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气氛和缓,出其不意地,顾安再次提到了一开始的问题。
“阿尔,你还没回答我,为什么非要我参加那个派对,还是以一种欺骗的方式。”
阿尔弗雷德眨眨眼,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搞得有点懵。
他本以为经过刚才那番谈话,这件事就算翻篇了。
对此,顾安表示:一码归一码!
不过这次,顾安说得更直白了。
“阿尔,你没发觉吗?”
“以这样的方式给我安排这么一个派对,非常不像你的风格。”
顾安眉头微皱:“你这次怎么这么偏激、冒进?”
这话如一道闪电划过阿尔弗雷德的脑海,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是啊,太冒进了!
一向行事谨慎、步步为营的自己,为什么这次会这么草率、鲁莽?
此刻,他终于明白心中那股莫名的焦躁从何而来。
是他潜意识察觉到了不对,但理智却没跟上而产生的烦躁感。
-
看着阿尔弗雷德复杂的表情,顾安知道,对方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老实说,发现是阿尔弗雷德故意骗自己去派对时,一股冲天的怒火瞬间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好在当时阿尔弗雷德并不在他眼前。
因此在他强压怒火,冷静下来后,才察觉到事情不对劲。
是什么促使阿尔弗雷德这次行事如此偏激?
顾安目光再次投向阿尔弗雷德,语气稍微缓和了些:
“阿尔,说实话,你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参加这次的派对?”
阿尔弗雷德也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所以面对顾安的再次询问,他不再回避,而是坦诚回答。
“我想借这个派对,让约书亚你警惕拉德利的其他学生。”
说这话时,他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个答案出乎顾安意料。
他身体坐得笔直,脸上满是惊讶。
他本以为,阿尔弗雷德是想让自己洞悉这些派对潜藏的危险,对同类派对有所防备。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需要防备的竟是拉德利的学生!
这范围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顾安的眉头再次拧成一个 “川” 字。
“先不考虑你为什么一定要提高我的警觉性。”
“阿尔,这是唯一能提高我警惕心的方法吗?”
接着又问:“为什么一定要瞒着我呢?”
“你知道的,有你或者布鲁克的陪同,我并不抗拒去探索这些未知。”
阿尔弗雷德苦笑一声:“我想给你来一剂‘猛药’。”
听到“猛药”二字,顾安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猛药?毒药还差不多!
顾安只觉得有些糟心,他无力地问道:
“阿尔,你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想要我提高警惕性?”
“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吗?”
-
又一道闪电划过阿尔弗雷德的脑海。
——是啊,自己为什么这么急切?
急切到不惜采取这么冒进的办法,来促成约书亚警惕性的提高。
虽说约书亚面临危险,但自己和布鲁克不是一直保护得很好么?
即便约书亚成为了“玫瑰”,自己也坚信能护他周全。
除非………除非自己其实没那么自信,也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保护好他?
想通了这一切后,阿尔弗雷德自嘲地笑了笑。
想起自家叔叔对自己的警告,“阿尔,不要大意了!”
阿尔弗雷德心中叹口气。
还真被叔叔说中了,自己确实大意了。
不知不觉中,就被“玫瑰”左右了。
-
从去年开始,
他就对“玫瑰”评选活动产生了抵触心理。
随着“玫瑰”评选即将尘埃落定,他也变得异常焦躁。
理智被情绪影响,难免就昏了头。
想到这儿,阿尔弗雷德不禁自嘲。
之前在叔叔面前信誓旦旦,现实却是 “玫瑰” 还没选定,自己先乱了阵脚。
还夸口能掌控 “玫瑰”、驾驭全局?
恐怕说出这话时,他心底早已对此事感到不安了。
真是自己把自己都骗过去了!
此刻,阿尔弗雷德不得不承认,他对“玫瑰”的把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当。
-
想通一切的阿尔弗雷德,声音有些沙哑对顾安说:
“约书亚,我这么急切,是因为我发现,我没法像以前那样全方位保护你了。”
顾安眼睛微微睁大。
他没想到,强大如阿尔弗雷德,也会显露出脆弱,甚至直接向他坦言自己的无奈。
(更多阿尔弗雷德的心理分析,请看作者有话说)
-
以下是关于顾安为什么有时候迟钝,有时候又很敏锐的原因说明。
混血的外貌、雌雄莫辨的装扮、不见影子的父母,顾安从小就和别的孩子有些格格不入。
必然会承受他人异样的目标和窃窃私语。
偏偏因为遗传自父母的艺术天赋,顾安从小就比同龄人更为敏感细腻。
他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些东西。
要知道,敏感和多思就跟一对双胞胎似的。
但是我们知道,顾安从小体弱多病,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太多精神负担。
因此,顾爷爷就一直在有意钝化他对周遭事物的敏感度。
之前提过,顾爷爷对顾安的期望就是愚和驽。
所以顾爷爷才没有教导顾安人性险恶这点。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一刀切的被动防御。
(有的读者说顾安太单纯,说得没错。因为这是人为刻意造成的。)
顾爷爷只是在顾安的生命健康和机敏之间做了取舍。
他不求自己的孙子将来有多大出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可以,哪怕平庸也没关系。
在顾安的爸爸、妈妈、小姑、顾爷爷顾奶奶学生们的关照下,顾安吃不了大亏。
(仅针对中国环境)
但是天生的敏锐是很难就此磨灭的。
这就导致顾安在判断自身安危时异常敏锐(天生),但对其他琐事却表现得相对迟钝(后天刻意)。
还有一点就是,
顾爷爷在顾安初一就去世,顾奶奶在初二去世,他们对顾安的教育都没有完善。
顾安对两位老人的教育全盘接收,但总有的地方是没有消化完全的。
所有有时候是照搬照抄,有时候则会出现和顾爷爷教导有出入的情况。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希望大家不要将顾安的形象、性格固化。
经过阿尔弗雷德的引导,随着顾安自身阅历的增多,他会改变的。
但是,作者不可能“啪”地一声,把完成体的顾安推给你们。
那叫蹦人设。
所以,与其说这是双男主恋爱,其实更多的是顾安的个人成长。
友情、亲情、爱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