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之后,众人皆散去,而一枝梅却被太监传旨,让其前往御书房面圣。
一枝梅心中虽有疑惑,但还是恭敬地跟着太监前往御书房。
进入御书房,一枝梅跪地行礼:“草民参见陛下。”
朱启明微微一笑,说道:“平身吧。一枝梅,朕知道你就是救了朕的老常头,也是救了洪秀秀的恩人,更是常兰的父亲。”
一枝梅微微一惊,没想到陛下竟知晓这一切,赶忙说道:“草民所做之事,皆是分内之举,不敢居功。”
朱启明站起身来,走到一枝梅身前:“你屡次救人于危难,实乃义士。朕定当重重赏赐于你。”
一枝梅再次跪地:“陛下,草民不求赏赐,只愿陛下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便是对草民最大的恩赐。”
朱启明眼中满是赞赏:“你有如此胸怀,实乃难得。但朕赏罚分明,定不会亏待于你。”
朱启明眼中满是赞赏:“你有如此胸怀,实乃难得。但朕赏罚分明,定不会亏待于你。”
一枝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草民还有一事相告。常兰并非草民生的,是草民当年捡到的孩子。”
朱启明微微一愣,随即说道:“原来如此,你能将她视为亲生,抚养长大,足见你的善良和担当。”
一枝梅眼眶微红:“陛下,草民见那孩子孤苦伶仃,实在不忍心,便带回了家。这些年,虽日子清苦,但也有许多欢乐。”
朱启明感慨道:“你之善举,令人钦佩。朕定会为你和你的家人妥善安排。”
一枝梅连忙跪地谢恩:“多谢陛下隆恩。”
朱启明神色郑重地对一枝梅说道:“这次你召集江湖高手百余人以及五大宗门剿灭兽神教,功不可没。朕会着人去各派分发奖赏,定不会亏待了诸位义士。”
一枝梅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能为陛下和朝廷效力,乃是我等江湖之人的荣幸。”
朱启明目光炯炯地看着一枝梅,说道:“此次分发各派奖赏之事,朕决定交由你去办理。”
一枝梅微微一怔,随即跪地应道:“陛下信任,草民定当不辱使命。”
朱启明上前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在江湖中素有威望,由你前去最为合适。务必将朕的心意准确传达,让各派知晓朝廷对他们的嘉许。”
一枝梅郑重说道:“陛下放心,草民定当尽心尽力,妥善完成此事。”
朱启明点头:“好,去吧,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一枝梅领命退下,即刻着手准备前往各派分发奖赏之事。
朱启明唤来赵逸风,神色严肃地说道:“当年朕遭逢险境,幸得齐云山道长出手相救,此等大恩,朕一直铭记于心。如今朕欲派人前往齐云山,对道长及道观予以封赏,你可速速去办。”
赵逸风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安排。他精心挑选了几位得力的使者,准备了丰厚的赏赐,其中包括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以及各种珍贵的礼品。同时,还拟定了一份诏书,详述齐云山道长的救命之恩以及朝廷的嘉奖之意。
一切准备妥当后,使者们便快马加鞭地赶往齐云山。到达之后,他们向齐云山道长宣读了诏书,并献上了赏赐。道长对齐云山获此殊荣感激不已,当即表示会继续弘扬道法,为百姓祈福,为朝廷效力。
为了迎接赤风国王子艾则孜的到来,皇宫内张灯结彩,一片热闹景象。宴席设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琼浆玉液。
朱启明端坐在主位上,身旁的大臣们依次而坐。当艾则孜王子踏入宫殿时,朱启明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说道:“艾则孜王子,远道而来,朕特设此宴,为王子接风洗尘。”
艾则孜王子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盛情款待。”
众人纷纷入座,宴会开始。宫女们翩翩起舞,乐师们弹奏着美妙的乐曲,气氛欢快而融洽。
酒过三巡,朱启明令人呈上准备好的礼物。只见太监们捧着一个个精美的盒子鱼贯而入,朱启明说道:“王子,这是朕为你准备的礼物,略表心意。”
艾则孜王子打开盒子,里面是璀璨的珠宝、华丽的丝绸以及珍贵的古玩字画,他惊喜不已,连忙说道:“陛下厚礼,小王感激不尽。”
朱启明微笑着说:“王子喜欢便好,愿我们两国友谊长存,共同繁荣。”
公主朱悦然坐在席间,美目流转,时不时地偷瞄向艾则孜王子。艾则孜王子英俊的面容、优雅的举止以及不凡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她。
朱悦然的心思细腻,旁人并未察觉她的异样,可她自己却深知,那颗心已经为艾则孜而跳动。每当艾则孜的目光偶然扫过她,她都会瞬间红了脸,然后迅速低下头,心如鹿撞。
宴会进行到一半,朱悦然借故离席,实则是为了平复自己内心的慌乱。她走到宫殿外的花园中,轻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可脑海中却全是艾则孜的身影。
“公主,您怎么一个人在此?”一个声音传来,朱悦然回头,竟发现是艾则孜王子。
“我......我出来透透气。”朱悦然紧张得有些结巴。
艾则孜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更加搅乱了朱悦然的心湖。
两人在花园中交谈了几句,朱悦然越发觉得自己对艾则孜情根深种,而艾则孜似乎也对美丽聪慧的朱悦然颇有好感。
宴会结束后,朱悦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艾则孜的模样,久久不能入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京城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公主朱悦然和艾则孜王子的身影。
清晨,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朱悦然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笑靥如花地站在宫门口等待艾则孜。艾则孜王子则一身华丽的外族服饰,更显英挺不凡。
他们并肩走在热闹的街市上,朱悦然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为艾则孜介绍着京城的种种。“这是京城最有名的点心铺子,他家的桂花糕甜而不腻。”朱悦然说着,买了一块递给艾则孜。艾则孜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他们一同游览了古老的寺庙,在香火缭绕中虔诚许愿。又去了美丽的湖畔,租了一艘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荡漾。
路过一家书画店,艾则孜被店内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所吸引,朱悦然便细心地为他讲解中原绘画的技巧和意境。
每到一处,朱悦然和艾则孜都吸引了众多百姓好奇而友善的目光。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一次次的相伴游玩中愈发深厚。
夜幕降临,京城的喧嚣渐渐沉寂,一轮明月高悬天际。
公主朱悦然和艾则孜王子来到了皇宫中的一处花园,这里繁花似锦,月光如水般洒在花丛间,如梦如幻。
朱悦然轻拂着一朵娇艳的玫瑰,微微仰头看向艾则孜,轻声说道:“艾则孜,你看这花儿在月光下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
艾则孜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朱悦然身上,温柔地回应道:“在我眼中,这世间万千繁花,都不及你的半分美丽。”
朱悦然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娇羞地低下了头:“你总是这般会哄人开心。”
艾则孜靠近朱悦然,拉起她的手,目光诚挚而深情:“悦然,我说的每一句都是真心实意,自从遇见你,我的心便被你填满。”
朱悦然感受着艾则孜手上传来的温度,心跳加速:“艾则孜,我又何尝不是,与你相处的这些时日,我只盼着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艾则孜轻轻将朱悦然拥入怀中,在她耳边低语:“悦然,等我回去向父王禀明,定要娶你为妻,让你一生幸福。”
朱悦然靠在艾则孜的胸膛,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眼中满是憧憬:“我等着那一天。”
微风拂过,花瓣飘落,两人相拥在这花前月下,情意绵绵,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彼此。
终于到登基大典这日,天空湛蓝,阳光柔和地洒在皇宫的金瓦红墙上。
朱启明身着简约而庄重的龙袍,一步步走向皇位。没有奢华的仪仗,没有冗长的巡游,但每一步都沉稳而坚定。
皇宫内的布置简洁而不失威严,红毯两侧站着为数不多的重臣,他们神情肃穆,眼中却满是期待与忠诚。
朱启明登上皇位,转身面向群臣。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走上前,声音洪亮地宣读登基诏书,宣告新皇即位。
随后,朱启明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讲话:“朕深知责任重大,当以天下苍生为念,励精图治,重振朝纲。愿与诸位爱卿携手共进,开创盛世。另外,朕还要宣布一件事。当年朕遇险的时日里,是常氏烧饼铺的老常头一家救了朕,那烧饼伴随了朕整整一年,朕特此赐名‘救驾烧饼’。”
群臣听闻,皆跪地高呼:“吾皇圣明,皇恩浩荡!”
整个登基大典虽然一切从简,但气氛庄重而神圣,充满了对新朝的希望和憧憬。”
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登基大典虽然一切从简,但气氛庄重而神圣,充满了对新朝的希望和憧憬。
朱启明神色庄重地将圣旨交到赵逸尘手中,目光坚定而充满期许地说道:“赵逸尘,此乃朕交付于你的重要之事。常氏烧饼铺的老常头一家于朕有救命之恩,这道圣旨承载着朕的感激与心意,务必尽快将其送到临西镇的常氏烧饼铺,不得有误。”
赵逸尘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神色肃穆,郑重应道:“陛下放心,臣深知此事意义重大,定当不辱使命。哪怕日夜兼程,臣也会以最快速度送达,不负陛下所托。”
说罢,赵逸尘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向等候在一旁的骏马。他翻身上马,身后跟着几名训练有素的随从。只见他一甩缰绳,骏马嘶鸣,一行人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临西镇疾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
思阳满心欢喜地将羽瑶接到了郡主府,一路上,羽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刚进郡主府,就看到胡陆阳早已等候在此。思阳笑着说道:“今日可真是个好日子。”
胡陆阳走上前,牵过羽瑶的手,眼中满是深情。
思阳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一间布置精美的婚房,屋内红烛摇曳,处处透着喜庆。
庭院中,张灯结彩,宴席摆得满满当当。思阳还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前来见证这一美好时刻。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婚礼开始。羽瑶身着华丽的嫁衣,胡陆阳则身着喜庆的礼服,两人手牵手走过红毯。
思阳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看着这对新人在喜娘的引导下,完成了一项项传统的婚礼仪式。
夜幕降临,烟花绽放,整个郡主府沉浸在欢乐和幸福的氛围之中。
洪秀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重新住回了曾经的御史府。这座府邸如今虽略显陈旧,但在她眼中依然充满了亲切与怀念。
每日清晨,洪秀秀都会早早起身,简单梳洗后便前往太医院。太医院内,书籍满架,药材飘香。她虚心地向各位太医请教,认真地记录每一个医方,仔细地观察每一味药材的性状。
有时,为了弄清楚一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她会在太医院的书房里翻阅古籍直至深夜。遇到复杂的病例,她更是全神贯注地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太医共同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太医院的日子里,洪秀秀不断积累着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她心中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用自己所学的医术,去帮助更多的人,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她除了去太医院研习医术外,还决定利用这座府邸救助病人和穷人。
她先将府中的几间空房打扫干净,布置成简易的病房。然后派人在府门口张贴告示,告知众人御史府愿意免费为贫困病人提供医治。
消息传出后,很快就有病人陆续前来。洪秀秀亲自迎接每一位病人,耐心地询问病情,安排他们住下。
府中的下人们也都被洪秀秀的善举所感动,纷纷帮忙照顾病人。有的负责煎药,有的负责为病人准备饭菜,整个御史府充满了忙碌而温暖的气息。
洪秀秀每日都在病房中穿梭,为病人诊断、施针、换药,一刻也不停歇。对于那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她更是彻夜守在床边,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许多病人逐渐康复。那些被救助的穷人们对洪秀秀感激涕零,而洪秀秀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能看到你们恢复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日,洪秀秀正在御史府中为病人看诊,下人匆匆送来一封信。洪秀秀接过一看,原来是马福生的来信。
她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细细阅读起来。信中马福生欣喜地告知她,自己已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儿,如今一家三口团聚,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洪秀秀读着信,脸上不禁泛起欣慰的笑容。
随后,洪秀秀也提笔回信。她在信中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今在京城的生活,在太医院研习医术以及利用御史府救助病人的情况。末了,她诚挚地邀请马福生一家三口来京城相聚。
写完信,洪秀秀小心地将信纸折好,装入信封,交给可靠的人送去。她满心期待着能早日与马福生一家在京城重逢。