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色尚在破晓之际,晨曦悄然洒落大地。
周侗召集诸将,神情严肃地说道:“昨夜大雨倾盆,好水河河水必定暴涨。当下,正是命令史文恭等人决开堵坝,以水攻之法水淹夏军的绝佳时机。一旦实施此计,夏军迫于形势,只能从兴龙川撤军,如此我方即可牢牢占据战场主动。”
正说着,忽闻史文恭、孙立、栾廷玉三人返回营帐。三人见到周侗后,赶忙快步上前,双膝跪地,将昨夜详细的战况原原本本地向周侗进行禀报。
周侗听闻之后,顿时怒目圆睁,声色俱厉地大声喝道:“本帅明令你们三人截断好水河,务必坚守岗位,等候军令。今日乃是放水阻挡夏军直接回灵州的关键节点,你们三人却竟敢擅自离开职守,致使好水河水坝丢失,此等行径严重违反军法!来人呐,将他们推出去斩首!”
众将校见此情形,纷纷急忙上前为三人求情。众将恳请道:“此刻正值与敌军激烈交战的关键时刻,若能让史文恭三人戴罪立功,或许尚有机会挽回当前局面。”
周侗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看在众将的情面上,暂且饶你们三人死罪,准许随军出战,以功赎罪。”
随后,周侗下令从军中挑选尚能参战的将士,共计五千多人马,整军之后,浩浩荡荡地朝着敌营进发。
然而,当大军赶到敌营时,却惊愕地发现夏军营地已空无一人。正在众人满心疑惑之时,前方河边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激烈喊杀声。
周侗当机立断,即刻率兵迅速赶赴现场。
原来,折可适、卢俊义昨夜见夏军先锋威明阿密悄然撤军,当机立断,率领三千精锐人马紧紧追击而来。待看到威明阿密的人马渡河已过半数,折可适、卢俊义果断下达攻击命令。
周侗一见前方战况,大喝一声,手中长枪挥舞,如猛虎般奋勇杀入战场。
夏军一见宋军又有援兵赶到,顿时阵脚大乱,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纷纷向河中逃窜。此时,河水已然因昨夜暴雨而暴涨,水流汹涌湍急。威明阿密虽侥幸到达对岸,但夏军在渡河过程中,诸多士兵或是被宋军斩杀于河边,或是不幸被汹涌澎湃的河水吞噬,伤亡极为惨重,粗略统计多达五六千人。
威明阿密所部此时仅剩下五千多人,无奈之下,只得命士兵隔岸射箭,试图以此阻挡宋军的追击。双方对射直至天将晌午,威明阿密见河水持续上涨,宋军无法过河追赶,这才率领部下匆匆撤离。
此时,邓美、刘法先后率领骑兵及时赶到,二人急忙上前,恭敬地拜见右路军元帅周侗。
周侗神情凝重地说道:“夏军已然渡过好水河西去,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是全军集中精力打扫战场。待童帅大军抵达之后,再作下一步打算。”
周侗略作停顿,又继续发布命令:“卢俊义,你带领荆忠、张开、梅展、王文德、杨温,率领一万精兵,即刻直取米脂。史文恭、孙立、栾廷玉,你们三人即刻从小路火速返回金明,向鄜延路指挥使吕惠卿如实报知战况,令其带领所部迅速直取安疆寨,不得有丝毫延误。”言罢,又转向邓美、刘法二将,和缓而郑重地说道:“还劳烦两位将军辛苦,负责妥善打扫战场。”
邓美、刘法二将齐声应道:“末将得令。”二人领命后,随即来到兴龙川战场。只见此地尸横遍野,尽是夏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在各处,景象惨不忍睹。
二人目睹此等场景,不禁对周侗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深谋远虑心生由衷的敬佩。当下,二人马上吩咐众将士认真收缴兵器,妥善安葬两军兵将的尸体,并仔细清点战场上遗留的物资。
经详细统计,宋右路军在此战中壮烈牺牲一万三千余人,而夏军则遭受重创,被歼灭六万余人 。
当晚,左路军元帅童贯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赶到。童贯与周侗相见,二人相互行礼,而后并肩步入大帐。
两人相互谦让一番,然后分左右共坐帅案之后,众将参拜完毕,依次列于两旁。童贯目光中透露出关切与询问,说道:“周元帅,此番战事战况如何?”
周侗微微颔首,客气地答道:“夏军已渡过好水河,正往灵州方向退去。我已安排两路人马分别进取米脂和安疆,至于浮图、葭芦两寨,还请童帅定夺。”周侗深知,这童贯别看是个太监,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就是大元帅章楶都得让他三分。
童贯沉思片刻,说道:“明日关胜率部回熙河路,李成率部回秦汉路,邓美率一万人马攻取浮图,毕胜率一万人马进取葭芦。”
四将听闻,齐声高呼:“末将得令!”童贯又问道:“此战的战损情况可曾统计完毕?”
李成赶忙上前回道:“末将负责统计此事,经详细核查,我军共计歼灭夏军十万,我方阵亡五万,缴获的兵器不计其数。”
童贯听闻大喜,说道:“此乃上感天恩,我左右两军与敌军总兵力原本不相上下,如今却能大获全胜,实乃将士们英勇奋战之功。今晚,全军大摆庆功宴,以犒劳众将士!”
话说第二日,童贯、周侗率领一众将领,祭祀了阵亡的将士。祭礼完毕后,众人各自率领部队返回。
宋军各部乘胜追击,势如破竹,进取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随后,大帅章楶命令重修四寨,加强防御工事。
童贯将此战的详细情况汇报给章楶,章楶又迅速上报给宰相章惇。此消息传开,天下皆喜。朝廷当即降下圣旨,敕赐从库内各取出金一千两、银五万两、彩缎五千匹,以表彰众将士赫赫战功。
同时,朝廷还调任折可适为环庆路兵马副总管,卢俊义为鄜延路马军都指挥使,十总管皆为宁远将军,其他众将校也多有提拔。
另有圣旨,将米脂寨等地划归延州管辖,延州改为延安府,任种师道为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