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定安很珍惜评论区的活人,但这句话他并不苟同,因此没有接话。
“话归正题,靖难之役,是明朝初期历史、永乐帝一生都绕不开的事情。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建文帝,起兵时只有八百人。随后,他挥师南下,与朝廷军队展开激战。
初期,朱棣一路南下,怀来之战、真定之战等,均轻松拿下。比较重要的战役,如白沟河之战、东昌之战,有胜有败,但总体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随后他得到朵颜三卫的支持。建文四年,朱棣在灵璧之战中击败朝廷军队,生擒陈晖、平安和马傅等37名将领。随后,他继续南下,攻克扬州、高邮、通州等地。六月,攻入南京,靖难之役结束,建文帝不知所踪。”
“靖难之役说轻松吧,他起兵的时候只有八百人;说不顺利吧......他和刘秀一样都是大魔法师,好几次战役中都突然狂风大作,帮助他扭转局势。
“此外,靖难之役能获胜,我们一代目大明战神也功不可没。”
赵定安道:“老将军耿炳文在北伐受挫之后,朱允炆令李景隆接替了他的工作。李景隆虽然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朱元璋的外甥孙,但似乎并没有遗传到他们的领军能力。
“李景隆的军队屡战屡败,最终在郑村坝之战和白沟河之战中遭遇重创。最后他还是投靠了朱棣,给朱棣开了城门。朱棣登基后,他被封为靖难第一功臣,并驭领百官。”
“他娘的!”朱元璋闻言气得吹胡瞪眼,”这李景隆,简直孬种!“
开城门迎敌?
喝了几两啊干出这种事!
”毛骧!给咱把李景隆叫来!“
他说完,才想起来,李景隆今年才五岁,五岁的娃把人叫过来揍一顿,这让人家爹怎么想?
朱元璋扶额摆摆手:“算了算了,你把秦王和晋王叫来。”
别人家孩子打不了,打打自己的孩子总行吧?
前两天还听文华堂来的消息说,老二那个笨比背书把夫子气得背过气去!
朱棣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神色不明。
他登基后,封李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并加封太子太师,一时间荣光无限。但永乐二年,他就被群臣弹劾,经历了削勋号,停朝见,褫夺爵位,软禁家中,抄没家产,现在还被软禁着。
李景隆的事情不是朱棣一个人能决定的,他是朝堂斗争的后果。
“当然了,整个事件当中,少不了我们的一代妖僧,黑衣宰相姚广孝。而姚广孝和朱棣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姚广孝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了。”
[屠龙术!]
[精通儒释道,简直奇才。]
朱棣眼眸微动,是太师啊。
太师对于他的帮助,赵定安能提及,太正常了。
不过白帽子?几个意思?太师送他帽子?什么时候的事情?
朱元璋几人也百思不得其解。
[王上加一白,就是皇啊哈哈哈哈!]
皇!
给藩王加白帽子?!要藩王夺嫡?!
“不过家人们注意啊,这是野史,不要相信啊!”
朱棣瞳孔地震,什么玩意?他朱棣也有野史了?
这对吗?!
“毛骧!毛骧!给咱去查!查一个叫姚广孝的僧人!”
“姚广孝,出身医学世家,自幼聪颖。十四岁时毅然出家,法号道衍。于1382年被朱元璋选为高僧侍奉诸王,并因此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他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开始参与朱棣的夺位密谋。”赵定安道,“1399年六月起兵前夕,姚广孝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为朱棣的起兵扫清了障碍。此外,朱高炽和徐皇后守北平,他也出了力。”
[这老秃驴是真的,眼看天下太平了他还一心想着他屠龙术。]
“毛骧!那秃驴法号叫道衍!”
“1402年,朱棣在南京称帝,年号永乐。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削弱地方王侯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他在位期间,定都北平,占领安南,五征漠北,打出了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气魄,是历史上第三位、也是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帝王。他还组织编撰永乐大典,疏通运河,同时令郑和下西洋,为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赵定安不知道平行世界里,毛骧已经里里外外跑了好几次了,他继续说道:“大家来看这行图。明朝时期,永乐年间是疆域最大的时候。《明史志》记载:“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换算下来,大概99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国土面积还大呢。”
[卧槽?这么一看judy真的牛逼。]
[主播是不是讲错了?历史上有五个封狼居胥的人耶?]
赵定安看到这条消息,道:“历史上有五个人打到了狼居胥山没错,分别是霍去病,窦宪,李靖,蓝玉和朱棣,但是完成封狼居胥这个仪式的只有霍去病和朱棣,窦宪是刻石记功,类封狼居胥,因此说朱棣是第三位比较严谨。”
闻言,有三个人激动了。
刘彻在大殿内踱步,现在的霍去病刚刚随军出征,而主播却告诉他,霍去病打到了狼居胥山!
同样激动的还有李世民和朱元璋,后者激动的同时还有点小遗憾,怎么没搞仪式呢?搞了不就更名正言顺了吗?!
[!涨知识了!谢谢主播科普。]
赵定安笑着回复:“不客气~欢迎大家多多提问呀。”
他继续道:“朱棣五征漠北,有力打击了蒙古势力,巩固了政权,但很多人从结果来断定他的举措毫无意义,比如:第一次,没灭掉蒙古;第二次,没灭掉瓦剌;第三次,没灭掉鞑靼;第四次,还是没灭了蒙古;第五次,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榆木川,北伐无功而返。”
身处永乐二十年,第三次征北ing的朱棣:......
所以,他这辈子都没机会看到鞑靼俯首称臣了吗?
但他觉得自己的决策并无错,拉拢一方打击一方,他心里有点小期待,按照他的方针走下去,他的后世应该会遇到这种机会吧?
“朱棣病逝后朱高炽继位,但是他身体很差,不到一年就病逝了,为仁宗。随后朱瞻基继位,为宣宗。他在位期间,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反叛,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贤臣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他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此外,他继续郑和下西洋,停止出兵交趾,加强边防。因为他修生养息,减免田赋等举措,和父亲的洪熙朝被称为仁宣之治。但是吧......”
他说到这卖了个关子,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但是吧......欲抑先扬被主播玩明白了。]
[笑死我了,二代瓦罐鸡。]
朱棣叹气,这主播也真的是......
[主播快说吧,咱想听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