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急报,直接打断了金銮殿中的议论。
谁也没有想到,北桓居然嚣张到如此地步,在还没将两国赌约履行之前,居然直接派兵攻打京都。
这一刻,纵然是那些主张议和的大臣,也都愤怒到了极点。
“简直无耻至极!这北桓真以为我大康都是软蛋吗?竟然兵临城下,简直欺我大康无人。”
一名军中武将,当即暴怒,两眼瞪得犹如铜铃一般大小。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陛下,北桓如此不讲道理,我大康何必退让,战便是了!”
“不错!五座城池不肯归还也就算了,居然还敢率先发兵,这北桓灭我大康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之前主和的那些人呢?你们看看这北桓是如何对待我大康的?你们这些人就该被打入天牢。”
“陛下,末将愿带军应战,不胜不归。”
“……”
北桓大军如同是一剂兴奋剂,彻底地唤起了大康群臣骨子里的战意。
龙椅之上的太和帝,脸色铁青,目中有怒火燃烧。
搭在龙椅鎏金扶手上的手掌死死紧握,指节泛白,沉声道:
“既然北桓一意孤行,我大康岂有继续退让之理?”
“陛下,三思啊!”
可就在这时,首辅张骇之忽然高喊了一声:
“陛下,北桓背信弃义在先,兵临城下在后,的确为天下人所不耻。”
“可也正是如此,反而能更反映出北桓此时的真实战力,若非北桓早已做好准备,又岂敢如此冒进?”
“如果我大康此时因为意气之争而开战,岂不是正中北桓圈套?”
张骇之此话一出,其他本就主和的大臣此时一个个也都反应了过来。
“不错,首辅大人所言极是,刚才是我等太过激动了。”
有大臣立刻附和道:“陛下,北桓越是有恃无恐,大康反而越不能与之开战,这其中必然有诈。”
“所谓君子不逞匹夫之勇,此时就算一时屈辱忍让,也好过贸然开战。”
“陛下,臣以为此战还需多加观察和试探,若北桓只是虚张声势,我大康随时可以反击,可若是设有圈套,却是对我大康极为不利。”
兵部尚书劝谏道。
“曾大学士,你以为如何?”
太和帝有些拿不定主意,将目光投向了曾行知。
“陛下,两国之战已不可避免,一味退让只会让北桓得寸进尺,倒不如趁北桓大军立足未稳,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曾行知本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深信唯有如镇北王那般誓死不降的决心,才能真正地打翻北桓这条恶狼。
只可惜,他的话刚一出,一大群臣子便又开始谈起了百姓之苦、国库空虚、士兵不足。
就好似只要不开展,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一般。
无奈之下,太和帝只能下令散朝,随后召见了曾行知和六部尚书及张骇之。
随后几天,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原本热闹繁华的大街,如今行人稀少。
往日门庭若市的酒楼、青楼,更是冷清异常。
“二殿下,这是我王命我送来的一点薄礼,还请二殿下不要见怪。”
京城内城一座不起眼的府邸之中,宁淮和阿兰核此刻正在碰面。
宁淮看了眼堆满了整个大厅的金银珠宝,嘴角已经不自觉地咧到了耳朵根。
那日早朝,若非张骇之开口,群臣激动之下还真有可能答应太和帝开战。
好在宁淮这边提前知道了莫林带军压城的消息,所以提前一晚和张骇之打了招呼,这才有了第二日早朝上的情况。
“只要你能确保北桓只是借机施压,而不是真的动兵,那我和首辅大人自然会尽量在朝中周旋。”
宁淮得意地一笑,只是议和而已,自己便能获得这么多金银珠宝,何乐而不为?
再说大康也的确打不过北桓,自己这是在大康百姓着想,理应得到更多嘉奖才是。
“明日我北桓会向大康正式提出议和国书,要求大康割让出东北前线三城之地,如若大康不肯答应,那我北桓大军就会在七日内发动总攻。”
阿兰赫笑眯眯地说着,然后在宁淮刚刚变了脸色的同时,立马又解释道:
“当然,这个只是明面上的说法,但实际上若是大康拒绝,我北桓也不敢贸然动兵,这一点还请二殿下放心。”
“嗯,你这说法本皇子倒还算放心。”
宁淮立刻露出了笑容,却又意味深长地道:“北桓是否真的开战,其实本皇子并不是太过在意。”
“但本皇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被人欺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国师。”
阿兰赫何等聪明,立刻点头道:“这个自然!若真情况有变,阿兰图必然第一时间通知殿下。”
“嗯,如此甚好。”
宁淮微微点头:“东北三城父皇是不会割让的,那里有银矿、和铁矿,占据了我大康近五分之二的产量。”
“但如果北桓提出的是另外三座城市,那本殿下倒是可以在暗中发挥一些作用。”
“二殿下真乃我北桓之恩人,此提议我这就前去禀报,无论我王采不采纳,北桓都算欠殿下一个人情。”
阿兰赫激动地起身,行了一礼之后便匆匆离去。
宁淮缓缓地放下了茶杯,轻声自语:“为了皇位,这三城的失利仅仅只是暂时的,待我登临帝位,势必会再拿回来。”
次日,早朝之上,阿兰赫代表北桓再次参与了早朝,随后便提出了割地赔款的要求。
“我北桓要求不多,不再需要大康俯首称臣,只需赔偿我北桓白银三百万两,粮食二十万石以及让出东北前线山海城、北关城以及双林城即可。”
阿兰赫的何其嚣张,好似不俯首称臣是对大康的恩赐一般。
朝中大臣立刻有人反对,但更多的却是开始动摇。
眼下的条件比之北桓第一次提出的条件,的确宽厚了许多。
可他们似乎忘了,无论何种赔偿,那都是大康的损害。
“此事需要再议,退朝吧!”
太和帝被群臣吵得脑袋生疼,只能选择暂时退朝。
却不想阿兰赫更为张狂,竟在他宣布退朝之后,还大声道:“大康陛下,我北桓王有令,若大康五日能还不答应,那议和之事就此作废,我北桓大军势必踏破大康都城。”
说罢,阿兰赫潇洒离去,徒留下几欲暴走的太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