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我赢了,看来福宁宫你保不住了。”
宁枫咧嘴一笑,一如既往的憨厚表情。
可宁淮却是觉得一股寒意扑面而来,这个老六实在太会演戏,居然把北桓人骗得团团转。
“要不是你仗着父皇提前教授了几首不知从哪求来的千古佳句,你以为你有资格站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吗?”
宁枫心里不耻,嘴上冷哼道:“六弟我劝你别高兴得太早,这还有第二轮和第三轮呢!”
正说话间,这边阿兰赫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了第二轮斗诗的主题——战场!
“自古以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战场诗向来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竞相追逐和展现才华的领域。”
“因此,这第二论斗诗的主题便是战场诗。”
此言一出,大康这边不由得就有些势弱。
半年前的惨败还历历在目,这北桓如今更是占据这大康五座城池,这叫人如何有勇气面对?
“这一次,我北桓想让大康先来,大康可敢?”
阿兰赫在这玩了个小心眼,舒尔宁接连败了两次,自信心多少受到打击。
尽管他此时已经表现得平静如水,可阿兰赫还是想借此说法,给舒尔宁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
“凭什么要我大康先出?这一连两轮主题,皆由你们北桓制定,这已经是我大康最大的让步了。”
吏部尚书许年乐似乎有些记吃不记打,当即又开始“冲锋陷阵”。
可尴尬的是,四周诸多大臣,此时居然无一人搭腔。
“许尚书连续两次做不出诗来,我北桓都未曾说过什么,难道你以为六皇子会像你一般,只会大喊大叫吗?”
阿兰赫丝毫不给许年乐面子,讥讽道:
“许大人若觉得本国师的要求不公平,那么干脆你们大康认输就是。”
“你……”
许年乐刚想要发作,但太和帝已经一声怒斥:
“闭嘴!丢人现眼的东西。”
许年乐不禁老脸一红,身子一哆嗦,老老实实地退到了一边。
“老六,此局你可有把握?”
太和帝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
他其实极为纠结,一方面宁枫连赢两句,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才华,但另一方面,有鉴于宁枫平日的行为,他又实在不敢将此等重任交给宁枫。
可问题是此刻满朝文武,无一人敢应战,总不至于不战而降吧?
“这是在给六殿下发信号了吗?提醒他,此局必须赢?”
已经有些脑补过多的首辅张骇之一听到太和帝的话,就下意识地开始疯狂联想。
“陛下突然改了口风,直接询问六殿下,这么看来之前首辅大人的猜测是对的,陛下果然是主战,而且还早有应对。”
工部尚书心里一阵嘀咕,开始犹豫到底该不该继续陪宁淮主和到底。
而同时,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始了可怕的脑补:
“我就知道六殿下没那个才华,现在陛下间接下令让六皇子继续应战,这分明就是在向北桓示威啊!”
“好险,之前主和之时我并没有出声,陛下如此安排,那些主和的傻子恐怕要吃苦头了。”
“果然还是得支持主和,陛下这番运筹帷幄,实属妙绝!”
“……”
满朝文武直接把宁枫的惊艳表现全部归功到了太和帝的身上,以至于明明此时宁枫的表现比之平常要正常太多,却无人发觉这点。
“这帮子大臣的眼神怎么这么古怪?这是真的看上我的才华了?”
宁枫发现原先对他颇为鄙夷的大康众臣们,此刻有不少人居然一个个面露诡异之色,更有甚者还不时地朝他点点头,报以谦和的微笑。
“回父皇,儿臣愿意继续一试。”
宁枫回答道。
“装,你们父子就继续装!”
宁淮心中嫉妒。
“演,继续演,陛下的演技真是越发的炉火纯青了啊!”
首辅张骇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堂堂首辅如今居然不被皇帝信任,反而将如此重任交托给一个憨子皇子,这让他张骇之觉得自己已经被太和帝放弃了。
“果然还是这个套路,一个故意忐忑不安,一个憨憨傻傻地勇往直前,然后再以碾压的方式一举拿下胜利。”
“陛下和六皇子的默契,真是让人羡慕啊!”
“……”
在脑补怪张骇之的带领之下,其他大臣不自觉地也脑补了一圈。
此时此刻,众人已经不再关心输赢,反倒是很期待宁枫和太和帝到底想要演到什么程度?
“特么的,这些大臣脑子都进水了吧?一个个眼神跟黄鼠狼似的,太吓人了。”
宁枫心里嘀咕了一句,便干脆直接开口吟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北桓终不还。”
这是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宁枫巧妙地将原诗中的楼兰改为了北桓,但依旧不影响这首诗在众多战场诗中的巅峰地位。
这首诗瞬间就如同一把锋利的战刀,直接斩断了舒尔宁的最后一丝傲气和希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北桓终不还,此诗之气魄和志向,非我舒尔宁能比!”
舒尔宁脸色灰败,轻声叹息了一下后,朝着宁枫行了一礼,便转身漠然离去。
那背影,极为萧瑟,显得尤为悲凉。
阿兰赫本想阻拦,但在看到舒尔宁那苍白如纸的面色后,便选择了放弃。
这个被誉为北桓有史以来最为出色的天骄,今日已经连败三次,这怕是会被直接破了心境啊!
“好一个不破北桓终不还,六殿下此等志向高远,乃我大康社稷之福啊!”
有臣子大声高歌,放声赞扬。
其他大臣顿时纷纷附和,好一番赞颂。
“阿兰赫,舒尔宁已走,你们北桓可还有人能应战的?”
风水轮流转,太和帝终于有了机会,正大光明地讽刺阿兰赫。
阿兰赫紧咬着牙关,脸色铁青,冷声道:“这第一轮斗诗,我北桓输了。”
“好,北桓终于认输了!”
“我大康赢了啊!”
“……”
满朝文武忍不住弹冠相庆,恨不能立刻将此事宣扬天下。
可唯独以张骇之等重臣为首的几人,此时却不见多少情绪波动。
张骇之忧心忡忡地道:
“陛下身边到底藏有何等谋士?为何能够连连猜中北桓国师的出题?”
“这接下来到底是该主和还是主战呢?”
张骇之陷入了恐惧之中。
至于宁淮,此刻也是极为忐忑:“父皇这等心计和谋略,我若再主和,会不会招来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