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中药材,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1.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等。
2.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长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3.产地: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在东北、华北、陕西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生长。
4.性状特征:
1.甘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2.根茎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
4.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壮。
功效与作用
1.传统医学功效:
1.补脾益气: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状,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四君子汤。
2.祛痰止咳:能缓解咳嗽气喘,可单用或与杏仁、贝母、桑叶等配伍用于肺热燥咳,也可与桔梗、玄参、麦冬等同用组成玄麦甘桔含片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口鼻干燥。
3.缓急止痛:可用于腹部或四肢拘挛疼痛,与白芍合用组成芍药甘草汤,能柔肝解痉、和营止痛,适用于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如小腿抽筋、偏头痛、胃脘痛、原发性痛经等。
4.清热解毒:生用甘草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也可用于解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
5.调和诸药:在方剂配伍中,甘草可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偏性),缓和清热方或温热方中药力迅猛之弊,使药力徐徐图之,祛邪务尽而不伤正,或给予正气恢复余地,还能加强汤药的口感。
2.现代医学作用:
1.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甘草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效,可作为缓和剂用于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等,其制剂能促进胃部黏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
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可提取甘草甜素、甘草甙或甘草次酸等成分,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
3.抗菌和抗病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在传统中医中也长期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肝炎、口腔溃疡等诸多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
4.解毒: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可与毒素发生反应,对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等多种毒物有解毒作用,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效果,还能在胃内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
5.抗肿瘤、抗氧化、增强记忆力、保护神经、降糖、降胆固醇:现代试验研究发现,甘草还具有这些药理活性,在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内皮机能紊乱,缓解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应用
1.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具有抗过敏、免疫调节、抑制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皮炎、斑秃等皮肤炎症疾病。
2.甘草酸乳膏:有类似于弱效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外用可治疗湿疹、皮炎及皮肤疱疹等皮肤疾病。
3.复方甘草黄酮乳膏:以甘草黄酮为主要成分,同时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等天然抗氧化剂,协同发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现减少色素生成的目的,常被用于治疗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用法用量
一般宜煎服1.5-9克,或入丸、散。生用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以及润肺止咳作用。
注意事项
1.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言“藻戟芫遂俱战草”,即甘草不宜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
2.对于湿盛中满者,或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不宜大剂量久服,因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3.高剂量的甘草甜素会导致肾脏保留盐分和水,可能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问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以及服用地高辛或会增加尿中钾排泄的利尿剂的人等应慎用或禁用。
4.甘草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孕妇不应服用。
5.甘草可能与华法林、紫杉醇、顺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传统医学功效
1.补脾益气: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同用,如四君子汤;也可用于心气不足、气虚血少引起的心动悸、脉律不齐,常与人参、阿胶、桂枝等配伍,以补益中气而生血复脉,通利经脉而止心悸怔忡。
2.润肺止咳:性味平和,肺寒、肺热所致的咳嗽气喘均可配伍应用。如配伍麻黄、杏仁组成三拗汤,可治风寒犯肺导致的喘咳;配伍麻黄、杏仁、生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可治肺热导致的喘咳。从现代药理分析,甘草能作用于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性刺激,起到抗炎抗过敏、镇咳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3.清热解毒: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可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等情况。如配伍桔梗,可治咽喉肿痛;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可治痈肿疮毒。用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农药中毒时,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疗效。
4.缓急止痛:常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如配伍桂枝、芍药、饴糖等组成小建中汤,可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急作痛;配伍芍药,可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四肢拘挛作痛或挛急不伸。
5.调和药性:能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与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热的药同用,可缓和其热性,以防伤害阴血;与石膏、知母等太过寒凉的药物同用,能缓和其寒性,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等泻下力量过猛的药物同用,能缓和其泻下作用,使泻下而不伤正气;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益的药物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
现代医学功效
1.抗炎和抗过敏: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
2.免疫调节:甘草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
3.抗肿瘤: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能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4.抗氧化: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5.保护神经:甘草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6.降糖降脂:甘草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抗溃疡:甘草能够促进胃部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8.解毒作用:甘草对多种毒素有解毒作用,可用于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的辅助治疗。
《甘草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甘草适宜种植在地下水位1.5米以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大于2米)、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中。翻地最好在秋季进行,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但要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
2.整地施肥:种植前需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18-20千克,然后深翻40厘米,耙细整平,做成1-2米宽的畦或根据需要起垄。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甘草种子外皮有胶质,不易吸水,播前需进行处理。可将种子用40c-50c温水浸泡3天左右,期间经常换水,使种子充分吸胀;也可用电动碾米机碾磨,或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在20c温度下闷种7小时,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
2.播种时间:春播在谷雨前后,秋播在立秋至白露间,以秋播为好。
3.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20-3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3厘米,稍加压实、浇水,上面盖草帘保持湿润,发芽后去掉;穴播按株行距30厘米x15厘米开穴,每穴播5-10粒种子,覆土2-3厘米,播后浇水。每亩播种量2-2.5千克。
2.根茎繁殖:选择生长多年、根部不定芽多的植株,于春季或秋季挖出,粗根入药,细根茎剪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有1-2个芽,按行距60-100厘米开15厘米深的沟,将根茎按株距15厘米顺沟平放,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
2.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次数,结合中耕消灭菟丝子等杂草。
3.施肥灌水:第2、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每亩85立方米,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3、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4.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锈病可用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红蜘蛛可用乐果防治。
收获加工
1.收获时间:一般生长4-6年收获经济效益较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3-4年采收。
2.收获方法:先割去茎叶,沿行两侧深挖,待根茎露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切去芦头、根尾、侧根,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风干后上市销售。
《甘草的收购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产地因素
1.甘肃榆中:2023年,榆中县的甘草收购价为每吨13,000-14,000元。鲜甘草售价为每公斤19元,经过加工的甘草节(精选)每公斤120元。
2.新疆库尔勒:库尔勒市的甘草收购价格约为每吨10,000元左右。未加工的甘草每公斤10-15元,加工后的甘草每公斤平均30元左右,直径在0.8厘米至1.2厘米的甘草片每公斤能卖到40元左右。
市场因素
1.陇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2024年,甘草切片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35元左右。
其他因素
1.品质因素:甘草的品质对价格影响较大,高规格、品质优良的甘草价格较高。
2.加工方式:经过加工的甘草价格通常高于未加工的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