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婉钧的财务室兼临时宿舍出来,陈暮唏嘘。
估计这次老村长们走账,让这位高才生纠结良久。
最后,沈婉钧还是妥协了。
估计这次妥协让其极为痛苦,所以才找自己谈话,约法三章。
不过,这以后这种事,肯定不会再走沈婉钧这边。
当然,最好是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
陈暮再次找到了老村长,将这件事说了一下。
“哥哥仔村长,这是我们考虑不周了。既然沈会计说了,以后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沈会计的要求来。”老村长倒是明事理。
老村长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毕竟当了那么多年村长,不像其他村民那样,对于账目不重视。
这些年,组织也不是没来查账。
只不过,渔民村过去太穷了,穷的叮咚响,然后组织上一年也没多少钱下来。
纵然都让老村长拿了,那又能拿多少钱。
只要渔民村这边不闹事,村民不给组织添麻烦,上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太过在乎。
但是现在村里已经成立村合资企业了,那的确要正式了。
“老村长,这个以后大家正规走账就行。笔笔有支出明细就行了。”陈暮笑说,“我找您,主要还是来谈谈村里发展的情况。”
老村长给陈暮倒了一杯茶。
“老村长,我这次呢,弄到了一条金龙鱼,卖给了海鲜舫的老板娘。然后呢,我将这笔钱,注资进入了公司,算是我个人借的。这笔钱,我打算对村里进行基建。”陈暮说。
基建?老村长有点恍惚。
那不都是国家弄的么。
当然,通常来说,虽然这种事,属于国家弄。
但是,绝大多数村,也是自己弄。
毕竟等国家来修路什么的,那不知道什么时候。
这城市里都还那么落后,何况农村。
国家那么大,那么多村子,轮到自己村,那鬼知道是什么时候。
所以,一般都是村里有人发福了,回馈村里,一般都是修路之类。
“我呢,计划就是先给村里修路,一定要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然后路好了,再修路灯,修学校,修村办医院,修祠堂。”陈暮说,“最后,再来给家家户户修小洋楼。”
“什么!”老村长闻言,直接激动地站了起来,“修路,修路灯,你还要修学校,修医院,修祠堂!”
路和路灯什么的,老村长都不在乎。
但是学校,医院和祠堂,这可是农村里,最为重视的。
农村最困难的两点,莫过于孩子上学难,以及村民看病难。
上学难,就不说了。
一般都是镇上才有学校。那徒步往返二十多公里,常有的事。
这也导致,必须带饭去学校吃。可镇上的学校,哪有什么热饭的地方。
夏天还好点,带点干粮,例如烤好的红薯,蒸好的玉米棒子之类,那就能对付一天。
冷是冷点,但是不容易坏,也能吃。
可到了冬天,虽然渔民村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但是10度左右,那食物也太冰了,吃下去也不是那么好受。
但是没办法,农村孩子上学就是那条件。
如果自己村里有了学校,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还有医院。
那就更难了。
首先,得去城里,才有医院看病。
然后,这往返的交通本来就不便利,然后还贵,还折腾人。
如果不是实在挨不住,这年头,农村人都是自个抓点草药,吃个偏方就行了。
当然,还不少是请跳大神的神婆来治病。吃什么香灰之类的,也不少。
但这个,真能治病吗?
谁知道呢。但是生病了,没办法啊。
还不是就得死马当活马医。
如果村里有医院,那以后村里人看病就简单了。
至于说,祠堂。
这个,也不用多说。
华夏人,一向敬畏祖宗。
只不过渔民村姓氏比较杂,不像一些大姓村,那没有祠堂是不行的。
但是如果有祠堂,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尤其,如今国家推行火葬。
农村里,依然是找地方土葬,入土为安。
但是,渔民村的条件在这,地少。
要么是田地,要么就是沙滩。
能适合土葬的地方很少。
所以,死了还真只有火葬。但烧了后,连一块碑都没地方立。
如果有祠堂,那就再好不过了。
“哥哥仔村长,这要花不少钱啊。无论哪样,钱都不少。”老村长欣喜过后,脸色凝重下来。
这些事情,自然是好的。
但是,没钱,你怎么弄?
要有大钱才行啊。
“钱方面,都不是问题。这次我从港岛那边带回来了100万港币。所以,这些应该都没问题。”陈暮笑说,“就是,修这些恐怕要占一些地,这些地,我看了下,有一些可能是邻村的。到时就需要老村长去和邻村协调一下。当然,买地也好,一起发展也好,都行。”
“呃,哥哥仔村长,这地的确是大问题。不过,我是建议不要一起发展。”老村长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味道,“对于隔壁这些村人的嘴脸,我太清楚不过了。如果一起发展,到时这些地的股权问题肯定划分不清,很容易扯皮。而且,他们搞不好就借由这来找我们要钱。我们发展越好,他们讹我们的越多。”
对于人性,尤其农村一些好吃懒做人的尿性,老村长再清楚不过了。
买地就是最好的选择。那样,未来他们再扯皮,也有理有据。
如果一起发展,那未来扯皮的日子在后头。
这恨人有,笑人无,那是再常见的事了。
陈暮点点头。
二人再细谈一番后,陈暮通知李工头开始后续的工程。
“这么大工程!”李工头闻言喜笑颜开。
他们这些人,最怕的就是没活干。
没活干,就要饿肚子。
陈暮这边村里那么多活干,那就再好不过了。
“哥哥仔村长,既然那么多活,我让我们婆娘都过来帮忙。那样,我们也算可以一家团圆。当然,你放心,钱我们绝对不多少。多少人干活,我们领多少人的工钱。”李工头一脸兴奋。
他们这些农村出来打工的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够将婆娘带在身边一起打工。
那样,夫妻俩不但可以天天见面,还能一起赚钱。这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