
“本府问你,辛密微是谁?”李浚见温大良默不作声,厉声问道。
“大人,我虽参与追光者之事,但所知确实有限……这辛密微应该是一个代号,他是我们的总头领,我……我也没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他每次都是通过中间人传达指令……我和温崇武都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温大良结结巴巴地说道。
“追光者为什么让你除掉温崇武?”李浚目光如刀,死死地盯着温大良。
“我杀了温崇武也是被逼无奈。那温崇武近年来越发贪婪,妄图独吞组织经费,我若不从,他便要取我性命。”
“他们怎么知道温崇武有独占经费的想法?”李浚追着问道。
“那温崇武不是东西,自从开了绸缎庄,赚了些钱,就不将组织当回事了。”温大良一脸鄙夷地说道。
“所以你就向上封打了小报告?”李浚问道。
温大良不说话,算是默认了。
“这封信上的人,你还认识哪些?他们现在何处?速速招来!”李浚逼问道。
“我一个都不认识!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我的任务就是训狗。”温大良语速很快,但毫无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