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职业技术学校不教四书五经,只教各种实用的技术。
建筑啊,航海啊,打铁啊。
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毕业以后是包分配的。
大明皇家集团一直都缺技术人才。
这也算是穷人的出路了。
当然了,穷人的出路也不止这一条。
也是可以考科举的,只不过需要学习非常好。
支教的老师如果发现特别好的苗子,是可以向地方的学校举荐的。
学校会安排考核,如果真的是好苗子,也是可以入学的,朝廷会给予补助。
最高规格就是学费全免,吃住免费。
次一级的就是学费全免,只需要交食宿费就行了。
这些政策出台之后,百姓们非常开心。
全国各地都有人激动地对着应天府的方向磕头。
也有一部分不太高兴。
就是大明原来的读书人和有钱人。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诗书传家的人。
以前只有他们才有条件读书,不管是科举还是当官,竞争相对都少一些。
按照现在的趋势,以后读书科举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对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大明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势力之所以那么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文官都尼玛有关系。
同乡,同窗,同一个老师。因为有这些关系在,他们天然就比较亲近。
再加上共同的利益,可不就联合起来了嘛。
朱吾适的目标是,在一百年内,把学校给正规化,国有化。
到时候所有的学校都是朝廷办的,要想参加科举,必须得是正规学校毕业的才行。
多少能避免一些拉帮结派吧。
教育问题是个难题,任重而道远,只能慢慢改善了。
朱吾适跟穆里尼奥见了一面,交代了一些事情后,就又开始了自己的宅男生活。
跟别的宅男不同的,大概就是他有十几个美女陪着吧。另外还有好几个孩子。
他得多歇歇,家里新来了好几个美女呢。
过几天他又要去杭州城参加新小区的剪彩活动。
作为王爷,为了赚钱,不寒碜。
几天之后,朱吾适出发了。这次去杭州城,朱吾适带上了自己的几个孩子。
主要是孩子们听说他要去杭州,哭着喊着非得去。
朱吾适没办法,只好带着他们一起了。
朱吾适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所以他之前有考虑弄辆房车过来。
后来发现,技术难度太高了。
房车不能直接弄到大明,必须要拆了弄过来,然后在大明组装。
电动三轮车还行,房车实在是组装不了啊。
就算为难死老六,他也干不了这个活儿。
再加上解缙这个天才也不行。
朱吾适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电动三轮车的车斗卸下来,安装到摩托车上。
经过几次实验后,总算是搞定了。
安全性还不错,毕竟大明也没有比这个更快,更硬的车了。
舒适性就比较一般了,跟房车完全没得比。
好在应天府到杭州城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不然坐一路的话,几个孩子都得散架了。
说是舒适性一般,那也得看跟谁比了。
比大明的马车那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车斗里铺一层稻草,然后上面再铺一层棉被。
为了防止孩子们摔下来,栏杆还进行了加高处理。
顶棚也安上了,就算突然下雨了,也不用怕被淋到。
这天一早,风和日丽,朱吾适带着孩子们在天上人间门口集合了。
徐达听说朱吾适要带着自己宝贝闺女去杭州城,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去。
老来得女啊,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
你朱吾适竟然敢拐到杭州城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徐达也不活了。
他想跟着就跟着吧,反正他也不缺马,更不缺时间。
朱吾适亲自骑着摩托车,车后斗里带着几个孩子,还有各种小零食。
锦衣卫派出了很多人骑着马,赶着马车,一边是保护他们的安全,另外也是跟着补给。
毕竟摩托车是要烧汽油的。
大明可没有这么纯的汽油,石油倒是有。
徐达带着几个看家护院的老兵跟在后面。
朱吾适的女人,还有徐达的媳妇儿倒是也想跟着去。
考虑到人太多了,乱糟糟的太乱了。朱吾适就没让她们跟着。
几个孩子都好几岁了,在家就一直都很独立自主,完全不用担心出门在外他们照顾不好自己。
“都做好,再捣乱不让你们去了啊。朱平,看好弟弟妹妹。
我可告诉你们,谁要是一不小心摔下去,可就死了。”
几个孩子都很聪明,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儿。
朱吾适这么一说,几个孩子赶紧乖乖坐好。
活着可太好了,他们还不想死呢。
滚滚小金它们一群毛孩子趴在小区大门的栏杆上,可怜巴巴地看着朱吾适,希望朱吾适能够带着它们。
可惜这一趟是要出远门,带着几个孩子就够麻烦的了,哪有空照顾几个毛孩子啊。
就滚滚那个提醒,实在是没有车拉它,让它自己跑,出不了应天府就累瘫了。
“回去吧,我们很快就回来了。小金,带着它们回去吧。”
小金乖巧地点点头,拉着依依不舍的滚滚回去了。
“出发!”
朱吾适大喊一声,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喊一声。大部队出发了。
朱吾适骑着摩托车,速度三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
闹市区呢,可不能开快车。
就算是出了市区,也不能太快。
应杭高速今时不同往日了。
朱吾适上次去的时候还没有通车呢,一马平川,路况非常好。
如今早已通车,杭州城到应天府,除了水路,全指望这条水泥路呢。
路上的行人非常多。
等到水泥的产能提上来了,就得考虑再修一条路了。
就算不修路,也得把现在的路拓宽一下。现在的水泥路都快不够用了。
应天府的百姓对于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王爷早就见怪不怪了。
看到朱吾适坐在一辆奇形怪状的车上,百姓们纷纷跟他打招呼。
“王爷好啊。”
“王爷您这是要出门啊。”
“王爷,吃了吗。”
朱吾适的几个孩子坐在车斗里,乐呵呵地跟沿途的百姓们打招呼。
可把其他孩子给眼馋坏了,一个个跟在车屁股后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