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帝一走,鸿胪寺卿便立刻派人拖走了北桓使臣的尸体。
随后,他又安排其他官员抓紧安排晚宴事宜,而他自己则带着少卿和寺丞继续陪同阿兰赫等人商议议和一事。
“六殿下,刚才下官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殿下千万不要责怪。”
议会上,北桓和大康分作两列长桌之后,彼此面对着面。
但显然,之前一直在给宁枫说教的那位寺丞,根本就没有心思再去参与什么议和条件了。
“你好好参会,我有些累了,先睡一觉。”
宁枫懒得搭理他,像这类官员,满大康都是。
他们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平日也未必贪赃枉法,可就是不做事实,其危害其实和贪官没什么两样。
这寺丞一张脸顿时变得苦涩难言,那可是连当朝首辅都敢打的六皇子啊,自己刚才真是瞎了眼,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宁枫果真是打起了盹,但经历过刚才一事之后,却是无人再敢对他多说什么。
等到酉时临近,双方依旧没能谈出什么结果。
但很显然,鸿胪寺卿这边满脸怒火和不甘,显然是北桓暂时占据了上风。
“此等无理要求,我朝陛下绝不会答应。”
鸿胪寺卿难得地硬气了一把,起身道:“国师大人,宴会马上开始,我便暂时不作陪了。”
说罢,也不等阿兰赫答应,鸿胪寺卿便已经匆匆离去。
“哼,北桓实力远强于大康,多提一些要求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你们大康真是太过斤斤计较了!”
“这议和之事,不谈也罢!”
这群北桓使臣,动不动就是要拒绝和谈,立刻发兵,可喊了这么多次了,却也没见他们抬起过屁股。
宁枫看似在打盹,但实则一些重要的心思还是听在了耳中,但此时只是初步交涉意见,所以他也懒得理会。
等到明日正式议会之时,才是双方真正剑拔弩张的时候。
一刻多钟后,晚宴如期举行。
太和帝如期而至,随行的还有除鸿胪寺外的其他六部尚书、首辅张骇之以及宁淮、宁胜以及少有露面的五皇子宁涛。
但这些人中,有一人让宁枫最为诧异,苏星彩!
这个未来娘子不知道为什么,太和帝居然特意邀请了她。
“你怎么来了?”
晚宴一开始,一身劲装的苏星彩就悄然坐到了宁枫身边。
苏星彩嘻嘻一笑:“陛下邀请我来的,毕竟我是镇北王的唯一后人啊!”
宁枫微微点头,习惯性就想装傻揩油,但一想到今日场合不对,便难得地老实起来:
“那等会娘子你可要多吃一点,宫里的御膳还是比较美味的。”
苏星彩心头一暖,这个憨子,也只能这样来表达对自己的关心了。
两人低声闲聊,而宴会中则已经是歌舞升平,气氛一时变得其乐融融。
可很显然,北桓没打算就这么简单地结束这场晚宴。
只见那阿兰赫忽然起身,朝着太和帝行了一礼之后,道:
“大康陛下,今日晚宴前我使臣团曾和贵国鸿胪寺提出一些初步议和条件,但被无情拒绝,这让我很怀疑大康议和的决心和态度。”
“如果大康无法答应我北桓提出的条件,那所谓明日的正式议会,不开也罢!”
大康这边,没人料到阿兰赫居然会提前发难,而且还是一副如此咄咄逼人的样子。
太和帝眉头不禁一皱,他知道对方这是因为宁枫杀了他一个使臣的事在作妖,但既然对方此刻大方提了出来,他身为皇帝自然也不好阻拦,便语气肃穆地道:“贵国提出了什么条件?”
“条件其实很简单,而且对大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阿兰赫得意地一笑,接着道:
“第一,大康需对我北桓俯首称臣,以后大康便是我北桓的附属国。”
“这第二,为确保大康对北桓的衷心,所以需要大康派出一名皇子去我北桓,当作质子。”
“至于这其三嘛,其实跟第一条是关联的,几位属国,每年自然需要纳贡,至于这纳贡的内容,我北桓王说了,每年白银五百万两,黄金十万两,粮食一百万石以及其他部分丝绸、布匹即可。”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沸腾。
大康朝中的确有不少主张议和的,但却也不是这么个议和之法。
如此条件,无疑于是在踩踏大康的脸面,是赤果果的抢夺。
“国师此等要求,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鸿胪寺卿不得不站了出来,反驳道。
“我北桓兵强马壮,本可直接派兵攻打大康,到时大康战败,不仅要如约答应这些条件,而且还会造成无数无辜百姓的惨死。”
“倒不如就此答应,还可以让这天下苍生免去一场浩劫。”
阿兰赫笑吟吟地道。
“诸位爱卿的意思呢?”
太和帝强忍着心中的怒火,目光环视四周。
一个鸿胪寺卿都敢站出来反对,你们这些六部尚书却在此时装起了聋子和瞎子?
“户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太和帝直接开始点名,可户部尚书却是立刻低头道:“此事关系国家存亡,微臣不敢妄言。”
“兵部尚书你呢?”
太和帝又问。
“微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自古以来两国议和,哪有一蹴而就的。”
兵部尚书腆着老脸,轻声地道。
这个回答,等于是没有回答。
人家都在当场提出要求了,你还从长计议?
太和帝心中越发窝火,这满朝文武平日里各个口若悬河,但真到了这种时候却没一个人说真话的。
“这些大臣简直就是酒囊饭袋,居然连站出来反驳的勇气都没有。”
底下,苏星彩已经气得有些咬牙切齿。
她一直以为那些大臣之所以主和,无非是因为利益相关和贪生怕死,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居然贪生怕死到了这等地步。
“好,很好,我堂堂大康,这么多文武大臣,居然没一人敢在此说话的。”
“难道你们都觉得北桓国师说得对吗?”
太和帝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怒火,猛地地一拍桌子,厉声质问:“宁淮,你来说说看,朕该不该答应这等要求?”
宁淮稍显错愕,但还是立刻站了起来,略微沉吟了一下道:“父皇!儿臣始终觉得大康和北桓之间唯有议和,才是两利,才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幸福。”
“北桓国师的要求虽然严苛,但我想应该有谈判的余地,儿臣愿担此重任。”
话音落,太和帝的脸色已经变得无比难看。
宁淮是他最为器重的皇子,而且之前宁淮主和,他已经接二连三的敲打,却不想这个逆子在此时此刻,依旧主和。
这一瞬间,太和帝有种被背叛的孤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