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清夜手中紧紧拎着一个异常精致的红色点心盒,盒子里精心装着他特意为魏望舒挑选的各式点心,每一块都是她前世里最为钟爱的口味,他花费了诸多心思,只为能让她品尝到这份记忆中的甜蜜。
他默默地注视着魏望舒那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犹如翻涌的波涛,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明。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份内心的煎熬,忍不住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地低语着:
“满满,其实我是有苦衷的,这中间隐藏着太多的无奈和难以启齿的隐情。只是这一切复杂而又沉重的真相,我又该用怎样的一种方式,向你诉说呢?我真的好希望你能理解我,体谅我。”
......
在那座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长公主府邸门前,魏望舒停下了脚步,她轻轻地整理了一下被微风拂乱的衣摆,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自我调整,将因刚才在外遭遇的不快与愤懑悄然压制于心底。
此刻,她的双眸宛如经过清泉的洗涤,瞬间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明亮,闪烁着坚定与从容。
她拎起那个精致的红色食盒,其上雕刻着繁复而细腻的花纹,彰显着其不凡的品味与身份。
随后,她迈开步伐,优雅而从容地踏入了这威严的长公主府邸,每一步都透露出她内心的坚定与决心。
时值午后,阳光透过院内高大树木的缝隙,斑驳地洒落在长公主龙玉鸾所坐之处——那静谧而优雅的锦鲤池畔。
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群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弋着,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仿佛在进行一场欢快的舞蹈。
而长公主龙玉鸾则悠然自得地坐在池边的石凳上,她的身影在阳光与树影的交错中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
她手中随意地抛撒着鱼食,每一次抛撒都引来鱼儿们一阵欢快的争抢,那欢快的场景也为这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当远处传来那轻微的脚步声时,她只是微微侧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淡然与从容。
“长公主殿下,我特地外出为您挑选了这份茯苓糕,想着您素来喜爱淡雅之物,这份清甜或许能为您的日常生活添上一抹温馨。”
魏望舒边说边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轻轻掀开手中那精致的红色食盒,仿佛打开的不仅仅是一个盛放糕点的容器,而是一扇通往美好情感世界的门扉。
随着食盒的开启,一股清新而淡雅的糕点香气悠然飘散,瞬间充盈了整个石亭,那香气中既有茯苓特有的清新,又融合了糕点的甜蜜,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仿佛连空气中的尘埃都为之轻舞。
食盒之内,一块块茯苓糕如同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色泽温润如玉,形状各异却又不失和谐统一,有的似绽放的花朵,有的如卷曲的云朵,每一块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与对美的追求。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自然与匠心的故事。
长公主龙玉鸾闻言,脸上绽放出一抹温婉如水的笑意,那笑容里既有对魏望舒心意的感动,也有对这份细腻关怀的欣慰。
“望舒,你的心意本宫领了,若真是喜爱这糕点,你大可吩咐府中管事前去购买,何需亲自奔波,劳累自己?”
她的声音轻柔而温暖,如同春日里和煦的微风,拂过心田,带来无尽的舒适与安宁。
然而,魏望舒却坚持道:“长公主殿下,这茯苓糕虽可购得,但其中蕴含的心意与制作的过程却是无法替代的。您尝一尝,便知我所言非虚。”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真挚与期待,仿佛要将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这一块块糕点之中,让长公主龙玉鸾品尝到的不仅仅是糕点的味道,更是她的一片赤诚之心。
正当长公主龙玉鸾准备伸手取糕之际,一旁的伽蓝女官却迅速从衣袖中抽出一根银针,动作娴熟而警惕,显然是要对糕点进行试毒。
这一举动显然出乎魏望舒的意料,但她仍挂着礼貌而优雅的笑容,没有丝毫的不满与不快。
“伽蓝,你太过谨慎了,望舒是本宫的义女,她的心意我又岂会怀疑?”
长公主龙玉鸾责备中带着几分无奈,语气中却满是对魏望舒的信任与理解。
伽蓝女官闻言,连忙收回银针,仔细检查后确认糕点并无异样,这才放心地退到一旁,眼中闪烁着对长公主安全的坚定守护。
“嗯,这茯苓糕的滋味确实是妙不可言,每一口都细腻得仿佛能化在舌尖上,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勾起了味蕾的欢愉。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抚慰,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与御膳房那些由经验丰富的御厨精心烹制的佳肴相比,这茯苓糕竟也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细腻与纯粹的口感上更胜一筹。“
长公主龙玉鸾轻启朱唇,脸上绽放出的满意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明媚而温暖。
魏望舒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她。她恭敬地回答道:
“长公主殿下能喜欢这简单的茯苓糕,真是望舒莫大的荣幸。能得到殿下的青睐,无疑是一种无上的福气。”
她的声音柔和而真挚,透露出对长公主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长公主龙玉鸾目光柔和地注视着魏望舒,眼中满是慈爱与疼惜。她轻声说道:
“你这孩子,既然本宫已经认你为义女,你又何必如此客气生疏?以后,你就叫我义母吧,这样也显得我们母女之间更加亲近。”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温暖,说着,长公主龙玉鸾优雅地伸手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镶玉的祥云簪子。那簪子流光溢彩,镶嵌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她轻轻地将簪子插在了魏望舒的发髻间,然后仔细地端详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留下母女俩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是,全听义母的。”
魏望舒感受着义母给予的关爱与温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动。对于那只金镶玉的祥云簪子,她虽然并不十分在意其物质价值,但长公主龙玉鸾对她的这份亲近与喜爱却让她倍感欣喜与珍惜。
她知道,这只簪子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饰品,更是她们母女之间情感的见证与纽带。
随后,两人拉着手,一起坐在锦鲤池边。池中的锦鲤悠闲地游弋着,仿佛在为这对新母女欢歌。
长公主龙玉鸾拉着魏望舒的手,开始讲述起家常琐事与宫廷趣闻。从宫廷中的繁华盛景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她们无所不谈,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魏望舒静静地听着义母的讲述,偶尔插上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在这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
......
静谧院,这个巧妙地隐匿于繁华京都一隅的精致小院,是魏望舒特意挑选的一片远离尘嚣的宁静天地。它紧邻着尊贵的长公主府,却并未因此沾染上半分浮夸之气,反而更显其低调而内敛的独特韵味。
院落虽不大,但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布局之精巧令人赞叹。
古朴典雅的两间厢房,为家人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居所;一间宽敞明亮的客堂,随时准备迎接八方来客,彰显主人的热情与好客;而一间小巧精致的书房,更是被魏望舒精心布置,书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无一不透露着主人的深厚学养与高雅追求。
此外,为了满足日常所需,厨房与杂物间等生活设施也是一应俱全,使得这个小院在保持清净的同时,又不失生活的便捷与温馨。
虽然和御史府相去甚远,但好在院子虽小,却一应俱全,并且也清净,魏望舒深知唐兰萱与魏开阳的日常起居需要悉心照料,因此特地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仆人前来伺候,确保他们在这片宁静的天地中能够安心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如此看来,静谧院虽小,却承载着魏望舒对家人满满的爱与关怀。
魏望舒跨过那略显斑驳的门槛,耳边随即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那是弟弟魏开阳正专心致志地诵读着经典。
这声音,如同清泉般洗涤着心灵的尘埃,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之中。
正当她步入房间,准备一探究竟时,一阵熟悉的男声穿插其间,带着几分赞许与惊喜。
抬眸一看,竟是纳兰允泽,那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他此刻正坐在魏开阳身旁,手中拿着一卷书,眼神中满是欣赏与鼓励。
“魏二姑娘,真是巧了,我们又见面了。”
纳兰允泽一见魏望舒,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行礼,言辞间透露出几分歉意,
“那日于长公主府,我竟未能认出你是天权兄的妹妹,实在是眼拙至极,还望姑娘莫要见怪。”
魏望舒微微一笑,回以一礼,“纳兰公子客气了,能在此处相遇,亦是缘分。不知纳兰公子今日怎会光临寒舍?”
纳兰允泽闻言,神色更显谦和,“我是代天权兄前来,送些书籍给小开阳,以助他学业。同时,也想顺便检查一下他的课业,看看是否有需要指点之处。”
言语间,透露出对友人及友人家人的关怀与重视。
“是啊,姐姐,我一个人读书,确实感到十分的苦闷与孤寂。”
魏开阳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感激地继续说道,
“多亏了纳兰哥哥陪在我身边,他不仅驱散了我的寂寞,还耐心地教会了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人生哲理。”
魏望舒闻言,微微挑眉,接过魏开阳手中的书本,不自觉地紧了紧,她温柔地问道:
“哦?是吗?那你能跟姐姐说说,你都从纳兰哥哥那里学到了些什么宝贵的东西?”
魏开阳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他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些都是纳兰哥哥教给我的,他让我懂得要经常反省自己,对待他人要忠诚、守信,学到的知识要时常温习。”
魏望舒静静地听着弟弟的背诵,随后她将书上的文章又仔细翻看了一遍。
她发现,这些圣人文章确实更多地是在教导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却很少提及当遇到艰难险阻、事不可为时,应该如何自保与抉择。
“圣人文章固然是教人向善的瑰宝,但它们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与多变。”
魏望舒轻轻叹了口气,指着书中的一句对魏开阳说道,
“你看这里,书上说‘君子一怒,血溅五步’,这是告诉我们君子也有愤怒的时候,但愤怒之下也要保持理智。然而,君子在面对仇敌时,也可以选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是告诉我们要学会隐忍与等待。”
说到这里,魏望舒那双青葱般的玉手轻轻地将书本合上,她语重心长地告诫魏开阳道:
“所以,开阳你要记得,人生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遇到事不可为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做那些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反,你应该学会蛰伏,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到那个时候,你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对方一网打尽,不留任何后患。这样,你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魏开阳虽然似懂非懂,但他知道姐姐的话一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姐姐的话谨记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既懂得进取又懂得自保的君子。
纳兰允泽静静地坐在书房的一隅,听着姐弟二人的对话,窗外的阳光透过打开的木质窗户,斑驳地洒在他的身上,为他平添了几分温文尔雅的气息。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魏望舒身上,尤其是那双仿佛蕴含了星辰大海的眼睛,每一次闪烁都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纳兰允泽的心不由自主地跳动了一下,他总感觉,魏望舒的眼神中藏着某种深意,那是一种超越了言语的交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究更多。
魏望舒,这位御史府的二姑娘,不仅容貌出众,更难得的是她对学问的独到见解。在那日长公主的宴席上,她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既深刻又新颖,仿佛能穿透语言的表面,触及到那些被世人忽视的真谛。
这样的才华,让纳兰允泽心生敬佩,同时也激起了他与之切磋交流的强烈愿望。
“魏二姑娘,”
纳兰允泽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开口打破了姐弟二人之间的对话,
“那日长公主府宴席上未能与你深入探讨,实乃纳兰之大憾。不知今日,姑娘是否愿意赐教于我,让我们共赴这场思想的盛宴?”
魏望舒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她自然明白纳兰允泽的意图,这种小事,魏望舒当然不会拒绝,就当谢他今日费心教导开阳课业,也为了给以后结一个善缘。
“自然可以,纳兰公子客气了。”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仿佛春日里的一缕轻风,拂过人的心田。
于是,两人移步至院中,一壶清茶,几碟精致的点心,便构成了他们谈古论今的小天地。
纳兰允泽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他都能信手拈来,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魏望舒也不甘示弱,她凭借着自己前世的博览群书,阅尽宫中藏书的记忆,以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纳兰允泽展开了激烈的思维碰撞。
两人的对话时而激昂,时而温婉,仿佛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沉醉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烂的晚霞。
纳兰允泽虽然意犹未尽,但也深知再逗留下去便显得失礼,于是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然而,在即将迈出院门的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想要再次与魏望舒相约,继续这场未完的对话。
“魏二姑娘,”纳兰允泽转过身,面色略显挣扎,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今日多有打扰,但纳兰实是受益匪浅。不知姑娘两日后可有空闲?在下想邀请姑娘前往日月潭,再续我们的诗书之约。”
魏望舒站在门口,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了长公主府的阁楼,那里隐约可见两个身影正静静地注视着这边。她心中微微一动,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轻声回应道:
“当然可以,纳兰公子才情横溢,能与公子交流,也是我的荣幸。两日后的日月潭,我必准时赴约。”
随着纳兰允泽的身影逐渐远去,魏望舒的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她知道,这次的相遇,或许会成为她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而纳兰允泽,也将成为她生命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纳兰允泽,允恭克让,君子之泽。嘿嘿男配的名字,又是一个有寓意的。
日月潭就是借用的,作者菌实在是想不起好听的湖名了,就直接借用现实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